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一座古老的金融大楼被智能改造并命名为City Place,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从此,全球楼宇智能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1980年代后期,智能楼宇应用开始进入香港,然后进入内地。但是,我国楼宇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早期的楼宇自控产品多集中在国外进口品牌,如强生、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后来随着国内楼宇自控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品牌开始出现,也方便方便。就是其中之一。
行业“元年”----同方抢抓机遇,引领楼控科技
19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智能建筑进入中国,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开始讨论“智能办公楼的可行性研究”。在此期间,北京发展大厦在大楼内采用了设备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成为中国大陆较早的智能建筑,可以说是我国楼宇自动化的“元年”行业。
随着我国楼宇自动化产业的起步,1989年,同方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环控技术研究,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国内最早从事环境控制的企业之一。智能建筑行业。并于1990年代初研制生产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H95系列楼宇控制产品,还成功完成了人民大会堂空调自控系统、毛主席纪念堂空调自控系统、以及中南海怀仁堂空调自控系统改造工程、故宫地下文物库空调系统等多项“天安门周边”重大工程。同时,同方在成立之初就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先后引进了多名清华大学暖通学生参与公司软硬件研发。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以后,我国楼宇控制行业的市场竞争开始加剧,市场发展逐渐成熟。众多中小企业被市场淘汰,同方在行业内创造了惊人的“同方速度”,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智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与国内楼宇控制行业发展相伴而生的企业,同方深知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否则就会遇到发展瓶颈,很难再突破再发展。为此,2003年同方制定了“工程产品化”的发展战略。
同方泰德的诞生——迅速崛起,抢占国内市场
为实施“工程产品化”战略,2005年同方在新加坡投资注册成立有限公司(),为用户提供全球控制和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依托强大的国际研发技术优势,同方泰德在RH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国内市场的控制系统。为加快缩小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同方泰德收购了国外一流楼控产品公司加拿大,重塑品牌,推出系列,直接与国外一流品牌竞争。
只有好的技术和研发还不够,产品生产中的短板必须补上。为此,同方泰德于2006年在北京密云建立了现代化生产基地,并以高薪聘请国际资深生产管理人员,打造超高标准的生产管理流程和体系。密云基地的生产实力和管理能力完全与国际接轨。生产的产品不仅通过了EC认证,而且完全符合欧盟严格的RoSH标准和REACH法规,可以自由进入欧盟和北美市场销售。
节能降耗,中国楼控企业的发展机遇----聚焦
“十一五”规划出台时,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促进科学发展。至此,我国建筑控制行业进入了建筑节能期。期间,同方为响应国家政策,与清华大学、哈工大、同济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国家“十一五”项目“能源管理与节能诊断”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研究技术研究》。
2010年,同方潮汐率先提出“建筑节能”概念,节能技术中心应运而生。作为建筑节能与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同方泰德于同年成立了建筑节能研究院,并从“十一五”工程成果中形成了节能控制算法。能源管理系统、中央空调冷热源节能管理系统、中央空调节能专家控制系统等多项建筑节能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实现强弱电一体化,节能效果显着。一年多来,先后为重庆国际金融中心、成都曙光国际大厦、浙江日报大厦等提供节能改造和服务,综合节能率达到30%~50%。此外,同方响应国家号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公司建筑节能业务迈上新台阶,湖南省、重庆市、武汉市等多个市级节能项目相继落地。陆续推出。
凭借卓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方潮汐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形成了从核心技术、自主产品、到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2011年10月27日,同方潮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正式进入中国乃至全球建筑智能化及节能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行列。
数字化转型----同方潮让建筑心中有“数”
2012年,大数据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大数据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的涌现楼宇自控行业,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为手段,以数据为标志深挖价值,建筑节能进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转型造就了国内能源管理服务企业走上建筑能耗数据布局之路。在同行开始建设建筑能耗大数据平台时,同方潮牌自主研发的E-cloud节能云服务平台已经完成了从中央级到省级再到楼宇的建筑能耗数据采集。等级。在诊断分析、楼宇设备监控系统、暖通空调节能控制、ezIBS集成平台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占据行业制高点。
怀着对中国建筑节能产业的使命感,同方潮汐拥抱大数据时代,以实力引领中国建筑节能产业走向良性的市场运行机制,助力中国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