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4亿元——这是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66号广场贡献的税收总额,为上海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发展再添新注脚。
在黄浦江对岸,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的IFC也有望在2021年实现税收100亿元。
“百亿大厦”层出不穷,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脉搏。
什么是“百亿大厦”?“总建筑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其中两栋写字楼面积达16万平方米。” 恒隆地产高级总监彭朝晖介绍,恒隆的写字楼里有很多知名企业,如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中之一的毕马威、全球前五名的房地产咨询公司之一的戴德梁行等,旗下的购物中心汇聚了LV、爱马仕、迪奥等10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
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大批金融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其商城汇聚了250多家国际顶级零售店和全球旗舰店。比如资生堂旗下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御银座将于2021年首次进入中国,并将在IFC商场开设全球精品旗舰店。
“百亿建筑”的成长离不开消费能级的提升、产业生态的形成、营商环境的优化等沃土。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高端线下消费回归国内市场,恒隆‘买全球’平台承接了这些需求。” 上海市静安区招商办主任龙方说。目前,上海正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首秀、首秀、首店等形式吸引全球品牌挖掘中国消费潜力。
感受中国大市场的魅力,66号广场所在的南京西路就是一扇窗。上海市静安区商务委员会主任沉红表示,如果把南京西路比作植物群落,66号广场有奢侈品牌等高大的“树”,有中部的“灌木”。到高端一线,久光百货云集品牌、轻奢品牌、设计师品牌,以及沿线大量概念店、便利店、品牌集合店、知名专卖店等“草本植物”南京西路。
产业生态的形成也是“百亿建筑”诞生的关键。从龙头企业出发,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66号广场。毕马威中国政府与公共事务咨询服务合伙人刘明表示,在服务总部经济的过程中,发现这种现象,即此类客户可能在毕马威附近,甚至在同一栋楼。“公司希望在发展中联系的合作伙伴在楼上和楼下的邻居中。” 龙方说,“楼上楼下”变成“上下游”,让楼宇经济形成“内生良性循环”。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楼宇开发服务处副处长陈晨表示,在楼宇招商过程中,通过打通政府与市场的信息共享渠道,建立动态数据库。全面掌握建设中各企业的建设情况。借助精准的数据“画像”,引导行业上下游客户群体的有效聚集,推动楼宇经济快速、高效、高质量发展。
“百亿大厦”的诞生并非一朝一夕。2001年,恒隆在上海静安区繁华的南京西路开业;2007年,成为上海第一座税务“悦意楼”;2010年,成为上海首个征税“粤双亿楼”……20年来,伴随着“百亿楼”的增长,是上海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升级版’,没有‘停顿’。” 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表示,既要有资金、人才等大扶持政策,也要有小眼光,想领先,做未来。正面。比如上海 楼宇自控,进一步扩大“白领午餐”的覆盖面,看似一件小事,实则非小事。“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只有努力改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和高端资源,形成融合效应。”
对营商环境的重视也体现在陆家嘴金融城的实践中。2021年起,陆家嘴金融城将在区域税“亿元楼”试点“楼务会”制度,逐步形成“楼长-楼务会议-建设党群服务站-建设党群”组织联盟建设事务工作联席会议工作网络,一个“亿元楼”就像一个垂直社区,入驻企业就是这个社区的居民。陆家嘴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务会议平台,吸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打通“最后一公里”
统计显示,2021年,陆家嘴“亿元楼”约110座,静安“亿元楼”约80座。2022年,上海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将继续壮大,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纽带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