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数字新技术引领生产“智变”5G产业数字化开启福建制造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时间:2022-12-19    

智能搬运机器人、AR远程辅助作业、机器视觉检测、数字孪生系统……近日,记者走访福建省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再造”随处可见。数字化为福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福建省工信厅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福建省实施两化融合达标企业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二,分别。居全国第4、6位,全省云企业5万多家。

数字新技术引领生产“智变”

5G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正在助力宁德时代打造一套“极限制造”的系统架构。

记者在宁德时代沪东工厂的生产线上看到,中央智能过程感知控制系统将车间内所有与涂装机相关的设备和仪器连接起来,配合AI技术的自动化管理,实现实时调整涂层参数;增强现实专家的系统就像一个“千里眼”。技术人员佩戴AR/VR眼镜,生产作业现场与指挥后台实现实时同步交互;超高速运动全程视频流 AI质检+JIT物流,无延迟采集传输,完美匹配极速生产速度……

据宁德时代首席信息官陈凌介绍,在华为、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宁德时代已建成全国最大的5G企业专网,总覆盖面积超500万平方米。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制造工艺,满足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宁德时代在2020年提出了“极限制造”的概念。如今,利用5G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借助结合人工智能、高级分析、边缘/云计算等技术,这家锂电巨头在三年内创造了每块电池1.7秒的产量。次品率仅为十亿分之一,劳动生产率提高75%,年能耗降低10%。

“极致”数据的背后,是工业互联网的赋能。

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连接,将新型工业制造和服务体系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起来。

近年来,福建抓住机遇,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实施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样板和可复制的成功范本。

在福建,不仅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产业新势力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许多传统行业龙头也深谙其中。

在厦门同安区的安踏智能工厂,数十种不同款式、颜色、尺寸的服装同时在生产线上流通。每件单品都有唯一ID,智能生产系统根据款式和工艺精准“送”。在工人手中,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人机协同生产,最大产量可达每天6万件!

“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之前,生产线上的面料流转依赖人力排单,出错率高,生产工序单一,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安踏集团同安智能工厂精益高级经理钟学良说。(下载至第四版) (上传至第一版)

2018年,安踏开始在同安工厂打造“数据大脑”,打造出国内第一条运动服饰高效柔性生产线,成为传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目前,全厂47条流水线中有28条完成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21%,管理成本下降11%,生产周期缩短50%以上。

走在八闽,未来的工厂场景随处可见——在厦门天马微电子,有全球最先进的玻璃基板搬运机器人。每条机械臂有六个关节,布满传感器,确保玻璃取放位置精度达到0.35。毫米; 在恒神集团,以工业相机为核心部件,实现生产线的自动抓取、自动装袋、自动码垛、缠绕贴标等福建数据楼宇自控创新服务,数字化“慧眼”替代肉眼质检,无处可寻隐藏缺陷...

当前,福建省绝大多数龙头制造企业都在加快数字化工厂和智能车间的建设和应用,推进内外网改造。一大批企业完成了工厂网络IP化、扁平化、柔性化的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

新数字化平台赋能“加法”转型

面对产业数字化浪潮,龙头企业加速领跑,中小企业也没有落后。这背后,各种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

摩尔元素是福建省一家提供工业互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今年5月初,摩尔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全国14个新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福建省首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摩尔元素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1:1的仿真建模,呈现企业的所有运营场景,便于全面监控生产经营状况。目前,摩尔云平台已与国内多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建立合作,累计服务超过2万家企业。

同时,一批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克服个体环节,开发“小而美”的数字化应用,帮助中小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辅料纺织辅料S2B平台是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纺织辅料批发交易自营平台,该平台利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成为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平台。

在客户端,为解决传统采购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平台依托70万余条花边花样数据库,打造AI图片搜索引擎——花无缺,可按图搜索,精准匹配他们,大大提高了客户面料的采购。效率; 在生产端,平台聚合整合生产企业数据,盘活企业闲置产能。“我们通过智能算法,根据工艺特性和原材料特性,对这些订单进行合并和拆分,供应商接到订单后可以根据系统指令安排生产。” 公司首席技术官吴家哲说。

