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对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园区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重要。园区按功能和需求可分为物流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园区、软件园区、文化园区、创业园区、综合园区等。智慧园区是结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园区资源信息,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新型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并非盲目。不同的功能园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1 智慧园区建设平台
当今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典型的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基础设施建设、云服务平台建设(园区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应用系统建设、运营模式设计。
智慧园区建设首先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层,这是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智能基础设施、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园区安全设施、园区消防设施、数据中心设施和公共基础通信网络设施。园区网络要进行通信管网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设计,完成园区管廊、光纤网络、WI-FI热点的网络建设,满足园区基本的通信需求。
智慧园区建设平台主要包括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智慧园区资源和服务平台三个模块。
智慧园区建设平台
1)智慧园区管理平台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智能应用和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园区和企业管理者推出。研究园区各单位运营状况和管理需求,为园区提供“一站式”智慧管理解决方案。,满足园区管理的一系列管理需求,如监控管理、投资管理、物业管理、协同办公管理等。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园区的管理和使用者、园区的投资者和物业经营者。管理平台满足智慧园区对运营管理全方位信息化的需求,为企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提升园区管理效率。
2)智慧园区服务平台
智慧园区的服务平台主要分为园区内部服务和外部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内部服务适用于综合园区。为园区企业、商户提供政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网络资源服务、物业服务等,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对外服务主要针对园区内企业交流合作的用户,企业与外地游客的交流更加便捷舒适,互动性增加。
2 智慧园区技术架构体系
智慧园区的技术架构体系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形成互联互通的整体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园区技术架构体系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四层以及完整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构成。感知层通过感知采集信息,通过网络层的网络信息技术,在数据平台层集中处理数据,最终到应用服务层,实现园区所需的系统应用。
1)感知层
感知层是园区的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控制层[1],是园区的感官神经。感知层包括环境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安防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以现代技术为主体,主要关注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基础信息的感知与监控在公园里,识别物体,收集信息。通过全面覆盖和感知网络,实现各类信息的透明全面获取,实现广域网,为智慧园区的智慧应用提供广阔而坚实的数据基础。
2) 网络层
智慧园区网络层由覆盖整个智慧园区的通信网络、物联网和互联网组成,包括支撑商圈应用系统的管理信息网络和各种智能感知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从而实现各类信息的广泛安全传输。网络层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校园整体网络层可为校园提供广泛的网络连接,提供便捷的工作环境楼宇自控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3) 数据平台层
数据层是智慧校园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支撑层,即智慧校园的大脑。是一个综合、统一、互联互通的管理服务平台,具有大容量、高性能、高密度的特点。感知层和网络层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平台进行处理,实现机构间的业务沟通、运营一体化、统一指挥,实现数据的统一和高性能层。,实现信息资源的灵活利用和调度,科学有效处理。
4) 应用层
应用层是园区的信息服务提供层,涵盖园区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系统,用于管理和服务园区的方方面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分析、评估和挖掘潜力数据的信息和应用价值,从而使用户更智能,更方便地获取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服务,实现信息集成和应用。
5) 其他标记和安全系统
标准和安全体系是园区智能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包括组织架构、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3 智慧园区主要应用技术
1)物联网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of (IoT)”。顾名思义,就是连接事物和事物的互联网。它是传统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延伸。它是一种集成所有现有和各种类型的传感设备和网络设施的应用模型。物联网是指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传感器等信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健康、连接和交互的物体或过程等信息。传感装置。结合互联网构建超大规模智能网络系统,在智慧园区,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实现了万物互联,便于园区信息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已在我国初步应用。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将数据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平台提供数据应用服务,实现高效便捷。集中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利用物联网开放的特点,实现联网,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将数据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平台提供数据应用服务,实现高效便捷。集中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利用物联网开放的特点,实现联网,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将数据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平台提供数据应用服务,实现高效便捷。集中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利用物联网开放的特点,实现联网,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物联网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传感技术、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
