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特大城市治理体系技术支撑服务建设
时间:2022-08-22    

成立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

大数据社会治理体系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

技术人员在安全事故现场进行气体取样分析

仓库的上层建筑

北京科技乐活堂“积极开展养老社区科普活动”

第七届中欧风险论坛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科学院)作为北京市政府直属的大型科研机构,紧紧围绕首都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成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力军。多年来,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为打造世界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科技支撑。近年来,北方科学院多项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地区社会治理、城市安全、城市风险评估、社区养老等领域得到应用。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科学院)诞生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是北京唯一的大型多学科科研机构。一直把服务首都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细化共治法治要求,紧扣首都职能,加强城市安全与治理研究服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2018年,北方科学院依托城市安全与治理领域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3个,以及北京市6个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计算中心、北京科技信息研究所等二级单位专门成立了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

北京科学院重点研究城市安全生产、公共场所安全、食品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社会治理、舆情分析等,为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城市治理能力。近五年来,获省部级奖励24项,承担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378项,发表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388篇,完成专利、标准和规范编纂219项,出版专着35部。北方科学院已成为城市安全与治理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多项优质成果在首都核心区及北京各区成功应用,辐射全国大部分省市。 ,自治区,与一批国际高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成果引入我国,有力推动了公共安全与治理的创新发展。

打造“数字红墙”:信息多,群众跑腿少

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和平门等社区,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一窗一网办理。过去,街道和社区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窗口。居民忙的时候,大排长龙,空闲的时候,一天也没有居民来。目前,街道社区6类49项居民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了各专业部门的17个系统,使以往“物理”集中的每个窗口都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无需重复填写。这一变化得益于北方科学院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技术应用平台“数字红墙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数字红墙”)。

2013年以来,北方科学院新技术研究所与北京西长安街合作,创新以数字信息服务为支撑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数字红墙”根据西长安街的实际需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手段,构建辖区内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和数字信息服务,建设民政、党建、计划生育、人类社会等业务数据库、知识库和应急数据库。几年来,平台根据西长安街的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升级。目前,“全响应3.第0版——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已经完成。通过制度建设,提高了西长安街道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平台除了搭建一站式综合受理平台,让群众多走信息、少跑腿,还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民生需求,辅助科学决策。西城区西长安街“数字红墙”平台建设后,服务和管理的精准度大大提高。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收集共享单车、井盖分布等城市成分和事件数据。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准发挥,借助“热图”决策,构建趋势预测模型,在问题“发生”前解决问题。通过实时传输功能,还可以定位街道长度和网格人员的工作轨迹,合理指导突发事件的分工、巡逻任务,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基于这个平台体系,2014年以来,北方科学院主持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启动了标准制定工作。 2015年9月,工信部正式颁布国家行业标准《信息技术社会服务管理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成为社会治理领域的国家信息化标准。目前,大数据社会治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北京、甘肃、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青海、宁夏、湖南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城市,辽宁和黑龙江。 、区级区域推广应用,成为全国社会治理领域覆盖面最广、应用效果最好的系统之一。

北京科学院在北京筑起“数字红墙”,中标河北秦皇岛北戴河综合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在甘肃建成“民情流水线”,“民心在线”山东,贵州“民心在线”。 “社会与云”等信息化品牌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和好评。

开展城市“体检”:城市更安全,百姓更放心

当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调整时期,全市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面临新挑战。首都大型活动场馆客流量大,地下管网密集,安全生产要求高。科技创新支持城市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更迫切。北科院积极对接城市风险管理需求,与相关部门合作,构建“全响应、无缝衔接”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

在北方科学院金融项目的支持下,劳保所和计算中心快速设计开发了“北京安全风险云服务系统”,服务于北京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北京安全风险云服务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二维码等技术,发挥企业安全风险“云管家”的作用,利用安全风险大数据为政府提供“安全风险地图”,实现安全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支持北京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相关模式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推广。北科院以“互联网政务”为理念和技术,开发了北京市人大、北京市政府、市政协全流程工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政务大数据。

社区安全评估是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北方科学院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多项城市“体检”。北方科学院与北京德胜街道合作实施建筑安全综合评价和分级管理工程。制定分级标准,创新建筑分级管控模式。实施上海市黄浦区社区风险评估和动态监测预警技术开发项目,实时监测社区安全风险,建立基于预警标准的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为风险提供保障黄浦区评估预警平台开发及技术支持。

由北方科学院系统工程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完成的《城市运营风险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系统地开展了城市运行风险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与集成系统研发、应用示范与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 100多个安全社区已申请。系统工程中心参与编制了5个大型活动安全要求系列国家标准,201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广泛推广。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2017 F1中国大奖赛、2017上海网球大师赛。

以重点区域、重点时期为突破口,协助西城区建立客流聚集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区域应急管理水平。全国首个客流风险预警系统——西单商圈人群聚集风险预警系统,已稳定运行8年。

新技术所用多年时间开展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双管控体系建设研究,将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结合,从而在隐患形成之前控制风险,在事故发生之前消除隐患。目前,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城市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支持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准备。

