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电气维修组组长张桂清。带头践行绿色烟草“一流”文化,先后荣获“潍坊市技术能手”、“潍坊市突出贡献技术员”、“青州市著名技术员”、 《青岩工匠》。工厂“劳模”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贵清正在调试烟草堆垛机。刘全瑞 摄
努力工作,先付出
多年来,张桂清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以身作则,不怕累不怕脏,用低调朴实的作风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篇章。
为提高卷烟内在品质,2020年7月,制丝车间新增烟杆预处理工序,外包单位仅负责该工序的机械部分,电气部分完全交给车间。但车间的电工团队没有独立改造设备的经验。迫于压力,张桂清主动请缨,带领电工团队承担起改造的重任。作为电气组组长,他带领电气组放弃下班时间,利用停产的间隙,在困难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一点一滴启动改造工作。在查阅了大量的设备安装资料后,张桂清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各个子项目的人员安排。
那段时间,他在电工室和茎准备过程之间来回穿梭。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又一个环节顺利完成,最终任务圆满完成。
2021年,青州卷烟厂将按照公司党组部署,全力推进细支卷烟生产。 “丝绸生产线的电气设备需要进行大幅度改造,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参考改造,任务繁重,难度很大。”面对繁重的任务,张桂青又主动挑起了重担。自主研发的手选线配套电气系统改造等多项项目的自主研发,节约成本近30万,确保精品卷烟顺利投产。
近年来,带领团队开发设计电气改造项目10余项,在关键设备改造、技术攻关、生产问题、技术培训、设备管理、自动化改造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张桂清在制丝车间创新工作室研究创新项目。刘全瑞 摄
致力于创新第一
作为技术“大咖”,张桂清不断探索创新点,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解决了一系列“急危”任务。
20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拥有了一双慧眼。只要装备有问题,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双“慧眼”来自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潜心研究。电器元件种类多,型号复杂,更换快捷。张桂青精通10余款软件,将无数的硬件手册牢记于心。为了用最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解决问题,他经常利用生产间隙“5+2”和“白加黑”来寻找原始材料。
张桂清多年苦读苦读,换来无数创新。其中,“带式输送机旋转检测装置”两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缩短丝绸生产线运行的非增值时间”获得国家一等奖,“提高批次间稳定性”台山东方风干出口水分研究》获省精益项目一等奖、中国质量协会精益项目专业奖、公司一、二、三等奖8项.
他敢于承担责任,专注于第一步。面对生产与技术改造的双重攻坚,他敢于从无到有的突破,积极构建技术改造后的丝绸生产电气化平台模式,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张桂清正在检查电子秤的光电开关。刘全瑞 摄
先培养人才
“独花不春,百花开春。”他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传授经验,积极培养电气维修人才。
2015年3月,车间成立“张桂青创新工作室”。他经常教学生。多年来,他进行了257小时的培训,培养了13名学徒,全部成为维修骨干,其中2人获得电气比赛三等奖。在电工技能鉴定中,他根据要求设计组装了两个电工三级鉴定表和一个四级鉴定表。通过制定计划、设置任务、自建题库、实施考核,全体员工顺利通过考核。
同时牵头建立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规章制度,自主搭建电学实验平台,搭建案例交流分析机制,成效显着。除了以技术人员讲课开展立体培训外,他还建立了技术成果交流推广机制,每月两次针对典型故障和维修案例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闫志强、姜洪泉等许多年轻的电工维修工人慢慢成长起来楼宇自控维修,成为车间维修的中流砥柱。
是时候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了。张桂清本着本分,勇担责任,用行动为企业保驾护航,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拼搏的精神状态和拼搏的作风,为青岩的发展注入年轻的血液,奋发图强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章节。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