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受持续高温影响,成都多处写字楼停电,中央空调停止制冷。天目新闻致电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客服人员表示,由于持续高温,如果办公楼用电超负荷,将实施限电。
中午13时许,市民王先生来到成都市中心,发现太古里地标的裸眼3D大屏已经关闭。与此同时,成都IFS商场一层顶灯熄灭,下行扶梯也关闭。空港市民(化名)告诉记者,她今天到访当地大悦城时,发现商场射灯已关,商场内光线略微昏暗,空调也不够强劲。
记者从成都IFS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他们接到了市政府关于错峰用电的通知。商场内部分工作区域已控制用电,包括公共区域空调、吸顶灯,商场外的大屏幕也已关闭。, “但商场的租户用电正常。”
日前,成都市民卢女士收到成都市经信局发来的短信:目前正值夏季高温,10:00-23:00用电高峰每天,成都电网负荷屡创新高。为守住电网安全底线,切实保障民生用电,请广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等工商业用户和一般住宅用户使用空调。控制冷却温度在26℃以上;请各生产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和供电公司错峰调度组织生产。
记者了解到,继8月11日、14日四川连续召开两次供电保障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后,8月15日,四川又召开供电保障调度会。会议提出成都楼宇自控,预计四川省最大用电负荷同比增长25%。目前,四川已启动保电三级管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用电。
针对本轮高温天气供电保障新形势,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单位)推出三级供电保障调控措施,千方百计保障民生用电。
第一步是启动主动错峰避峰措施。对积极参与并有效实施主动错峰、避负荷响应的用电用户,国网四川电力将在电费结算时退还相应费用。
二是针对当前形势,制定《四川省部分高载能行业停产送电群众迎峰度夏实施方案》。8月14日至20日,部分高载能企业将实施停产向社会供电。余敏调控放弃约700万千瓦用电负荷,全力缓解供电压力。
第三步,8月14日晚,四川省电力供应应急会议决定贯彻落实《关于扩大工业企业向群众送电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通知企业做好调整生产,确保安全负荷。电。
写字楼作为城市建筑群的标志性代表,其发展历程折射出城市的魅力与底蕴,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轨迹。
50年代和60年代,武汉没有真正的写字楼。当时的写字楼属于“桐梓楼”,更准确的说应该叫写字楼,因为一些商业活动和人们的需求都集中在一些房子里,每一层又分成很多这样的房间,既独立又相连彼此。
70、80年代,武汉的写字楼越建越高。除了办公,员工还可以吃饭、娱乐等,相应的设施也越来越实用。
直到1990年代,武汉的写字楼才开始逐渐出现和兴起,软硬件条件开始不断更新,层楼高耸,不断刷新历史。
21世纪初,CBD商业中心萌芽。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武汉的企业开始注重商业形象,写字楼也从此呈现出新的特色。
如今,写字楼和商业中心已经成熟,成为武汉最闪耀的亮点。但与此同时,停车难、电梯拥挤、办公环境差、空气质量差、企业形象差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也相继出现,迫切需要对写字楼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
时段:1996年至2004年 代表:武广、泰合广场 租金:40-50元/平方米/月 特点:开始有标准写字楼产品入市,扭转武汉商办市场只有商住楼的局面,但市场需求有限,新增需求较为缓慢。
1.0时代——标准写字楼产品进入市场
了解武汉的人都知道,武汉的楼房经济起源于传统地区。武广、中南、建设大道西北湖片区三大传统商圈,繁华程度令人瞩目。
1996年,武汉第一座5A级超高层商业写字楼——47层的太和广场在武胜路落成,超越晴川宾馆成为当时“武汉第一高楼”。当时,武汉外资风起云涌,英美烟草、雀巢(中国)、荷兰贸促会等跨国公司和机构纷纷入驻。
同年竣工的还有武汉广场写字楼,与毗邻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构成武商集团的旗舰商业群。1999年,武广商圈初步扩建完成,形成了以建设大道为主体,新华路、航航路为两翼的城市。该区域已成为武汉甲级写字楼聚集地。
顶级办公TIPS
【建筑】办公面积须超过5万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须保持在1500-2000平方米。建成后1至2年内入住率不得低于70%。必须有专门的货物通道和残疾人通道。
【结构】写字楼的大堂要宽敞,三层以上;高架平台应≥15厘米;除站台外的楼层净高为2.7米以上;通道宽度应在2米以上。
【停车】以大楼总建筑面积为准,每150平方米分配1个停车位。专用的地上、地下停车场应配备自动计费系统和防盗安全系统。
【电梯】按建筑物总建筑面积计算,每台乘客电梯的服务面积不超过4000平方米;等待时间不得超过30秒;客货分离,货梯至少两台,具有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
【安全】24小时保安服务和维修服务,需要商务设施。
2.0时代——超高层标杆成为身份象征
太和广场成为第一高地后,武汉的天际线正式被写字楼垄断。随后的20年,第一次业主的高频更迭,新世界国贸大厦、世贸广场、百丽广场、民生银行大厦等都试图通过征服天空成为写字楼领域的标杆.
