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中控仪表:不到五年就可以与世界比拟
时间:2022-07-17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峰会北京站于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国宾大酒店举行。本次北京峰会以“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应用论坛”为主题,聚焦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与应用。峰会展示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此外,主办方还为峰会设置了专访专区,邀请了十几位主流媒体记者到会,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品牌建设、产品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深入探讨采访已经开始。

是中控集团的重要成员。 1994年推出国内第一台无纸记录仪,成功将JL系列、R系列、C系列、F系列等多功能智能仪器推向市场。一直引领着国内无纸记录仪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公司已成功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过程控制器、智能变送器、安全栅/隔离器、过程校准器、电磁流量计等系列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形成了从现场到控制室的六大类上千种规格的自动化仪表产品体系。 2013年8月,中控集团将集团楼宇智能产品业务整合到中控仪表中,开启了仪表公司在智能楼宇领域的发展新篇章。

中控仪表:不到五年可与世界比肩

蔡兴良副总经理

11月28日,蔡兴良副总经理走访楼宇智能峰会专访室,介绍中控仪表研发实力、调整后楼宇智能产品的发展方向,并探讨发展现状楼宇控制和智能家居行业的多家媒体。趋势。

记者:蔡总您好,我早上来的时候,大概在展位区看到了浙江中控仪器仪表产品的介绍,还和营销经理陈经理聊了聊。了解到浙江中控的楼宇智能产品业务一直在调整,今年调整已经完成,那么调整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蔡兴良:2013年,楼宇智能产品业务的主要调整是组建集团直属楼宇智能事业部,并以公司化方式运营。因为事业部原有产品比较单调,主要是楼宇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等单品,而中控仪表在研发方面是中控集团中实力最强的公司之一。我们希望依靠中控仪表公司。在研发领域,可将楼宇智能化中的单一产品整合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节能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因此,中控仪表的下一个目标是围绕整体解决方案开发更多的产品。

记者:你刚才提到中控仪表在研发方面比较强。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研发团队吗?

蔡兴亮:中控的强项是研发。中控集团与浙江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一直掌握着一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同时,中控的根基始终是坚持自主创新。公司十分重视研发能力的培养和技术的储备,集团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整个中控集团旗下有十几家子公司,每家公司都有一个研发团队,中控仪表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开发团队,汇聚了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电子、精密仪器等专业人才。研发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30%,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多年工控系统及仪表研发经验。重点项目96-749“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研制”、国家863产业化基地等。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已申请专利44项(其中授权专利36项),攻克技术难题45项,自主开发产品46项。公司产品以优良的品质和可靠的性能得到了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认可,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4项。

记者:据我了解,照明与智能控制的结合越来越近,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想知道您对智能照明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

蔡兴良:原来楼宇控制系统包括机电设备控制、照明控制等,但现在随着楼宇智能化、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各个系统的专业化越来越强,有些系统逐渐独立于楼宇控制系统。系统,例如照明系统。目前,很多照明控制系统还没有完全跳出楼宇控制系统分支的束缚,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满足客户在日益复杂、专业化的应用环境中的需求,市场规模也将爆发式增长,中控仪表将对照明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系统研发。通过对现有照明系统的结构、适用性、功能性进行一些大的调整,使照明控制系统既能满足客户对照明智能化、多样化的需求,又能达到真正的节能效果。

记者:据我所知,一些行业和制造商依赖能源管理。我们是否正在走另一条发展道路?中控在照明系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的项目案例?

蔡兴良:能源管理就是有效利用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市场上确实有很多公司在做能源管理,但很多公司只是在做一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或概念宣传。更多的取决于用户自身的管理能力。中控也一直在做能源管理,走能源管理系统与智能控制设备并重的道路。我们认为,要做好能源管理工作,不仅要有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还要有执行能力强的控制系统。比如楼宇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两者结合可以让节能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真正的节能。

中控近年来做了很多项目,比如解放军总医院和海南分院、湘雅医院、长沙黄花机场、福州长乐机场、汉字博物馆等,都是典型的、规模宏大的案例。目前,全国有500多个比较大的病例。作为国产品牌,虽然近年来一直被国外品牌打压,但随着中控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市场上的份量也越来越重要。压力很大。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一些国外品牌。我们知道,霍尼韦尔和西门子在中国扎根多年。他们也有自己产品的优势。我们中控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蔡兴良:20年前成立之初,中控集团主要做工控,但当时国内工控市场几乎被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垄断。他们的一套系统很容易花费数百万甚至数十万美元。万元。经过20年的发展,在工控行业中控楼宇自控,中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容量不亚于任何国外品牌。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外,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国外公司也有比较大的市场。一般的市场基本上都是国产品牌的,它们的价格也从当时的天价到我们现在的天价。价格。

目前楼宇控制系统的市场也是由国外品牌主导,类似于20年前的工控市场。面对西门子、霍尼韦尔等产品的竞争优势,首先要认清差距,因为他们有几百年的沉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比我们强,但我们的产品性能却是不比他们差,而且我们比外国人更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开发的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根据用户要求定制产品和方案更加灵活快捷,我们的服务明显优于国外公司。此外,毫无疑问,产品性价比远高于国外公司。相信中国楼宇控制市场和智能楼宇市场的国产化绝对是一种趋势。通过中控等国企的共同努力,国企可能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能在几年内与霍家一较高下。纽厄尔、西门子等处于平等地位。

记者:刚才您提到中控在中国是国有品牌,楼控环境越来越复杂,那么国产品牌如何利用国内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评估情况和实际情况并提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蔡兴良:从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和用户的要求、管理方式、使用习惯等出发,从产品开发和方案制定入手,为客户量身定做。同时,客户需求多样化,需要专业公司提供相应的指导。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我们与行业内一些专家委员会和设计院进行交流,并结合多方面的建议。为用户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记者:蔡总,您好,中控智能家居业务属于楼宇智能事业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业务吗?

蔡兴亮:智能家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并没有成长,目前的情况比较尴尬。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但市场还没有打开。我们也做过很多案例。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在实施过程中有无休止的调整,实施周期也很长。所以目前我们在这个业务上已经缩水到了一定程度,现在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和技术储备。

记者:据我所知,海尔也是做智能家居的,但思路不同。他们的想法是否与房地产开发公司打包,将他们的项目整合到更大的项目中,然后整合周边地区?引进配套设施以这种方式增加产品销量?

蔡兴良:海尔有自己的特点。现在智能家居最大的缺点是标准难以统一。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和家用电器之间的通信没有标准。海尔本身就是一家家用电器制造商。有了这个优势,它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通信问题。 ,同时,智能家居也可以通过家电市场进行推广。公司产品线丰富,市场可以互补,规模会更大。智能家居要做体量,一定要和地产公司合作做批量业务,同时可以延伸业务领域。

记者:那么您如何看待这款智能家居的未来?大家都知道,智能家居深耕多年,市场不温不火。里面的公司和用户不知道这个市场的美好未来何时到来?

蔡兴亮:我对智能家居也很感兴趣,我看好智能家居市场,但是智能家居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快20年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智能家居公司做得很好,主要是因为市场。不够成熟。我觉得智能家居可以分为高端市场和民用市场。高端市场可以走个性化路线,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但需要较大的投资;在民用市场,我认为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为了成为超市,产品功能相对统一合理,更重要的是经济实用,使用方便。这种智能家居是普通家庭所需要的,我比较看好这个方向的市场。随着行业规范的加强,标准的逐步建立,以及网络、通讯等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相信智能家居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中国仪器网主办)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