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网(徐适评费建珍)电梯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人们便捷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责任与担当。
3月31日,徐州市市场监管局第四分局,以“惠民生、保安全、促发展”为主题,由江苏专科徐州分局组成的“地铁工程电梯安全保障小组”检测院徐州网络楼宇自控质量保障,又来徐州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工地开展监理服务。
徐州轨道交通集团地铁一、二、三号线共有电梯606部,每部电梯有40余项需要检验检测的项目。 监管难、检查任务重、安全标准高。 为确保地铁3号线按时开通运营,“地铁项目电梯安全保障组”主动安排专人从设备安装通知、资料审核、安装过程检查、报告等方面跟进发行。 在地铁3号线珠江路站,“地铁项目电梯安全保障小组”、轨道公司电梯管理人员、电梯安装公司技术人员对珠江路站电梯进行一一检查,并进行对比就发现的问题,与铁路公司和建安单位就现场进行了座谈,确定了解决方案。
据介绍,截至目前,徐州市共有在用电梯41320台,并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 随着老旧电梯数量的不断增加,电梯夹人伤人事故时有发生,电梯安全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为了让群众乘坐电梯更安全、更安心,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电梯安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徐州电梯安全惠民工程”。
一是建立96333电梯应急服务处置平台,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 通过统一平台调度,三级救援,实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救援,救援到达时间由原来平均30分钟缩短至平均11分钟。
二是完善电梯安全监管体系,牵头制定电梯地方性法规《徐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安装乘客电梯必须配备监控设施,老旧电梯可进行大修改造按照《条例》维修资金可以提取。
三是开发应用电梯智能监管平台,升级96333电梯应急响应服务平台,新增维保监管无纸化和物联网实时监控功能,确保维保全过程在线记录。
四是协助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对需加装电梯的既有住宅,安排人员协助设计和安装过程,实施技术支持和指导。 目前,全市现有住宅已安装电梯50多部,方便了群众出行,增加了群众获得感。
五是优化电梯安全责任险投保方式,变用户分散购买为集中购买,每台电梯保费由原来的500元/年降低到现在的93元/年,并可获得个人限额80万元,共计500万元。 ,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六是针对夏季电梯故障率高的问题,7月起,派出行业协会专家、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对全市维保单位进行全覆盖监督抽查,起到了震慑作用。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连续三年增长。
随着市民陆续返乡,成都将采取哪些防疫措施进一步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 尤其是在建筑工地、楼宇小区、工业企业等领域,更需要防范和防范。
近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志勇接受了郑士军局长的采访,介绍了目前成都市为应对疫情采取的防疫措施。项目工地、住宅小区、工业企业等区域。
项目现场
7个条件不达标不能施工
据张桥介绍,全市有5000多个建筑工地,共有约70万工人。 这70万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尤为重要。
张桥说,对于工地的情况,已经进行了全面排查,包括排查每个人与重点疫区的接触程度、联系程度、健康状况等。 经查,这部分有重点疫区接触史的人群占整个人群的比例很低。 目前25人,已采取隔离观察等措施。
张桥表示,项目现场必须具备防疫条件。 经审核同意,确认具备施工防疫条件的,方可批准施工,并组织职工返成都复工。
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复工前,对拟复工人员进行全面排查;
施工现场必须封闭作业,实行门禁制度,严格出入管理,对进出人员实行实名制考勤;
所有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工作;
所有进出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测量体温;
各工地要有专人、专岗、专款负责防疫专项工作;
具备消毒条件的,与消毒有关的设施、设备以及与防疫和疾病控制有关的物资必须到位;