目前,该平台服务全球1000多家企业,为福建省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带来大量订单,增加交易额超过10亿元。

近年来,福建省还大力支持进一步拓展国家级、省级和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和需求,提供低成本、实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纺织重镇福州市长乐区,纺织企业达1000多家,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一半的产值是由90%以上的中小企业贡献的。如何实现“云接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题。

2020年,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平台基于工业协议分析能力,整合工业应用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可视化,将粗放管理转化为精准管控。如今,已有40%以上的长乐纺织企业被吸引入驻该平台,其中达标企业近100家,达标企业400多家;接入纺织设备7000多台,覆盖全区50%的纺织设备。

目前,全省已培育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平台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7个。华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装备远程运维行业App”、德化易兴软件有限公司“陶瓷行业互联网App应用解决方案”等8款产品入围2021工业工信部互联网应用优秀解决方案。

新“智”造不仅为质量和效率赋能,还催生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共享制造、数字孪生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制造业新方向。福建制造业转型升级。.

赋能数字经济 点燃智能制造引擎

8月23日,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在无锡锡山区正式开幕锡山区数据楼宇自控,展示了无锡车联网最前沿的技术和最新成果,为“数字锡山”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

诞生于“中华第一县”的西山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全区定点工业企业1052家,定点工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西山区正推动“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努力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既是做强实体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动能转换的战略选择。” 西山区委书记方力表示,西山将拥抱数字化浪潮,推动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提升,让数字经济成为西山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莆田铁心,位于西贝镇,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力变压器铁芯研发、制造的企业。4000多平方米的智能车间只有十几名工人。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软件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车间实现原材料自动入库、检验生产一体化、自动覆膜、自动包装。数据集成和数字化模型的创建,不仅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还准确把握了产业链上下游信息。“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后,订单交付效率提升了50%,流程质量提升了70%,利润提升了50%。” 梁林秋, 莆田铁心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介绍,公司去年实现销售额16亿元,今年有望达到。20亿元,人均产值800万元。

目前,西山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15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6.7亿元。全区共有320个项目被评为省级以上智能化示范项目,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末端纺织服装、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今年,建定5G集成电路板智能化生产改造、德力佳风电齿轮箱生产等20个项目被列入无锡' 重点智能化建设项目,总投资27.55亿元。在数字化的支撑下,西山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7月,全区定点工业实现产值1232亿元,增长15.4%,居无锡首位。

今年以来,西山区多次受疫情冲击。得益于智能化转型,一批骨干企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宇寿医疗专业生产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公司三年前投资9000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产品从接单、排产到入库实现全自动化。在企业总控室,产能完成情况、工单状态、车间良品率、设备故障率等实时显示在电子大屏上,一目了然。由于机器换代,工艺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几乎是“零缺陷”。“以前两个工人一天只能生产1万支注射器,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可以生产20万支,需要40个工人。” 公司总经理苗立平表示,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疫苗注射器供应商。疫情期间产能完全不受影响,今年销售额可达5亿元。

为打造“一流数字强区”,西山区制定了数字经济发展“路线图”:到2024年,智能制造标杆累计达到800个,绿色制造标杆累计达到800个20、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6.%,全区绿色工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改造、星级管理实现全覆盖,全省率先建立省级智能制造试验区。

争夺数字经济新赛道,离不开良好的数字生态。西山陆续出台政策文件,瞄准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技术应用产业、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产业等主攻方向,谋划构建数字产业体系。今年,全区支持智能化改造项目123个,安排资金3300余万元;组织电动汽车行业、印刷行业等开展23场“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学习观摩活动,增强广大企业数字化意识;与华为合作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

面对不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会、不敢、不会转”的问题,西山区工信部门推出了数字化免费诊断服务。通过政府采购,该区确定了7家服务商。8月初以来,这些服务团队深入全区400家管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聚焦生产车间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帮助企业精准画像,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可行的数字化实施路径。按照规划,西山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对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诊断服务工作,建立“一企一策”数字化发展档案。(朴敏琪路过亚叶)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