2)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 的模型,用于添加、使用和交付相关服务,通常涉及通过 提供动态可扩展且通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在智慧园区中,云计算技术为智慧园区内的各种应用服务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智慧园区基础设施的按需、灵活扩展和绿色高效利用[3]。为园区和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可靠的综合信息资源。
3) 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从海量信息资源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园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为园区提供大数据平台和工具,以及在云平台上集成园区管理和服务相关的各种系统。组织分析,方便园区管理和运营。
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园区的基础设施,是园区智慧的基础。为园区提供全面统一的自动化服务,实现各部门、各级产业服务机构、园区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对园区大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服务,是园区大数据管理和决策的支撑中心。
4 智慧园区具体功能设计
智慧园区的具体功能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以实现园区功能需求为目标,以企业管理为核心实现园区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和安全的设施。
智慧园区的具体功能基于园区的建设平台。主要功能可分为园区运营管理功能设计和园区服务功能设计。
4.1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功能设计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功能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园区基础环境管控能力,建设安全便捷的园区,同时依托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降低能耗,建设绿色智慧园区,打造园区企业和员工园区。最好的工作环境。
1) 智能安防
园区完整的智能安防技术应主要包括门禁、报警和监控,还应根据特殊安防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其他安防系统,如园区、车库、停车场的电子巡检。综合管理门禁监控的智能停车场系统,下面主要介绍视频监控系统、园区网络报警系统、门禁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园区的实时监控、录像和图像采集。对园区内需要防范的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实现各系统视频信息共享。园区内设立独立的视频监控中心,对采集的视频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确保视频信息的安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人进行识别,包括人脸识别、车种识别和车牌识别,识别准确率好,系统具有轨迹识别功能,如公园内人的运行轨迹、外貌和人员失踪、车辆轨迹等
智能网络报警系统:是园区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报警系统包括园区周界防御、建筑区域内的防御、园区办公楼内的报警系统。该系统可确保园区安全,将报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输至报警中心,及时响应处理危险信息,消除安全孤岛,形成多方联动的安全智能安防体系。公安、消防、安检。
门禁系统:园区门禁系统包括园区一卡系统、停车场车辆门禁、园区出入口门禁等。智慧园区的门禁系统主要是一卡系统,可以解决门禁、考勤管理、园区食堂刷卡消费、电梯控制等,方便园区统一管理,也增加了员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便利。门禁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可以保护园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也可以与其他系统联动控制。
2) 智能设备
园区室内外区域应配备通信线路专用综合管槽、管廊内通信专用支撑空间、可传输语音、图像和视频流数据信息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各种总机室和园区智能系统的电源。保安系统。智慧园区的智能设备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园区智能照明系统、地下管网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
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对园区办公楼的供暖、通风、电梯、空调、给排水等环节进行监控,可对楼宇内的机电设备进行自动控制。通过软件,相应的传感器、行程开关、光电控制等系统管理相关设备,检测楼宇设备工作状态,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设备运行状态和时间,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减少维修人员的工作量。
智能照明系统:监控园区路灯的开关和亮度,控制办公楼内的照明设施。智能照明系统可与楼宇自控系统联网,对园区进行全面控制。园区智能照明系统配备中央监控装置,对整个系统实施中央监控,可随时监控灯具异常情况,节能降耗,延长灯具使用寿命。
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园区内空气、温度、风速等环境气象信息。
地下管网管理系统:管理园区内的水、电、气、热、通讯等地下管线。
4.2 智慧园区服务功能设计
智慧园区的服务功能包括园区内企业公共服务和外部游客服务。
物业管理系统:园区物业管理系统提供物业维修、物业保养、物业设备及配件管理等,为园区的出租管理、水电管理、合同管理、企业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招商管理制度:园区管理单位不仅负责整个园区的管理,还负责园区的产业推广,包括招商引资、应急响应,促进园区管理部门、企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单位,宣传园区品牌。
智能访客系统:智能访客系统可对访客进行证件扫描、身份证识别、数码相机等多功能登记管理系统。如果游客再次入园,只需进行人脸识别,系统即可快速扫描游客信息。无需重复登记游客信息即可入园。智能访客系统可以详细、快速地记录访客的证件信息和图像信息,为访客信息提供便捷的多方式查询,便于信息整合。
5 总结
智慧园区技术架构体系是智慧园区建设的技术基础,支撑着园区各项需求功能的顺利运行,影响着园区功能的应用。因此,智慧园区的建设需要对技术架构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智慧园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建设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不是简单地升级和改变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信息技术。重点关注园区自身的定位和要求。从园区管理运营的整体角度,构建统一平台、整体设计、持续改进和发展,确保园区建设的可持续性,构建合理可靠的智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