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建筑之乡,南通的建筑业享誉海内外。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总建筑面积、从业人数等指标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1987年至2014年,中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全国共授予“鲁班奖”项目1837个,其中江苏建设队建设193个,居各省之首。南通共获得83项,占其“半壁江山”。 2014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达到58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南通四建集团办公楼
西藏拉萨饭店(1988年鲁班奖)
30年前,在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典上南通楼宇自控,中央代表团高度评价南通援建的拉萨宾馆:工程进展迅速,质量出人意料,南通建设队被称为“南通铁军”。自此,该品牌被称为“声响大江南北”。30年后的今天,“南通铁军”已经形成了以同名命名的强大企业集团。已成为中国建筑行业最具价值和知名度的品牌之一。本报即日起推出南通建铁军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在“南通铁军”中,有一支强队——南通四剑。毫不夸张地说,他名声在外,成绩斐然。这家位于南通市通州区的建筑企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获得了全国唯一的称号。 17家企业入选“鲁班奖工程突出贡献金奖”,获得鲁班奖22项、国家级优秀奖10项、詹天佑奖3项、省级优秀工程奖600余项。史册显示了“南通四建”铁军的风采和光辉。特别是2003年至2012年,南通四建每年都获得鲁班奖一项,成为江苏首家“十连冠”企业,成为全国各省首家“十连冠”企业。
打造优秀品牌,品牌助力发展
半个多世纪前的“五一”国际五一劳动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工地慰问南通建筑工人。同年,这些“砌筑工”的心紧紧相连,南通四建生根发芽。没有人会想到,经过数十年的磨砺,这株建筑业的新苗已经翱翔天际,诠释了南通建筑业的神话。
1984年,全国援藏攻坚战打响。南通四建承建了43个国家援藏项目中规模、投资、难度最大的拉萨饭店。四间人在施工中克服了高原缺氧反应和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从7月1日开工到正式竣工,主体工程仅用了100天就拿下。平均7天建成一层,最快5天一楼创造了世界屋脊奇迹,被誉为“青藏高原的深圳速度”。事实上,不仅拉萨饭店被载入藏族建筑史,作为承建商的南通四建也给自己的发展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拉萨饭店项目于1988年获得鲁班奖,江苏第一个夺冠。 2003年入选中国100年经典工程之一,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优秀工程之一。鲁班奖由南通四建获得。
此后,南通第四次建设一发不可收拾,上海金才中学教学楼、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房楼、529工程、中国(台州)医疗城会展交易中心、东南大学教学与医疗综合楼……鲁班金像见证了“南通四建”的“建筑业奇迹”,也见证了“南通四建”的品牌力。
鲁班奖触手可及吗?当然不是!中国有数以万计的建筑企业,每年完成各种规模的工程近百万个。然而,经过反复筛选,只有100个“鲁班奖”项目入选。因此,有人认为“鲁班奖”比“奥斯卡”奖更难获得!
1996年,在业内素有“铁军少帅”之称的耿玉华执掌南通四建后,提出“以品牌创卓越,以品牌促发展”的战略。他指出: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做大,而是做长!所以,公司发展壮大后,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产品、核心品牌产品,才能把自己打造成百年老店。
在南通四建,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个共识:创造鲁班奖,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业主,也是为了社会;所有项目都自觉肩负起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将项目视为人与自然融合的杰作,是现代文明进步的象征,是艺术的结晶。有益于现在,并将永远持续下去。这是一种难得的感人、令人钦佩的氛围,是一种令人敬畏和珍贵的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南通四建鲁班奖不仅仅靠所谓的管理、认真、严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俘获了每一位员工的心,让公司员工对质量和社会责任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心目中,“良心工作”让大家的工作发挥到了极致,这才是鲁班奖创立的真正原因。
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把小小的砌石刀,浸透了建筑工人春夏秋冬的创造,汗水与汗水,奏响了建筑的铿锵之歌,描绘了城市的辉煌蓝图。南通四建四万余人的建筑铁军,将镘刀用得尽善尽美。
南通四建始终走在行业基础技术研发的前沿,每年斥巨资奖励科技创新英雄。他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液压升降脚手架技术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并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1项,主编省级技术规范1项,获得国家工法4项,省级工法27项,国家“十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项。
为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参与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南通四建成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2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后勤中心。博士科研工作站。企业已成为集研发、承包设计、施工、装修检测为一体的特大型建筑设计施工集团。 2008年,公司获批设立江苏省第一个以中青年人为主的建筑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十名高校、科研院所资深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科技人员涵盖土木、建筑、结构、岩土、电子、电气、通风、空调、楼宇智能控制等专业方面。技术领域涵盖建筑设计、质量检测、建筑智能化、建筑装饰、建筑幕墙等新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国内外领先、应用灵活的成果。 2000年以来,公司有50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其中“国内领先”10个,“国内领先”5个,“省级领先”10个。
高素质的团队是高技术的保证。四建目前拥有技术经济职称近2000人,其中高级研究员级职称1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400余人,中高级工程师2000余人。 8500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成为南通四建赢得市场的优势资源和强大力量。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从数百名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20多名优秀整形人才进入后备人才培养班。发展的中坚力量。公司新员工通过“导师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优秀者充实到专业子公司。目前,公司已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以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初步实现设计、施工、管理,基本实现企业业务电子化管理、网络化运作、管理系统化。公司在获得江苏首个对外承包经营权后,通过努力向美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市场派遣数百名业务骨干,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共同发展,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手段。
冲涅槃升华,筑基常青
南通四建是一家不断超越自我、不断重生的企业。和谐与创新贯穿于企业的发展。 “以人为本、团结创新、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的优秀企业文化,演绎出南通四建人的共同价值观和归属感。耿玉华作为家人的经历发人深省:成功的灵丹妙药是鼓励,我们必须放手,给他们赢的机会,让他们从角色中获得信心。
重组是南通四建历史和管理的第四次涅槃。公司自2000年改制以来,历经10余年,公司已成功实现5次改制。每一次重组,都是企业的一次蜕变和升华。第一次“先买后改”和“不一次性买断所有员工资历”的重组,为随后全省建筑业的成功重组开辟了新路径。 2003年,第二次重组实施集团化、多元化战略,构建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差异化发展、差异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做大做强。 2006年,第三次改制实行股权转让和股东进出机制,废除股东终身制,打破股权“世袭”制度。公司开创的这一运行机制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可,得到了住建部、建设部等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好评。他们认为,这种“用制度产生领袖”的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传承问题,尤其是企业领袖的继任问题,值得在全行业推广。 2009年公司的运营是公司第四次改制,以母公司为母公司建立了新的母子公司制度,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2012年,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实施第五次重组。本轮股权重组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和管理陈规,突破了现行的管理体制。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重组涉及利益分配,尤其是第三次,引发的反应犹如“核裂变”,耿玉华顶住了压力。事实证明,重组后,公司股东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股权一直掌握在公司在职管理骨干手中。公司多次重组,注重利益和谐。公司保留了一大批生活力量和技术骨干,凝聚了人们的心。在每一个施工现场,你都会看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关键点、每一个层次都体现着企业的管理理念。每一道工序、每一道操作都一次完美,力求完美。建筑的几何结构不是“刚性”的。以南通四建人科学灵活的管理,城市的表达充满灵动的生活张力,使人的生活情怀体现在结构和立方体的几何美中。是南通四建“百年老店”的常青基石!
季建峰王德杰王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