各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符合疾控部门要求的隔离区。 一旦有人需要临时隔离观察,可立即实施隔离。
除了满足防疫条件外,项目现场的应急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张桥说,一旦在项目现场发现身体状况可疑的人,要立即送医。 如果诊断结果表明没有感染,将恢复生产。 如果诊断结果确诊或疑似,项目现场将立即停工。 停工后,施工现场将对人员进行详细排查,全面专业消毒。
此外,对于项目现场的监督检查,张桥表示,住建部门将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抽查,“不通知、不定时、不问候、抽查。 “ 欢迎市民随时监督和反映问题。
物业面积
出入小区需测体温
返程高峰期,社区人潮较多。 据张桥介绍,成都拥有物业的小区5800多个,物业从业人员约19.4万人。 今年春节期间,因防疫需要,约16万物业员工值班管理小区。
在加强社区防疫管理方面,张乔介绍,首先是严把门禁制度,特别是外来人员查验登记。 进出小区人员需测量体温,发现体温异常要及时报告。 社区需在显眼位置设立废弃口罩回收点。 另外,要加大小区消毒力度,尤其是电梯、楼道、大堂等公共区域,要加大和加强日常消毒力度。
另一方面,张桥表示,物业管理公司也要全力配合社区入户入户,逐户排查。 “这方面,已经覆盖了整个社区,完成了480万户的排查。”
工业企业
复工必须满足五个条件
连日来,成都威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国栋手机一直不离手,一直在与工厂联系复工。 “如果不考虑疫情,公司当然希望尽快复工。” 范国栋说。 如果不复工,房租、银行贷款等日常借款不会“断供”,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 但如果复工,意味着人口流动将增加,企业也将面临防疫考验。
此时,企业如何复工? 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如何保障供应?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志勇在接受郑士军采访时透露,成都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实行灵活管理——不规定时间,不强制企业开工; 但如果他们想开始工作,他们必须满足要求。 在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引导确认下,提出复工要求,对符合要求的,有序安排逐步复工复产企业。
▲某医药包装企业满负荷生产
陈志勇表示,企业如果愿意复工,必须满足五个条件,才能提出复工申请。
一是没有疫区员工;
二是在成都工作人员中,没有疫区旅行史和密切接触史。 ;
三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
四是创造条件,尽可能进行封闭式管理,减少人员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第五,企业还必须落实日常防控措施,包括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温检测。 比如,开工后,员工要在工作场所和居住地尽量走动,不要随意外出。
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确认下,提出复工请求。 如果符合要求,成都将安排企业有序有序逐步复工复产。
此外,企业在开工前要完成企业复工预案和疫情防控预案两个预案。 “尤其要做好日常消毒和测温工作,包括一旦发生疫情,要有完善的疫情应急预案,要有专人专岗落实相关措施。 “ 陈志勇说,特别是对大型企业,相关部门会派专人专班上门帮扶服务,确保不同企业有序复工。
应急物资生产企业
多措并举保障防护物资供应
陈志勇透露,目前成都已有320多家企业复工,其中部分企业涉及应急物资生产。 成都7家口罩厂已复产,口罩日产能超过50万只。 从1月22日到2月3日,成都累计生产口罩超过280万只。
“这些口罩的流向包括保障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需求,保障一线窗口工作为群众服务的需求。” 陈志勇表示,剩余的盈余将通过大型连锁药店、大型超市有序发放给市民。
▲除夕夜,在新津世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口罩
成都也在进行国内外采购,口罩等防护用品陆续运抵成都。 目前足以满足医疗机构和一线窗口单位的需求。 同时,未来可能会逐步增加市民的购买量。
对于消毒液等去污产品,陈志勇表示,成都目前的产能足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问题出在包装短缺上,这个问题已经逐渐解决了。”
陈志勇说,成都目前有6家去污消毒剂厂成都楼宇自控施工单位,日产量300多吨。 但由于包装瓶、吸嘴等都是外地供应,配套设施将跟不上。 “一些企业也动脑筋生产了一些笔芯,以桶装或袋装等独立包装出售,供家庭和工作使用。” 说市民买回来可以用原来的喷药容器代替。 缓解目前洗消产品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