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鼓楼:楼宇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3-07-01    

抓住成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效率、数据、服务、载体“四个升级”

鼓楼:楼宇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东南网讯7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段金珠通讯员彭辉)

没有农业、无法发展工业的地区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 牢牢抓住服务业特别是占地面积小、效率高的楼宇经济这个“牛鼻子”是关键。

作为省会福州的核心区,鼓楼区近年来抓住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大力推动楼宇经济发展,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鼓楼区有建筑272栋,总面积约700万平方米,贡献了全区经济总量的五分之四左右。 其中,税收过亿元、1000万元的分别有25栋、118栋。 建筑。 在今年6月举行的2019中国楼宇经济全球合作大会上,鼓楼区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区奖,也是我省唯一获奖区。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鼓楼区楼宇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数据利用不足、服务模式落后、外部挑战影响加大等问题。 为此,鼓楼去年启动了“升级扩建100座重点建筑,打造新时代鼓楼楼宇经济升级版”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四个转变”,不断谋求制高点产业转型升级。

效益升级:由单一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

授予信和广场、三盛国际中心等建筑“十大标杆建筑”称号,努力推动行业标杆领先; 推广中山大厦自主改造经验,帮助铁路大厦形成业务转型方案; 探索宁德大厦整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去年以来,鼓楼区从供给侧入手,改变“千栋一面”同质化发展模式,坚持问题导向楼宇自控中的引擎,帮扶各类大厦达到分类改进的目的。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已进入深水区。我们也转向楼宇经济发展方向,追求楼宇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促进就业增长、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引导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效益”。 鼓楼区委书记朱训智说。

为此,鼓楼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总体思路。 根据建筑资源禀赋,筛选出四类建筑:123栋重点建筑从储备载体、打造精品、优化硬件、集聚产业等不同角度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引导建筑转型方向,并形成示范效应。

数据升级:从“数据孤岛”到“智能引擎”

在鼓楼,获取商业建筑基本信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进入“五谷丰登”建筑经济信息平台。

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内楼宇经济的网络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政府部门、楼宇管理运营商、拟落户的楼宇企业等提供全面、即时的信息服务,促进楼宇经济的发展。建造。 从“数据孤岛”向“智能引擎”转变。

“借助这个信息平台,我们加快了互联网、大数据与楼宇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鼓楼智慧大脑’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采集和数据交换,我们摸清了全区楼宇经济的‘家庭背景’。” 鼓楼区负责人说。

信息化发展动力强劲。 比如,在硬件支撑方面,全面采集了区内100栋重点建筑648部电梯、14373个停车位等数据,为旧建筑改造升级指明了方向。 在经济贡献方面,收集全区100栋楼2万多家入驻企业的选址偏好和用工需求,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判断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服务升级: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转变

走进五四路信和广场,大厦“一楼八人”集约化服务体系的招牌格外显眼,包括大厦管理员、大厦指导员、物业管理单位联络员、派出所民警、市场管理人员等。科长、税务管理员。 人才专家、建筑专家等“八名成员”的服务力量一目了然。

这就是去年鼓楼区依托“区-街道-楼宇-企业”四级垂直管理体系,在数百栋楼宇中打造的“一层八人”集约化服务体系。 “通过这套系统,建筑企业可以享受政务服务、政策咨询、安全防护等‘零距离’服务。” 鼓楼区建筑办主任吴超英介绍,鼓楼还发布了全省首个《建筑经济公共服务规范》,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化、精细化服务。

对政策的疑问、对服务的不满……可以随时通过“标杆建设联盟”微信交流群提出,也可以在标杆建设政企联席会议上面对面向相应部门提出会立即回复并解决。

航母升级:从“单打独斗”到“融合发展”

“过去,我们基本上依靠单体建筑‘单打独斗’,碎片化发展。近年来,我们着力推动载体升级,逐步向商圈、专业市场、特色街区聚集,不断提高承载能力,推动楼宇经济一体化发展。” 鼓楼区负责人表示,他们从产业布局、载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高。

产业布局方面,依托网格化地理信息,指导新建商业建筑精准规划定位,加强商业、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同时,加快发展高端建筑群,不断集聚高端消费,聚焦高端产业,完善配套齐全、设施先进的建筑经济集聚区和中央商务区形成。

在航母建设方面,在保证新航母供应的同时,继续开展老建筑改造升级。

鼓楼区负责人介绍,他们将继续坚持“城市综合功能区”、“城市综合体”理念,在有条件的建筑内布局商务区、商业区、休闲区等,进行整合生产、生活、生态。 为楼内员工提供丰富、便捷的都市生活。 同时,充分发挥辖区科技、人才优势,推动建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无缝对接,实现融合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记者朱文达)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智能建筑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同时也暴露出传统建筑的诸多问题:建筑配套系统多且混乱、运营管理成本高、空间环境体验差等,已成为影响建筑管理效率的行业老大难问题。 。