与地下管线相比,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命线”中的“主动脉”。 2017年8月,北京市正式启动地方标准《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规范》的研究编制工作。该标准由新技术牵头,十余家单位专家共同编制。该标准于2018年9月29日发布,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近年来,劳保所和北方科学院理化中心在个人防护用品失效分析、未知气体检测、检测等领域参与了生产安全事故的技术调查。未知物质分析、瓦斯爆炸事故分析检测、有限空间作业等。工作几十次。在京津冀等多个省市(辽宁、湖北、山东、内蒙古等)楼宇自控系统论文,已应用于公安、检察、法律安全事故/案件,承担多种物质成分分析为事故原因调查、事故影响评估、环境安全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安全事故识别分析报告100余份。理化中心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标准《有限空间毒物窒息物勘查规范》在事故调查中得到验证,大大缩短了事故调查时间,提高了事故技术调查的准确性。

科技走进社区:城市更宜居,生活更舒适

噪音是困扰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让人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远离噪音,是北科院劳保所多年来的研究工作之一。近年来,劳保所利用其在噪声和振动控制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创新研究,为京津冀地区政府部门提供环境噪声管理咨询服务,承担了声学分工和调整项目。北京、秦皇岛等地的环境功能区。 ,帮助政府部门提高环境噪声管理水平,更好地保护京津冀地区的环境。

劳保所除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外,还针对京津冀地区噪声治理的社会需求,提供专项声学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声学难题,促进噪声治理的进步。企业相关项目。例如,专门设计了可移动的隔音点焊平台,以减少平台生产作业的噪音对人员的影响,确保安全生产;协助检测声学故障,为其故障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降低和消除西气东输工程设备投运后的噪声和振动故障率。优化,节省输气工程后期维护成本,保证生产效率;为中国立体交通项目提供声学咨询服务,协助其完成低噪音桥面钢结构设计,确保项目的推进和推进;与北京金茂签署声学顾问战略合作协议,为建设项目提供声学配套技术支持,主要服务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项目,保障其业务发展。

在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方面,劳保所研究成果《地铁段建筑振动控制成套技术及应用》,解决了地铁段上层建筑发展振动噪声控制关键技术荣获201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已应用于郭公庄、平西府、五路居等地铁段的上盖工程,具有显着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成果还推广到京津冀其他城市,用于石家庄西兆通地铁站振动控制、石家庄轨道交通网络指挥中心大楼地铁振动控制、秦皇岛开发区绿茵港湾小区、天业通联重工等。工业噪声治理等项目为解决局部振动和噪声干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当地地铁建设和上部结构的发展。

北京科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展智慧养老研究的研究机构。自2011年以来,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长期跟踪国内外居家养老技术的进展,并在智能家居、生活辅助机器人等领域合作进行本土化发展和成果转化和远程医疗。 2014年,北方科学院系统工程中心与月坛街道办事处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月坛子”品牌,共同开发以街道为基础管理单位的居家养老解决方案——区无墙老人之家”,打造“智慧家园”。家庭护理生活实验室(实验室)。”

无墙养老服务平台是北京科学院智能家居养老服务IT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将科技化、知识化的养老服务产品引入有街的养老服务生态系统和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和自营,平台目前可提供生活照护、专业照护、医疗保健、家庭支持、文化娱乐、精神关怀、心理抚慰、远程服务等9大类400余项服务和咨询服务。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平台于2014年正式上线。2017年,在多年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在月坛街道推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试点,重点解决“专业服务走进家庭、社区”的难题。

助力协调发展:规划更科学,重新包装,重新出发

北京科学院全面服务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对接城市副中心建设,与通州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助通州区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科技政策服务、科技普及等工作知识,增强城市副中心的科技创新功能。承担《雄安新区公共安全规划》、《基于动态风险评估的雄安新区安全韧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等项目,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地方标准、数字地图平台建设针对科技资源、人口协同治理、协同创新等政策评估、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举办了科普亭津冀行等重大活动,多项智慧社区、营养分析评价、水处理一体化膜等民生科技成果在天津、河北应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

2022北京冬奥会步伐越来越近,围绕冬奥会和残奥会筹备工作,系统梳理医院在城市治理、安全风险、环境治理、食品检测等方面的科技资源、大数据等,与冬奥组委、延庆区进行深度对接,构建合作产业链,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科学院参与冬奥会场馆安全风险评估,承担延庆区政府冬奥会科技服务研究。下一步,北方科学院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组织专题活动,制定全员参与实施科技冬奥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各项任务,让更多人体验“智慧冬奥”。

不久前,北方科学院劳保所受北京世园会协调局委托,承担了《2019北京世园会运营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总体方案》的项目研究工作;受延庆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委托,承担《延庆区世博会期间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这两项工作是2008年奥运会风险评估、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风险管理、顺义花博会风险评估、珠海长隆风险管理工作的延续。是开展全面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重要基础。

展望未来,北京科学院将紧紧围绕首都功能定位,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打造全国领先的城市安全创新平台和治理。以发展面临的安全和治理问题为主要对象,以“科技让城市更安全”的价值追求,以智慧城市安全发展为目标,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构建北京特大城市治理体系 为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世界级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科技支撑,做出新贡献!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