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同方( )、泰豪科技( )、燕化智能( )、电科数码( )、达实智能( )、太极科技( )、银江科技( )等。
本文核心数据:西门子和江森自控的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市值、专利合作申请、重点专利布局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 1)检索关键词:楼宇自动化及相似或相关关键词;2)检索范围:标题、摘要、权利说明;3)过滤条件: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家(指定期限)、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按受理局计算。4)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月13日。 5)如有特殊统计口径,将在图表下方注明。
1、全球楼宇自动化竞争格局:西门子和江森自控是全球领先的两家公司
目前,建筑智能化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虽然从事产业中游的本土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迄今为止,行业内还没有一家公司在市场份额上具有绝对优势。
2、西门子VS江森自控楼宇自动化技术布局对比
(一)专利申请与PCT申请对比:江森自控遥遥领先西门子
但从楼宇自动化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江森自控的楼宇自动化专利申请总量是西门子的三倍左右,分别为268件和89件。
此外,江森自控楼宇自控的PCT专利申请量也高于西门子楼宇自控,分别为7件和4件。
从趋势来看广东省西门子楼宇自控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至2016年,江森自控与西门子楼宇自动化专利申请数量“紧追不舍”;2017年以来,江森自控在楼宇自动化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每年都超过西门子。楼宇自动化专利申请数量相差高达11倍,分别为80件和7件。
2020年,江森自控申请了37项楼宇自动化专利,西门子申请了3项楼宇自动化专利。2021年,江森自控申请楼宇自动化专利14项,西门子申请楼宇自动化专利0项。
(2)专利市值对比:西门子专利市值较高
西门子楼宇自动化专利总价值高于江森自控。江森自控楼宇自控专利总值4776.72万美元,西门子楼宇自控专利总值7621.07万美元。从专利价值分布来看,两家公司的大部分楼宇自动化专利价值主要在30万美元以下。
(三)专利合作申请对比:西门子合作申请较多
在专利合作申请方面,西门子已与他人合作申请了大量楼宇自动化专利。目前,西门子联合申请了38项楼宇自控专利,江森自控仅合作申请了1项楼宇自控专利。
统计口径说明:根据【商标】的原申请人(专利权)计算,不支持名称编辑合并。
(4)专利申请地域对比:美国是两者的主要分布区域
目前,江森自控和西门子的楼宇自动化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两者在美国申请的楼宇自动化专利数量分别为353件和89件。中国是楼宇自动化专利申请的第二大地区,中国楼宇自动化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29件和33件。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每个应用展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选择公开日期的最新文本进行计算。
(4)专利类型对比:两者以外观设计专利为主
江森自控和西门子楼宇自动化的专利申请类型主要为外观设计专利。西门子所有的楼宇自动化专利都是外观设计专利;江森自控的专利大部分为外观设计专利,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其余为发明专利。
(5)专利技术构成对比:两者布局的第一大细分领域不同,江森自控的重点领域更为明显
目前,“计算机控制系统(/00,/00优先;具有特定性能的自动控制器编入/00;计算机本身编入G06)[3][2006.01]”是江森自控领域第一个楼宇自控技术细分分布,并“卤代烃的制备方法[2006.01]”是西门子在楼宇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第一个细分领域;两者在各自第一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09件和33件。楼宇自动化技术其他重点细分领域布局如下:
从楼宇自控专利重点领域来看,江森自控的楼宇自控专利重点领域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管理系统、楼宇、处理器、控制器等方面。
(6)重点专利布局对比:江森自控拥有大量同族专利,西门子专利被引用次数更多
在重点专利布局方面,江森自控的重点专利布局为“基于移动显示单元的楼宇系统状态图形化显示方法及装置”,该专利被引用146次,同族专利18项。西门子重点关注的是“能源管理系统与方法”,被引用148次,专利家族规模为1。整体而言,江森自控的重点专利家族规模较大,西门子的专利拥有更多的引用。
注:①当分析偏好选择为【所有检索结果(未分组)】、【每个申请显示一个出版物】和【每个家族组一个专利代表】时,本图表专利家族使用同族,选择最新出版日期文本计算。
② 当分析偏好选择【一个专利代表一个简单族】和【一个专利代表一个组】时,本图中的专利族采用set 方式,选择公布日最新的文本计算。
(七)专利创新战略总结
总体而言,江森自控楼宇自控技术在数量增长、合作、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市场推广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以上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产业招商、IPO融资及投资可行性研究、IPO业务及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