


一、智能建筑中有线和无线系统有什么特点
1、有线系统
有线系统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工业控制系统都是有线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
(1)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有线系统通常使用双绞线和其他媒体进行传输。比如CAN用一根双绞线传输差分信号,KNX用两根双绞线,一共四根线(两根电源,两根数据)。这种数据传输安全稳定,信号受限于线路,抗干扰能力很强,可靠性高。即使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比如几十层楼的大楼,仍然可以稳定地传输数据。
(2)前期布线成本高
如前所述,有线系统必须有总线或控制线。这个总线一般在建设阶段部署,然后每个设备都连接到这个总线上。对于建设者来说,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做好规划,预留相应的点位,布置导管或电缆支架等。这部分成本对于建设者来说无异于重大的线路变更,成本仍然是相对较高。
(3)必须预装
从上一篇文章可以看出,如果有线系统在施工后安装,难度几乎等同于重新安装,可以认为不太可能。因此,必须预先安装有线系统。
(4)欧美应用广泛,技术成熟
有线系统在欧洲主要以KNX为主,而在美国则更多通过IP即网线传输(当然网线也是4对双绞线)。欧美的KNX系统主要针对楼宇自动化,已经广泛应用。美国等产品在有线方面也积累了多年。洋房一般都比较大。在无线系统未完全发展之前,有线系统占主导地位。
当然,随着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小米、泛联、涂鸦都推出了无线产品,这意味着无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满足智能楼宇的要求。有线系统在后期节能和节省人工管理成本方面优势明显。
2、无线系统
无线系统依靠电磁波来传输数据。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 wifi、Z-wave 和射频。无线系统从开始到现在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只有十余年,比有线系统年轻,但在大规模商用控制领域,无线系统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无线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无线系统控制可分为两大领域,一是商业控制领域(轨道交通、公园、写字楼、工厂、医院、图书馆、学校等),二是个人家居领域商用控制领域和家庭无线控制领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业务属于多个网络节点,规模非常大(一栋楼需要部署无线节点可能超过上万个节点),要求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强;个人家庭使用无线比较简单,网络规模小,控制逻辑简单,个性要求比较高。
在个人家庭领域,主要是小米、云栖等国内互联网品牌。商业领域有霍尼韦尔、西门子、涂鸦、泛联智能等。
(1)低成本
无线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整体成本低,节省了前期的布线成本,节省了大量的设计成本。价格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2)灵活性高,易于扩展
无线系统基本实现了即插即用,因为线路限制少,配置也很方便,大部分用户可以自己完成。同时无线系统更容易扩展,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先使用简单的一套,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添加或调整组件,让整个系统慢慢成长.
(3)可以改装
不受上一行的限制,安装后无线系统基本就可以轻松安装了。
(4)电源有问题
由于无线,一些组件存在电源问题。比如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等,一些厂商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部署传感器网络,实际上并不适合控制网络,后期维护成本极高。业界提出以灯为载体,实现无线传感网络部署,既能解决供电问题,又能解决部署安装问题,一石二鸟。我认为这是趋势。
(5)可靠性低于有线系统
可靠性是无线系统的弱点。毕竟无线系统依靠电磁波来传输信号国产楼宇自控系统,而室内的承重墙、地板、金属防盗门等对信号有很强的衰减作用,其他无线电波也会影响信号传输。产生干扰,这也决定了网关与组件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穿过两个以上的承重墙。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建筑内灯光密度和数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大。无线网状网络感知网络与照明相结合,实现多条通信路径进行通信。每个灯都与其他灯通信。一、控制指令会形成多条通信路由,完美解决了系统可靠性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有线系统的可靠性高到永远不会出现问题。没有人能保证电子系统永远不会出现故障,有线系统也会出现故障。这只是一个机会问题。从目前来看,全球很多厂商也推出了无线产品,所以我个人认为无线通信的发展足以为商用控制系统提供稳定的支持,再加上目前高效快速的服务响应,用户不需要太担心无线。系统稳定性。
二、智能建筑的有线和无线系统哪个更好
建筑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所谓智能化,就是依靠机器控制而不是人。依靠机器控制的前提是机器需要传感器来收集数据和部署传感器。用户以有线方式部署传感器是不可接受的。以 dali 和 knx 为例,如果将电缆部署到每个设备的末端,投资将成倍增长。
正如手机取代有线电话,家庭wi-fi取代有线网络一样,便捷、低成本是市场趋势,无线系统取代有线是大势所趋。
当然,无线和有线将共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是显而易见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