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节能”又称“被动能源管理”,是指针对热量消耗采取的对策,采用低耗设备。
“管理节能”又称“主动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使用进行测量、监测和控制,以实现节能变化。 使用节能设备和装置(如低能耗照明设备)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 如果控制不当,这些措施只能降低能源消耗,而不能真正防止能源流失,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各种用电设备,从直接用电到照明、供暖、重要电机楼宇自控系统建筑能耗系统,再到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控制系统等耗电设备或系统、锅炉控制系统等。实施节能管理,包括改变个人用能习惯和做法,进而改变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但需要明确的是,只有广泛应用控制技术,才能降低功耗。 能源管理系统作为一种主动节能措施,通过采集和调节建筑物内各种电器的状态,实现对电能或其他形式能源的分配,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这改进是随着系统的不断改进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能源管理系统在开放平台上实现建筑能源在线计量、能源质量监测、能源自动控制,通过对建筑用能系统等耗能系统的自动化、系统化调控,实现综合节能30%以上的目标。空调和照明,对绿色建筑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自动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fq
弱电机房工程精密空调系统配置
1.1机房设计要求
根据中心机房的实际情况,恒温恒湿机房推荐使用精密空调。 可以保证机房长期保持良好的机房环境。 机房环境特点:机房环境设备运行时,散热量大且集中,水分极少。 也就是说,机房95%的散热都是显热,热量大,水量小,热湿比大。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处理可以近似为等温冷却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彗差很小,需要去除废热。 此外,由于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每天 24 小时运行,因此空调系统需要全年运行。 同时根据机房外壳结构特点(主要是墙面、顶面、地面,包括:楼层、方向、外墙、内墙及墙体材料、门窗类型、单双层结构和缝隙、散热)、电脑室的供暖量是根据居住者的供暖量、照明灯具的供暖量和新风负荷等多种因素计算得出的。 因此,选择空调的容量。 数据中心机房空气环境设计参数: 机房环境通过空调实现。 但是,为了保证机房的清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清理机房,密封围墙。
2、机房应保持正压,防止脏空气侵蚀。 新风实现初效和低效过滤两级净化,大大改善了输入机房的空气质量。
3、空调配备中效过滤器,定期更换,保证机房循环空气持续净化。
4、方案设计能保证空气洁净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计算机房空调使用较低的空气供应。
上回风送风方式。
1.2 机房负荷计算
具体情况:XXXX机房,机房面积约142㎡,机房机柜内安装有服务器、存储设备、核心交换机等重要设备。
弱电机房工程精密空调系统配置
机房负荷分析:
负荷构成:主要房间空调负荷包括冷负荷、热负荷和湿负荷。 冷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楼宇自控空调机柜控制,为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稳定,需要向机房内空气提供的冷量。 热负荷是需要提供给房间以补偿房间热损失的热量。 湿度负荷是保持房间相对湿度所需的去除或添加到房间的水分量。 其中,冷负荷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根据空调设计中负荷计算的要求,确定空调精确负荷的方法如下:
机房主要热源:
热负荷分析:
(1)计算机设备的热负荷:
Q1 = 860 * P *η1*η2*η3 (Kcal/h)
Q1:计算机设备的热负荷
P:机房各种设备的总耗电量
H1:同时使用系数
H2:利用率
H3:载荷均匀系数 通常,η1、η2、η3取值在0.6~0.8之间。 本设计认为容量变化要求较小,取值为0.6。
(2)照明设备的热负荷:
Q2 = C*P(大卡/小时)
P:照明设备校准输出功率
C:每输出1W放热量Kcal/hw(白炽灯0.86口灯1只)根据国家标准《计算场所技术要求》,室内照度应大于2001x,其耗电量约为20W/M2后计算。 照明用电量按20W/M2计算。
(3)人体热负荷
Q3 = P * N(千卡/小时)
N:机房人数
P:室温21℃和24℃时,人体的发热量,轻负荷者的热负荷与潜热之和。
(4) 导电结构导热
Q4 = K*F*(t1-t2)(大卡/小时)
K:传热结构传热系统为1.4-1.5
F:传输结构区
T1:机房温度℃
T2:机房外温度,单位°C 在后续计算中,t1-t2按10°C计算。 屋顶和地板的计算基于 0.4 的修正系数。
(5)新风热负荷计算较复杂。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平衡了空调本身的设备容量,没有额外的计算。
(6) 其他热负荷
除了上述热负荷外,工作中使用的示波器、电烙铁、吸尘器等也会成为热负荷。 由于这些设备消耗的功率较少,因此它们是根据其输入功率和等效热功率的乘积粗略计算的。
Q5 = 860 * P
根据经验,使用“功率和面积法”机房热负荷:
Qt = Q1 Q2
其中,Qt总制冷量(KW)
Q1室内设备负载(=设备功率×0.8)
Q2环境热负荷(=0.12~0.18kW/m2×房间面积)
根据机房目前的设备数量,估算机房负荷在30KW左右,室内设备的热负荷为:
Q1 = 30 * 0.8 = 24KW
环境热负荷为:
Q2 = 0.18 kW/m2 x 142 m2 = 25.56KW
则Qt = Q1 Q2 = 24 25.56 = 49.56KW
注意:忽略电池热量。
另外,UPS产生的热量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工程发热量与估算方法一致: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由于建筑机制的复杂性,通常根据下表选择机房单位面积的制冷量,然后根据总面积计算制冷需求。
主机房空调装机容量:
根据空调总冷负荷Q,应预留主房间空调装机容量的15-20%。 在主房间配置空调设备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实施。 系统分阶段实施时,应在支撑区内为设备预留足够的空间。 根据这种情况,机房空调设备的总冷负荷应不低于60KW。 为了保证客户的投资回报和机房的安全,我们建议配置两台精密空调,以满足机房的实际制冷量。 另一方面,由于空调设备出现故障,两台空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房的温度。 快速增加的问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空调维护,从而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