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是一个词汇,随着技术的迭代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从一部智能手机到如今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智慧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也不断为大众的生活产生新的价值。
当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智能建筑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 自1984年第一座智能楼宇诞生以来,市场对智能楼宇的探索已近40年。 随着当今时代的技术发展,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了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2月16日,海尔智慧大厦召开战略成果及新品发布会。 不仅发布了“楼宇大脑”等实用成果,也再次将大众的视线重新拉回了这座不怎么年轻却充满活力的智慧建筑。 行业上。
事实上,当以海尔为代表的品牌深入探索智能楼宇时,这个行业值得我们畅想。 它未来的道路将何去何从?
智能楼宇,市场潜力巨大
科技在推动时代变革,时代在创造更广阔的轨道。 这句话显然适用于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加持下,在物联网时代绽放出勃勃生机。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施工规范、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深入发展,推进建设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的城市。 这促使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向更深层次的规模化发展。
2021年,美控智能建筑与亿欧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楼宇自动化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产值将达到约7238.2亿元,整个行业规模为存量规模接近5000亿元,新增规模超过2200亿元。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既有建筑智能化规模达到3242.4亿元。 同期,新建建筑智能化规模5973.6亿元,建筑智能化总市场规模9216亿元。 速度达到了10.1%。 按照增速,到2025年,中国智能楼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万亿元。
毫无疑问,智能建筑行业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全新“风口”期。 当日益成熟的技术赶上智慧城市的东风,智慧楼宇的赛道必将广阔,也值得深入探索。
多品牌发力,多领域探索
智能楼宇市场的广阔是大势所趋,也符合需求体验端的迭代方向。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倒逼智能建筑不断深化智能化进程; “双碳”战略的推进,推动了建筑领域电气化、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绿色、智能、高效的智慧建筑极具竞争力。
市场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吸引品牌方的深入探索。 海尔、美的、江森自控等品牌在智能楼宇领域深耕多年,如今物联网的兴起让这些品牌拓展智能楼宇赛道成为可能。
作为欧美品牌的代表,江森自控凭借在欧美国家智能楼宇市场深厚的产业优势,率先进行技术探索。 其将智能楼宇视为“面向未来的蓝图”业务,依靠安全稳定的硬件产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面对新时代的趋势,江森自控还发布了专注于环境交互、楼宇管理和共享空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平台。
以江森自控、博世、霍尼韦尔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一度在中国智能楼宇市场占据主动。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完善,中国品牌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崛起,并与那些外国公司竞争。
海尔和美的就是代表。
美的定位为智能楼宇解决方案提供商,从过去的暖通智能控制向楼宇智能控制平台转型。 为加速行业信息化进程,美的推出智能建筑工程画布,助力建筑数字智能化。 同时发布楼宇科技数字化平台,构建新一代智慧楼宇云端一体化系统架构。
海尔在业界首创“造脑”。 通过“1个综合开放平台+3大运营中心+5大感知网络”的布局,实现了楼宇集成、楼宇环境、楼宇智能控制的全方位应用。 在打破数据孤岛、解决非标准问题的同时,也让建筑具备了灵活学习、迭代进化的能力。 此外,海尔的智慧建筑还应用于集中供热、商业地产、轨道交通、工业制造、农业养殖、数据中心、政府公共建筑、教育医疗、商铺门店等9大场景,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支援。
海尔的实践、集成与定制
品牌纷纷发力,让智能楼宇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而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当海尔、美的等品牌深度介入后,智能建筑行业将何去何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看到行业的痛点。 尽管智能楼宇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智能楼宇产业尚未进入真正成熟的阶段。
这方面是,虽然智能楼宇在概念上是一个整体,但里面有安防、暖通、照明、集中控制等各种管理场景。 这些模块习惯于“各自为政”,无论是品牌还是标准都不缺乏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智能楼宇是典型的“个性化市场”,每栋楼宇都有差异化的需求。 传统的通用解决方案很难适用于不同的建筑。 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多种多样的定制化场景解决方案。
痛点在这里智能建筑与楼宇自控,改变自然从这里开始。 尤其是海尔的探索,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痛点。 统一方面,“楼宇大脑”连接2000+各类传感终端,集成18个子系统,将各类管理场景融合一处,通过静压空气悬架、数字智能平台等创新成果,不断优化楼宇生活。经验改变了各个场景相互独立的局面。
在定制化方面,海尔智慧大厦强调生态的力量。 特别是发起成立“海尔智慧建筑生态共创推广联盟”,旨在联合行业生态利益相关方,共同为建筑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海尔智慧大厦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尔智慧大厦坚持打造开放平台,以“多品牌共享平台”的方式,与生态各方共创,生产定制化解决方案。 海尔智慧楼宇正在集中供热、轨道交通等九大场景落地应用,是定制化场景解决方案的深刻实践。
科技永远在前进,智慧的探索永不止步。 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智慧城市进程的深入,注定让智能建筑屹立于浪潮之上。 随着海尔等品牌的实践,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正朝着数字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楼宇自动化是能够实现楼宇运行、管理和控制的技术。 是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监控和管理的技术。 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保障安全、降低成本、优化运行效率。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康沃物联网楼宇自控系统正成为楼宇智能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康沃物联网楼宇自控系统是集物联网通信、数字交互、物联网设备连接于一体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楼宇运营管理服务。
IoT可以将传感器、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互联网,通过数字交互协同工作,让楼宇管理者可以通过 IoT实时监控和控制每栋楼。 机电设备零件。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本土化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趋势。
作为国内楼宇自控品牌优秀厂商的代表,康沃物联网长期以来不断研发和推出楼宇低碳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融合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本土创新经验大厦楼宇自控系统有哪些,推动清洁建筑的实现。 零碳排放目标,与合作伙伴一起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目前拥有楼宇自控、IBMS、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等成熟的控制系统,为建筑节能减碳赋能。
此外,康沃物联网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整套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包括人员定位、异常事件检测、平面图展示、态势分析、数字巡更、大数据分析预测等服务。 借助 IoT,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定位楼内人员; 也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各个区域的异常情况; 平面图也可以实时显示; 还可以及时准确地处理分析。
此外,康沃物联还专门开发了一套楼宇自动化管理平台,可以将楼宇内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集中到平台上进行集中管控,方便快捷。
康沃物联网楼宇自控系统可全方位、全天候监控电梯、照明、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的运行情况。 如果室内温度过低,空调会自动降温,照明设备可以实现定时。 合而开,让建筑仿佛有了生命,达到了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的目的。
与普通楼宇控制平台相比,改变了单一系统、多个子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实现了跨系统联动控制,以及数据决策、智能算法、生态服务,让楼宇实现智能化控制、智能管理、互联互通。 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健康、便捷、节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