2005年2月26日,武汉广场以“武光·福布斯中心”的全新面貌拉开了武汉写字楼市场的序幕,改变了以往只租不卖的历史。
同时,泰和广场也以“国际商务BAS”稳步入世,将武广商圈写字楼市场推向新高。就在武汉广场和太和广场分别以5000元/平方米和6000元/平方米的价格热销时,“新世界国贸大厦”也在2005年以1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强势入市。
一时间,在这样的写字楼办公成为了人们工作和地位的象征。
该类写字楼仿5A写字楼标准。在满足通讯、办公、建筑设备、消防、安防自动化标准的同时,人性化服务开始出现。工作餐、商务、票务中心、邮政、银行等机构的特色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公效率。
随后写字楼开始飞速发展,武汉写字楼2.0时代来临。一座座以高度为特征的拔地而起的“超高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力图打造城市新地标,以高度着称的写字楼也越来越多。
不过,整体来看,近五年来,武汉写字楼市场一直沉寂。
当时,武汉有10座甲级写字楼。由于该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大型企业不多,对写字楼的需求不大。另一方面,对于开发商来说,如果花大价钱开发不好租、不好卖的写字楼,还不如投资商品房市场,实现资金的快速流动。
时段:2005年至2010年 代表:新世界中心、新世界国贸租金:90-110元/平方米/月 特点:随着有实力的开发商开始进入武汉办公楼市场,供应呈现稳步增长,同时品质也有一定提升。
甲级写字楼TIPS
【建筑】办公部分应超过20000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1-2年入住率不低于65%
【电梯】电梯内应有高档装修;按建筑物总建筑面积计算,每台乘客电梯的服务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米;等待时间不应超过40秒;客货分开,至少有一部货梯;应有完善、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
【结构】甲级写字楼建筑规划大堂宽敞,层高三层以上;高架平台≥15厘米武汉楼宇自控,除平台外层高约2.7米。
【停车】按建筑总建筑面积计算,每150-200平方米分配1个停车位;配备专用地上、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应配备自动计费系统和防盗安全系统。
3.0——多区域建筑齐头并进
近年来,武汉写字楼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不同于前几年单纯以建筑高度和视觉效果来诠释的地标性建筑,现在的写字楼在高度、建筑立面、绿色环保、硬件配套、物业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更高的进步. 武汉写字楼的发展似乎正在进入地标化的新时代,尤其是依托庞大的城市综合体体量和多种配套业态,写字楼更加人性化,从而成为城市经济文明和建筑文明的标志.
未来几年,武汉将建设一大批高层优质写字楼项目,主要分布在汉口、武昌滨江区、王家墩CBD、武昌中心区、光谷等。
这些优质写字楼不仅将武汉写字楼的建筑高度和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以标志性的高度和立面丰富了武汉的城市天际线,成为大武汉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此背景下,“商业综合体”成为新时代写字楼市场的标志性词汇。
以武汉绿地中心、万达汉街国际总部、汇通长江新中心等项目为代表,配套功能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日益完善,建筑群综合优势彰显高端品质不仅提高了办公客户的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也提升了入住的附加值。
在武汉的写字楼发展史上,泛海国际SOHO城和楚河汉街写字楼群是绕不开的高峰。两个项目分属长江南北。同期的竞争创造了写字楼销售的神话,也激发了武汉众多开发商投资写字楼的热情。然而,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尤其是在写字楼领域,所以近年来市场遭受重创也就不足为奇了。
伴随着“商业综合体”趋势,武汉写字楼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多区域齐头并进的壮观景象。
几年前,武汉的甲级写字楼主要分布在武光商圈、建设大道金融街、中南商圈等区域。如今,汉口滨江区、武昌滨江区、武昌中北路等地段正在成为甲级写字楼。人群比赛的区域。
时段:2011年至今 代表:武汉绿地中心、泛海国际武汉中心 租金:120-150元/平方米/月特点:办公楼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写字楼经历了硬件——高度智能化—服务蜕变过程。
乙级写字楼TIPS
【建筑】办公面积应超过10000平方米,单层净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
【结构】除站台外各层净高不低于2.5米,按建筑总面积计算,每300平方米配1个车位。
【电梯】按建筑总面积计算,每部乘客电梯服务面积不得超过6000平方米,速度不得低于每秒3米。【安全保障】物业聘请国内知名物业管理公司或当地优质物业管理公司,提供24小时报备服务和维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