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持续推进现代医院建设发展,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构建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3月10日至12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与多家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共同主办的“2023第五届中国智慧医院建设与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 本次大会以“新趋势、新效率、新动能——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家学者。全国医院建设。 企业代表将探讨我国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美的建筑科技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分享了美的打造智慧医院的解决方案。
智慧医院建设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益,改善就医体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紧跟医院“智慧”建设运维时代的发展,美的建筑科技美控智慧楼宇市场总监孙晓涵分享了美的从系统到场景如何助力智慧医院建设“面向未来”的建筑在 11 日的一次学术论坛上。 能力。
从系统到场景的变化
美的智慧医院LIFE框架
传统医疗体系以技术为中心,技术架构层次分明,容易造成使用困难、体验断断续续等问题。 美的正积极推动医院从“系统集成”向“场景应用”转型。 未来的医疗系统将以场景和医疗流程为中心。 数字化手段和精细化的绩效管理,让用户和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上手。
美的楼宇科技“智慧医院LIFE2.0”,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为先、数据驱动的理念,从流量流、信息流、体验流、能量流四个维度,诠释新理念打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智慧医院。
交通流
更灵敏合理的人行流线规划
对于电梯,自动扶梯和电梯主要用于公共区域。 公共区域对电梯的需求主要是运载能力大、效率高、具有一定的节能性。 美的楼宇医用电梯以数字电梯物联网为基础,结合医疗场所客流情况,着眼于方便患者、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 针对医疗流通和安全管理,建设了门禁识别、正负压监测、紫外线消毒控制、温度控制器、脚踏开门器,积极打造高效无障碍的通道空间。
信息流
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整合数据移动线路
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整合了楼宇系统(楼宇自动化、暖通空调、电梯等)的数据,实现全面态势感知和跨系统可视化。 匹配各个医疗空间的场景化管理,跨系统数据的洞察,应急预案的流程化执行楼宇自控系统可视化大屏,让医院建筑识别医疗行为,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医院全球健康的目标。
经验流
基于核心医疗场景的极致用户体验设计
目前智慧病房拥有智能输液显示、智能输液、护理呼叫、床边终端、体征检测等设备系统,可高效满足呼叫响应、文书工作、晚间护理、输液、查房等需求。病房现场。 在换班等关键时刻,病区场景以“悟空场景控制单元”为核心,基于互联网,在护士站和病区两大核心区域整合环境控制、医疗救助智能化、医疗信息化物联网与信息化平台形成服务于患者、护士、医生、物流物业、院长运营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洗手是减少院内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 技术赋能手部卫生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前、重新清洁/无菌操作前、可能接触患者体液后、与患者接触后,以及保护并养成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的习惯。
能量流
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实现节能减碳
医院能源需求多样,包括冷热负荷并存、多区域制冷、高效节能、可靠性等,需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利用制冷产生的热量进行热回收,以及在同时满足医院生活热水需求; 分系统制冷,互为备份,满足各个区域的不同需求。 门诊大厅是医院的门户,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 由于门诊大堂层高高、空间大、人流量大,通常采用一次回风组合柜和挂式空调柜的空调方式。 挂式空调柜最大的优点是不占用机房空间,整体造价低。 诊室和病房是独立的小房间。 空调必须独立控制,对杀菌除尘有一定要求。 采用风机盘管与新风壁柜组合,分别配备过滤器或静电净化装置和初、中效过滤器。 设备,以满足规范要求。
“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运维管理质量的本源,“增强群众和职工的实际获得感”是医院运维管理的价值所在。 美的楼宇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将积极推动医疗系统从“系统集成”向“场景应用”转变,助力打造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医院和智能管理”。
施耐德电气助力中国数据中心走向“绿色”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IBM商业研究院和牛津大学的联合研究报告,到2020年,全球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2013年的44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义认为,大数据的规模各行各业的数据正以TB、PB、ZP三个数量级的速度发展,需要更好的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作为支撑。
