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34个“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和保护水”,水利部确定了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的主题“水周”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上,东莞市水务局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旨在深入贯彻生态发展理念,共同保护好水清流,共创幸福江湖,建设生态文明。高品质的东莞。
近年来,东莞市水务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在治水节水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去年,东莞在全国地表水评价板块的水环境变化中排名第三。今年年初,更是喜出望外地提到了“国家节水城市”的新名片。
国务院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巩固好清水保护攻坚战成果。
东莞市水务局局长倪家祥表示,围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推动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品质新东莞,“十四五”期间楼宇自控节水,继续全面整治河流水环境,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取得成效,为建设“城市品质中的东莞”贡献力量海湾地区”。
控水:
全国地表水评价板块水环境变化排名第三
近日,在东城街下桥河口,一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树开得很鲜艳。绿叶红花倒映在水中,涟漪随风扬起,让水更清澈。过去,下桥河被污染,水变黑、发臭、发粘。经过几年的治疗,如今的夏桥河已经清澈见底。
在东莞,有400多条河流像夏桥河一样完成了美丽的蝴蝶变幻。2018年以来,东莞打响了为期三年的河流整治攻坚战。截至目前,已有424条受污染河流得到修复。去年,全国地表水评价断面水环境变化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今年,东莞将完成剩余的217条河流整治任务,实现消除黑臭河流的目标。
2019年,东莞按照“全河段、全流域、全天候、生态修复”的治水思路,印发了《东莞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 ,分批整治全市污染点641个。河流流量。
河流整治繁多、难度大,必须采取强硬措施。东莞在治河过程中的几组数据非常有说服力:
2017年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全市669条河流、20个湖泊共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1043人,湖长33人累计巡河约14万人次,发现整改问题。超过 41,000 个。
全市503处河湖问题已纳入全省“清四乱”范围,已全部售罄;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沙地182个;完成全市669条河流(1146条河段)两岸“清6米”专项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东莞市水务局成立局领导督导河道整治机制,强化现场督导和举报问责,大力推动全市完成河道整治措施213项,超过市规定的150项。市政府。文章的年度目标。
“超额完成”的背后,是东莞水工数百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打深井、探地下河、堵排水沟、挖泥浆,水工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肮脏和疲惫换来了城市的美景和碧波。
节水:
喜提“国家节水城市”新名片
东莞市水务局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其在全国地表水评价板块水环境变化排名第三,还体现在荣获国家级荣誉——国家节水城市。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预审、现场考核、综合评审和公示,决定将秦皇岛市等34个城市命名为第十批(2020年)全国节水城市,东莞也在其中。
东莞积极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精心规划,城市节水减漏,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在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用水量精心计算,新建建筑和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100%
严格规划用水管理。5504户大城市非居民用户实施用水规划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明确规划指标审批程序。非住宅用水规划覆盖率达到91.55%。严格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收费制度,对列入名录的479家重点用水户实施用水监测。发挥定额管理的引导作用,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取水定额。
实行节水“三同时”制度。推进节水管理口岸,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审图验收中开展节水“三同时”综合管控,严格执行各项节水技术标准,确保新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100%。2018年至2019年,节水“三同时”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项目分别完成524项和462项。
加强自给水管理。开展自给水综合普查。自给水用户计划用水覆盖率100%。严格执行禁止抽取地下水,关闭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地下水取水口。
东莞也注重树立节水典范。东莞把打造“三类载体”作为节水工作的核心任务。为规范节水载体申报和考核程序,已建成省级节水载体80个(其中企业15个、单位50个、社区15个)。,133个市政节水载体(包括100个单位和33个社区)。同时,严格执行《节水家电标准》,加强行政执法,对创建范围内的所有国内节水器具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抽样覆盖率达到100%;大力推广节水产品和设备,及时向全国发布。
城市节水减少渗漏,管网渗漏率小于10%
制定泄漏控制计划并进行DMA分区测量。截至2019年底,全市创建范围内共建立分计量区112个,提高了表端数据的准确性,为管网泄漏分析和及时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降低了供水管道的泄漏率。
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为改善部分供水管道老化、漏水严重、水压不足等问题,东莞市结合DMA分局数据分析,大力推进市政管道和居民用户电表前管道的改造。 - 计量区域。2019年和2020年管网泄漏率分别为9.90%和9.32%,低于考核指标10%的要求。
更新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占城区面积28.54%
黄沙河流域东城段一期工程已经建成,一些典型的海绵城市项目如谢岗银山湿地公园、寮步狮子河公园、昌平新园等在镇级试点中崭露头角。2020年6月,东莞完成了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35.5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124.38平方公里)的28.54%。低于 20%”的目标要求。
经过多年努力,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10.8万元/立方米和7.25万元/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26.23%和39.68%,用水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治愈每条河流,节约每一滴水。打造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水生态环境,是制造业名城的“诗与远方”。
【记者】吴寒虎
【作者】吴彦虎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