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物流是负责保障医院顺利高效运行的安全部门,涉及消防、公安、设备、特种设备、基础设施、餐饮、卫生、危化品、交通、环境、安全和其他行业。场地。正是这种复杂多样的工作特点,给物流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新时代也将催生新物流。当以节能、环保、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时,医院物流的作用也在医院由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型的运营需求下不断更新。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功能布局科学、管控智能化,正在成为新时代医院后勤管理的新标准。
日前医院楼宇自控系统,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开启智慧物流之门”分论坛在厦门召开,展现新时代、新物流。
杨传社:深究客观规律,打造医院智慧物流
“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智能化是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绿色、安全、智能、经济、高效的物流管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杨传社认为,物流领域也是如此:“用数据说话”。
那么,如何实现智能物流管理?杨传社认为,首先要立足医院战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根据科室业务需求进行职能权限划分,实现人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财务和材料。
杨传社说,这需要前期充分调查了解医院实际情况,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提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措施,然后制定标准,明确计划、分配实施,以控制成本,确保安全有效。同样,必须跟进后续服务,以确保项目的实用性;尽可能多地学习当今商业上可用的先进技术,并选择适合您的技术。
同时,他建议在医院的整体设计规划中,要了解智能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梳理医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将在什么阶段进行。以客观发展规律为依据。演讲中,杨传社分享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在节能、高效、环保、安全方面的智慧探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李立荣:北大国际医院的智能探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李立荣观察了解到,过去大部分医院都比较重视医疗,现在医改倒逼医院做好智慧物流建设。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一所面积大、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医院。在这样的医院里,对物流智能化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了。那么,医院在物流智能化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据李立荣介绍,医院的智能化建设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中心,全面提升决策、管理、诊疗水平”,实现患者服务智能化、临床业务智能化、业务智能化。管理决策。 、物联网智能和资产管理智能。目前,医院拥有50多家供应商,230个子系统,300多个接口。
医院信息化支撑的“大物流”物控管理模式包括空间管理、设备管理、设备运维、“一站式”平台、数字化手术室管理、智能药品管理、医院导航系统、垃圾管理、营养餐平台、重点机房视频监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能源结构分析系统、能源预警机制、设备运维系统等众多子系统,每个分支的探索都非常震撼。
罗才谦:医疗科技设计赋能医院管理
执行总经理罗才谦从医院建筑的角度谈医院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他以医疗程序对医院建筑安全的影响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他指出,由于分诊台的合理设置和诊所内独立的心电图室,患者从分诊到做心电图再进入急诊室总共需要7分钟。患者始终在同一楼层移动,免去了等待电梯或走楼梯的麻烦。移动时间总计3分钟,得益于急诊室同机的设计。急诊室与急诊影像科相邻布置,影像科人员可快速使用床边影像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免去医护人员往返影像科与急诊室之间的麻烦。 EICU 靠近抢救室和恢复室。手术后患者可快速进入EICU监护,对患者的监护不中断,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提高医疗效率,降低抢救死亡率,或许只有一步之遥,优秀的医疗技术设计。”罗彩倩说道。他认为医疗流程设计需要解决建筑设计中的安全、功能、效率、运营和开发问题。并在大健康、医疗、人文关怀、无障碍关怀的背景下。
杨斌:百年家园的物流管理改革
据北大第一医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杨斌介绍,北大第一医院作为百年老院,坚持以安全运营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手段、成本低廉的原则。以节约和效率为目标,以服务医患为原则进行物流管理。
“物流既是服务又是管理。如果物流过度提升服务而忽视管理,你就会迷失自我。”杨斌表示,对医院后勤的理解,高效流程≠随叫随到,优质服务≠无条件满足需求,合理成本支出≠廉价服务。 “物流服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而不是未雨绸缪。”他强调。
在北大第一医院,由楼宇管理模块、房屋管理模块、餐饮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办公管理模块、供应保障模块、电力保障模块、物业管理模块共同构建后勤信息系统.
杨斌说,建立完整的医院后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最终结果是让管理和服务做到:说清楚,管理清楚。
同时他总结了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步骤:培养人才队伍、完善系统内容结构、在工作中广泛应用。
李鑫:IoT+BIM智慧运维绿色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是一家有着光荣红色基因的老牌医院。与很多医院一样,医院成本面临着服务项目多、运营成本高、安全管理难、专业要求高、后勤压力大和挑战大等问题。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鑫介绍,医院后勤管理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能源安全三个方面。
在友谊医院,物流管理借助物联网+BIM平台实现了物流智能化。其中,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BIM系统让管理或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和决策以可视化的状态进行。
值得赞赏的是,医院在后勤管理模式上实现创新,打造基于生态平台的后勤运维管理模式,设立一站式客服中心,一站式运维中心,一站式管理中心。以此为基础,医院的安全物流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预防管理、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
不得不承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医院是大势所趋,中国医院也进入了数字化医院发展的新阶段——智慧医院阶段。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物流正在快速迭代,为智慧物流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