在此背景下,数据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然而,能耗指标、建设标准、总体布局等仍然是数据中心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以“能效+”为核心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一直致力于改变和优化各领域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方式,以实现节能、降耗、提效,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施耐德电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6月2日,施耐德电气在北京举办数据中心创新峰会。 本届峰会以“能效+启航未来”为主题,聚焦能效经济时代数据中心的转型发展,探讨分享互联网+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转型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 机遇,挖掘互联、智能、绿色的下一代节能数据中心产业升级。
众所周知,“能耗高、设计不合理、运维成本高”是一些已建成数据中心的典型问题,引起了业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规划建设数据中心约260个,机房总面积约450万平方米,设计服务器总规模约800万台。 260个数据中心中近90%的设计PUE(电源利用效率)低于2.0,平均为1.73。 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设计PUE为1.48; 中小型数据中心设计PUE为1.80; 老旧数据中心采用先进的制冷节能技术进行改造,PUE也降至2.0以下。 国务院5号文件的发展目标提出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PUE优于1.5。
此外,《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试点,宣传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运维管理方法,引导培育数据中心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化协会等一批第三方组织等绿色数据中心技术、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
面对中国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施耐德电气来自法国的能效+数据中心理念与之不谋而合。 谈及此,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IT事业部负责人丁伟清表示:“施耐德电气将互联互通的全能效管理称为‘能效+’,致力于将IT与能源技术相结合. 实现数据中心能效提升,为客户构建强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并整合施耐德电气跨业务平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最终打造万物互联、智能化、绿色节能的云世界。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政策论坛秘书长何宝红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中国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工厂时代发展到办公时代到今天的掌上时代和可穿戴时代,进入嵌入式时代,面对快速部署的新需求,数据中心将越来越注重低能耗运维、模块化、产品化、服务化、绿色开放、定制优化、软硬件集成、成本控制。”
多位与会业内人士认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有满足集约化部署能力和管理效率,才能不断优化运维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并通过专业化的软件管理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才能真正推动和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产业发展.
突出整体解决方案
在本次举办的数据中心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在展区模拟搭建了针对不同应用环境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如面向中小型数据中心的新一代生态通道模块化数据中心和面向大型数据中心的天蝎机柜框架式模块化数据中心,每一个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都包括行业最先进的供配电设备,制冷、机柜、环境监控和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等产品。 包括其最新的大型三相UPS,采用施耐德电气专利4电平和e-技术的业内最高效UPS,整体效率达到99%; 集成了施耐德电气最先进的低压配电技术和电源环境监控技术PMM精密配电柜,以及HDCV新一代下冷风机冷水空调楼宇自控系统施耐德电气,真正实现低运行成本和不间断制冷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全面了解施耐德电气在数据中心的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
丁伟清表示:“我们要突出我们在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施耐德电气是业内唯一一家能够为数据中心提供从配电到制冷、机柜、UPS、综合布线、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要充分打好这张牌,通过与各业务部门的紧密合作,基于我们对数据中心未来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用于数据中心。”
会上,施耐德电气为与会嘉宾描绘了聚焦互联、智能、绿色的新一代节能数据中心蓝图。
新硬件时代的一个显着特征是硬件智能化,能够感知并实现万物互联。 数据中心的智能包括电力智能、楼宇智能和运维智能。 施耐德电气创造性地将面向电力系统的PMS(电源管理)、面向楼宇或楼宇的BMS与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相结合,形成DCIM。 , 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全系统的可视化。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国销售部负责人曹伟举例说明了施耐德电气如何让数据中心全面“绿色”起来:“供电系统对于数据中心来说非常重要整个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配电设备以前是'Dumb'设备,没有信息交换和交换。施耐德电气的智能配电系统通过充分利用数据的组合实现能源数据的数字化和可视化互联互通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帮助数据中心提前预测某台配电设备的发生,故障的早期诊断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非常重要,也为能源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