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商报记者赵蝶)随着企业的逐步复工,成都逐渐从“全民宅家”的慢节奏生活转向快节奏的生产生活,逐渐走上正轨,人潮密集,“扎堆”8小时 商业写字楼成为防疫抗疫“新战场”。
不久前,在成都市商务局的指导下,成都市建筑经济促进会发布了《商业写字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本指南是当前成都市商业写字楼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对于促进商业写字楼管理和入驻企业有序复工,恢复城市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性和现实意义。尽快手术。”成都市建筑经济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说。
2月24日,记者走访成都华润大厦、成都仁恒置地等地点,发现他们在防疫措施上下足功夫,全力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实现了防疫与生产并重。错误。
非接触式高精度体温检测有效提高通行效率
在成都华润大厦大堂,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两台专用设备。据华润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设备是该大厦专门推出的一款热成像人体温度计。
“作为高密度聚集区,疫情监测预警和体温快速检测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率先推出了“非接触式、高精度、高效的穿墙式体温检测”,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精度和通行效率,从而避免拥挤的排队, ”负责人说。
在成都仁恒置地广场,测温工作交由一台红外测温机器人完成。每当进入办公楼的用户通过测温通道时,机器人都会实时测量并播报体温。
“进入仁恒置地写字楼大门,必须经过‘多道关卡’,首先是机器人红外测温,然后是工作人员对进楼人员进行检查。进行手部消毒,停留1分钟,工作人员通过消毒地垫对进楼人员的脚底进行消毒,最后通过散扫码的方式进行个人信息登记。”仁恒置地员工李说,根据写字楼要求,平均每天测量体温2、3次。“与人工测温相比,这些智能‘流程’让我们的返回者感到更安全。”
关注细节,预防关键点,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据仁恒置地物业服务中心介绍,除了“防疫机器人”外,他们还创新使用了电子登记系统、智能电梯调度系统、无接触送餐服务等智能服务,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培养企业员工。
“我们在抗疫复工期间不断优化服务,采用去中心化扫码注册、去中心化扫码注册,简化入住流程;为返乡企业员工发放实名制准入卡,方便进出,倡导高效安全。办公模式:采用智能电梯控制,减少交叉接触,根据不同时间段和楼层的人员使用情况合理分配电梯,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27秒,杜绝拥挤排队;开放透明厨房,安全用餐+非接触式配送服务,从材料采购到生产,再到生产或交付,安检全过程可控。”仁恒置地物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成都华润大厦对进楼监控人员严格实名登记,便于快速追溯。针对复工后租户用餐问题,我们整合万象城餐饮资源,向租户推广安全优质的工作餐。同时,保持高频消毒作业,暂停空调供应,运行新风系统最大新风量,关闭回风阀成都楼宇自控,每四小时向新风系统过滤器喷洒消毒液。除了每周清洁新鲜空气系统过滤器。 .
成都银泰中心主动与租户沟通,配合租户根据不同租户的物业情况,如银行、保险公司等高流量租户采取防范措施;紧急联系全球供应商采购防疫物资,确保现场需求;同时,通过与社区和疾控中心的密切沟通,协助企业办理复工手续,进一步加强门禁、重点区域清洁消毒、疫情宣传等,帮助银泰中心广大租户筑起了防疫安全的第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