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通的交通、便捷的医疗体验、高效的城市治理、节能建筑……智慧场景被嵌入“智慧城市”的蓝图中。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离我们越来越近。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广阔空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双重角色使其成为创新要素的聚集地。 建筑物是构成城市的重要单位。 从单体建筑开始,是赋予城市“智慧”的第一步。
去年11月,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更名为暖通及建筑事业部,专注于建筑智慧生态建设。 自销智能建筑解决方案体系,助力加速城市转型发展。
“市场知道智能建筑的概念,但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 美的集团暖通与建筑事业部总裁关金伟认为,这是智能建筑推广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 他认为,智能建筑应包括舒适和节能两个方面。 “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的连接必须首先实现建筑数字化。”
不过,过去中国建造的建筑能够真正实现数字化的并不多,而现在所谓的智慧城市更多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连接所有的建筑。 “从这一点来看,未来其实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关金伟判断道。
构建新的业务架构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的中央空调开始推进内部产业结构调整。 7月,进行战略调整,剥离To C业务,专注To B业务; 11月,正式更名为“暖通及建筑事业部”,从单一的暖通空调产品供应商转型为建筑施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12月,宣布与菱王电梯战略合作,正式进军电梯业务。
收购菱王电梯是美的在智能建筑产业链的重要布局。 目前,能耗高是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普遍问题,尤其是暖通空调和电梯的能耗。 管金伟介绍,暖通空调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其次是电梯。
在他看来,十年前中央空调的格局与今天的电梯行业有相似之处。 “现在,国产电梯普遍无法进入高端建筑和高端地产。但我们判断,5-10年后,电梯行业中资和外资的市场份额将会发生逆转。”
智能建筑有望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突破口。
“客户只想要智能建筑,但往往拿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与客户共同创造。客户描述他的理念、体验、空间、功能需求,我们一起设计,并通过解决方案还原最初的设计理念。” 关金伟坦言,目前行业对于智能建筑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客户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实际上很难提出明确的“智能”需求。
例如,“客户希望上班高峰期尽量减少等待电梯的时间,但是用什么手段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他不知道。我们需要告诉他,也许有可能”通过物理调度的智能系统,解决高峰时段50%的人流,更多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关金伟认为,与过去单纯销售中央空调相比,现在事业部需要更多地与客户沟通,针对客户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智能化解决方案变得“离用户更近”。
眼下,美的聚焦整体建设的目标已经显现。 除了收购菱王电梯外,美的还成立了上海美控智能建筑有限公司,并在上海、杭州设立了智能建筑研究院,专门从事建筑数字化平台的研究。
截至目前,美的暖通及建筑事业部业务方向已涵盖暖通系统、楼宇智能、电梯业务、能源管理等智慧建筑相关各个方面,专注于建筑智慧生态建设,共同成长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
“目前,我们已经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向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迈出了良好的一步,整个框架已经搭建起来。” 据关金伟介绍,目前业务部门80%仍来自于暖通,但他希望未来形成2到3个业务支柱,“暖通、电梯,还有一个未知数”。 据关金伟介绍,美的未来不排除进入更多的消防安全领域,“因为这些都与建筑物的高度有关”。
聚焦三大领域
今年4月,美的暖通与建筑事业部正式发布SMART IN ONE业务战略,重点布局智能建筑全产业链,打造智能建筑三大神经系统。
其中,美控全系列楼宇自控产品,如智能温控、启停产品等,可以理解为建筑的“自主神经”。 “末梢神经”是指基于行业场景的特定业务系统的集成,例如医院的智慧诊所和病房、轨道交通等行业应用的智慧平台和高效机房。 “中枢神经系统”代表了智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负责建筑的集成。
“打造一个有温度、可感知、会思考的生命体”是美的打造智慧建筑三大神经系统的目标。 简单来说,如果把建筑比作人,美的希望就可以构建建筑的大脑、心脏、皮肤、骨骼、呼吸系统和代谢系统。 例如,建筑物内的暖通空调系统就像人体的呼吸系统,电梯是新陈代谢系统(行人/物流)。
美的顺德总部和正在建设的上海全球创新园成为首批试验田。 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60亿元。 采用的模式邀请用户、运营商、设计师、工程师、设施设备供应商共同打造,从五个典型角色的用户旅程出发,规划每个场景的用户体验,并通过模型和生态整合能力美的三大神经系统中,智能理念从上到下贯彻到各设施、系统之间的规划、选型、调试、联动。 并保持随着技术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迭代的能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建筑。
关金伟认为,相对而言,“节能”可以通过数据量化,而“智慧”往往难以体现。 此外,在他看来,智慧建筑不仅要让建筑用户感觉更聪明,还要让建筑运维方感觉更聪明。
以目前的电梯维护为例,工人不可能每月两次爬上大楼的30层或60层来检查电梯内的每个部件。 “我们希望未来每台电梯的核心部件都能够配备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传输的声音、频率、温度以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这个部件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是否存在故障。”需要提前更换。属于智能建筑范畴。”
据介绍,美的暖通及建筑事业部将率先聚焦轨道交通、智慧医院、总部级写字楼三大领域。 对此,关金伟解释称,这是因为美的在轨道交通领域一直有着良好的基础; 而智慧医院是整个智慧建筑中最复杂的子系统。 “医院建成后,我们再做其他事情,相对容易”;此外,市场对将总部大楼改造成智能建筑的需求也比较大。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美的以14.47%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第一。 同时,在轨道交通行业,以30.01%的市场份额,位列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暖通空调系统第一名。
此外,美的还将深入探索智能建筑在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商业服务、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改善建筑能耗现状。