2月16日,2023年海尔智慧建筑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举行。 现场,海尔智慧建筑针对持续存在的行业难题和用户难题,发布了三大创新:低碳建筑管理平台、自主创新的“建筑大脑”、自主研发的热回收、新风等节能技术。暂停。

其中,现场发布的“热能回收”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据悉,该技术将工业余热、地热能、太阳能等转化为电能,改善能源结构。

能耗高、成本高? 海尔:能源管理节能30%

在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双碳目标下,智慧能源无疑将成为各行各业的起点。 但智慧能源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均采用高效产品,但总体管理粗放,能耗仍然较高; 其次,在新能源的利用上,如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白天,很多地区的用电高峰恰恰是在夜间,存在峰谷电量下降困难、用电高峰期等问题。填补高峰和低谷的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海尔智慧建筑全球规划总监杨宝林分享了海尔智慧建筑的一揽子计划,即“从能源生产,到能源综合利用,再到能源管理平台,海尔打造一整套绿色低碳建筑电力系统。”

在这个建筑电力系统中,能源生产是第一步。 现场,海尔展示了能够产生能源的“热能回收”技术。 该技术重点关注磁悬浮ORC发电和光驱储能两个方面的创新技术应用。 一是磁悬浮ORC发电。 具体来说,海尔回收钢铁冶金、化工石油等工厂释放的工业废热,通过磁悬浮ORC发电机组将废热转化为电能,提供建筑内日常能源使用。 在余热转化为电能的整个过程中,磁气悬浮ORC发电技术使转换效率提高10%; 二是光驱储能。 海尔智慧楼宇推出的光驱储能解决方案的重点是借助光伏发电来发电和供热。 当产生的能量超过建筑物空调和热水系统的需求时,将被存储起来备用,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连接到电网。 卖。

热能回收量_智慧楼宇解决方案_楼宇中央空调自控原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向万也指出,智慧能源与建筑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节能增效,还可以生产能源,实现自用,余电接入电网。并网,减轻国家能源消费压力。 目前,海尔智慧建筑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已在浙江燃气、唐山古冶住宅供热项目落地,实现场景方案定制、远程管理、故障预警、节能自优化等用户体验升级。

系统多管理难?海尔:一站式集成,节能增效

事实上,在实际运行中,大楼内有多套暖通、安防、电梯、照明、集中控制等设备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信息孤岛,缺乏统一的集中管理。管理平台和跨系统联动。 协作很容易导致能源浪费。 此外,传统建筑中的系统僵化,无法随着技术改进而升级,最终导致办公舒适度较低,影响工作效率。

现场,海尔智慧楼宇通过应用案例展示了“楼宇大脑”的跨平台联动和管理能力。 在已实施的海尔空气生态创新中心项目中,“建筑大脑”集成了空调、电梯、照明、水、电、安防等18个子系统,5000+个设备点。 该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协调性。 该方案实现建设投资减少15%,运维人员减少15%,能耗降低40%。 通过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建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为了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海尔智慧建筑还在该项目中应用了“磁力空气悬浮中央空调”组合方案。 海尔智慧楼宇自主研发的空气悬浮压缩机技术,消除了启停过程中的摩擦问题,真正实现无摩擦运行。

热能回收量_智慧楼宇解决方案_楼宇中央空调自控原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在致辞中表示,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近年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高科技、节能低碳产品的研发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体验差、不方便? 海尔:办公效率提升30%

但归根结底,建筑最终是为了人。 在传统建筑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进入停车场没有停车位、电梯等了五分钟、下班后空调还没开……面对这些不方便、不舒服的情况,大家似乎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海尔智慧楼宇旨在打破用户的这种“常态”。

在空中生态创新中心项目中,上班族通过刷脸即可快速通过大堂闸机,电梯开始下降时电梯即到,无需等待; 办公室内,灯光、空调、新风等阳光、天气等自动调节至最佳状态; 当刷脸打开会议室门时,电源、电子表、电子屏等设备自动开启,输入密码即可进行云投影。 这套解决方案的背后,不仅办公效率提升30%,还合理节约能源。

发布会现场,“建筑节能低碳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正式发布。 该平台将重点关注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检测、管理和节能优化。 同时,“智能建筑生态共创推广联盟”正式成立,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建筑快速落地。

智能建筑建设是我国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发展不仅受市场需求影响,更取决于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效果。 海尔智慧建筑创新成果的落地,不仅使建筑内部不断融合,实现建筑整体协同效率,也为智慧建筑产业提速升级找到了可行路径楼宇中央空调自控原理,加速实现双碳和智慧城市目标。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