从建筑物到城市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视野和想象力日益增强。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在城市数量和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提出的。 城市在不断发展,面临着交通拥堵、管理低效等问题。 变革已提上议程。
根据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预计2020年全球数字城市相关技术支出将达到约124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8.9%。其中,中国的支出规模市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拓展智能网联规模化应用。城市及其他领域。
关金伟介绍,目前我国智慧城市领域主要有三类参与者:以江森自控、西门子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平台企业,以及大量第三方企业。 。
其中,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可能面临不可接受的条件,而华为、阿里巴巴等平台公司则倾向于获取建筑和用户数据用于其他商业服务——将“智能建筑”视为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 第三方公司却存在资产投入轻但规模不大、无法控制硬件设备实现深度智能化的双重问题。
相比之下,既有软件平台,又有大量硬件设施的美的的进入,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股生力军。
“美的目前的投资应该是整个行业最大的。” 管金伟举例说,如果很多基于软件的智能楼宇公司想要控制电梯等硬件,但现实情况是,行业领先的公司都没有一个智能楼宇公司开放软件平台。
空调也是如此,“因为智能建筑很大一部分就是节能和高能效。一个高效节能的HVAC系统需要从整个逻辑控制系统开始做整个算法。作为第三-一方智能建筑软件公司做不到这一点,但美的却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建筑平台。” 关金伟说道。
从点到面,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单一公司就能完成的。 管金伟进一步指出,美的智能楼宇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平台,其数字化平台可以兼容所有第三方设备,美的的设备也会兼容其他人的设备。 “我们的优势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整个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美的未来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最近开发的一些暖通空调系统都会联网,我们和国家电网合作,国家电网只是简单的收集我们设备的运行数据,在高峰和低谷的时候进行能源调整。节能已经巨大的好处。” 关金伟认为,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最基本的单元。 建筑物的组合构成了一座城市; 建筑之间的连接是赋予“智慧”的过程。
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蒲凡康玉展任新月)进博会年年举办,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参展商“老朋友”准时“赴约”,显示出他们在不断培养中国人市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决心坚定不移。 与进博会一路同行,参展企业的“老朋友”通过参与有了新的期待。
(进博会的故事·选择进博会的理由)“老朋友”“新期待”主题海报
作为第一批参加首届进博会的企业,江森自控自2018年以来参加了每一届。“进博会的举办地位于上海虹桥,可以说是我们的‘邻居’,因为我们的亚洲——太平洋总部大楼也在虹桥。”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郎志文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江森自控每年都会为进博会带来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2021年,江森自控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布全新零碳建筑解决方案,为可持续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江森自控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向全球发布了最新.0版楼宇自动化系统,展示了针对新能源、现代农业、智能工厂等多个新兴市场的行业解决方案。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郎志文 摄
郎志文表示:“每届进博会都非常精彩,我们能切实感受到参加展会的好处。我们的业务增长了,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加深了。”
五年来,江森自控借助进博会平台,与全行业、全生态伙伴圈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江森自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杨光回忆,2021年进博会上,江森自控了解了国内大型邮轮的技术需求,并与这一重量级客户达成了合作协议。 今年6月,国内首艘大型邮轮“阿达摩都”号正式下水。
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也留下了江森自控的足迹。 “我们的高压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可以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场馆输送精确控温的冷水。”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能源中心,江森自控亚太区应用设备技术总监吴献忠向中新网记者介绍。 据悉,该机组由江森自控中国研发团队在全球平台上研发,并在无锡工厂投入生产。 今年进博会,江森自控将推出这款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升级版。
郎志文表示:“我们多年来积极参与进博会,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深度参与者和积极践行者,我们的价值体系与进博会完美契合。” ”
江森自控提供的7台高压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提供精确控温的冷冻水。 康宇展 摄
今年,江森自控在进博会上的展位面积从过去的20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 “这不仅仅是展位面积的增加,更体现了我们推动脱碳、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杨光表示,进博会这五年,整个中国社会催生的新经济,其实也决定了江森自控这五年的发展。
“与生态伙伴分享新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反馈,还能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不断为我们国内的发展做出贡献。” 郎志文表示,进博会为江森自控搭建了与客户沟通的平台、为机构和生态圈合作伙伴持续开展高质量交流合作的平台。
江森自控的故事只是进博会上众多“老朋友”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参展商和进博会一直在双向运行。 一方面江森楼宇自控是国产吗,企业通过进博会展示先进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进博会促进了这些企业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国这片“沃土”的加速落地,不仅为外国企业在中国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了他们继续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来培育中国市场。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