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配电箱、开关箱内部端子及连接线有哪些要求?
1、配电箱电气安装板必须配备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 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 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 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2、配电箱的金属箱体、开关箱、金属电气安装板以及平时不带电的电器的金属底座和外壳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进行电气连接楼宇自控配电箱实物接线图,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编织软铜线进行电气连接。
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采用铜芯绝缘电线。 相线L1(A)、L2(B)、L3(C)相序绝缘颜色为黄、绿、红; N线绝缘颜色为浅蓝色; 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色/黄色。
4、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包括插座)应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气安装板上,然后紧固在配电箱、开关箱内作为固定装置。所有的。 金属电气安装板与金属箱体应电气连接。
【张工谈安全】
以上总结了配电箱的内部要求,首先是JGJ-2005的强制性规定。
三相线也是按顺序排列的,从空间排列上可以区分:面对配电盘正面,垂直排列的视图:从左到右A、B、C; 水平排列视图:从内到外A、B、C; 上下排列视图:从上到下A、B、C。 中性线为:浅蓝色(俗称零线); 地线是:黄色和绿色。
从第四条的规定来看,开关箱内可以安装插座,但插座必须紧固在电气安装板上,不得歪斜、松动。 从日常检查的情况来看,很多插座都是有漏电保护连接的。 网点,大部分都很活跃。
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非常复杂和琐碎,很容易让人产生恐惧感。 事实上,吉王整个研究的核心就是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过程。 本文将从小白的角度讲解两台计算机如何准确找到对方的位置并收发消息,从而从宏观上把握计算机。 网络架构。
1. 五层协议参考模型
所谓通信协议,就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通信规则。 如果没有网络通信协议,计算机的数据将无法发送到网络上,更无法到达对方的计算机,而且即使可以到达,对方也可能无法理解。 通过通信协议,可以进行网络通信。
一般我们使用五层协议参考模型来研究计算机网络:
下面对上述各层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需要分层:
该协议的实现很复杂。 由于该协议需要将人类可读的数据(例如网页和电子邮件)转换为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因此需要大量的处理工作。
两个系统中的实体之间的通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性,网络协议通常以结构化的分层方式组织,每一层执行一定的功能,每一层都建立在其下层之上。 不同的网络协议有不同的层数、各层的名称和功能。
也就是说,每一层在下一层的基础上,通过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向上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向上层屏蔽“这个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细节。
❓ 所以,我们把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分为几层。 各层如何通信?
⭐ 假设网络协议分为几层,那么节点A和B之间的通信实际上是节点A的第n层和节点B的第n层之间的通信,所以协议总是指某一个的协议层,如物理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每个相邻层协议之间都有一个接口,下层通过这个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2、物理层
为了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需要有传输介质/物理介质来连接两台计算机,以便我们可以在那里传输数据。 传输介质分为:
非引导传输介质:
⭐ 也就是说,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个数据实际上是一个比特流。 物理层需要尽可能屏蔽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得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楼宇自控系统的通讯协议,即实现透明传输位流。
3.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只是连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传输比特流。 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仅靠物理层并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 这样一来,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强化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容易出错的物理连接转变成逻辑上无错误的数据链接,使其行为类似于网络层的链接。 无错误的链接。 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还负责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它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来自网络层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并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 目标网络层。
① 封装到框架中
首先我们来理解为什么需要封装成帧:前面提到,物理层只是连接计算机并在其上传输比特流(0和1的序列)。 如果这些0和1组合的传输是不规则的,计算机就无法解释。 因此,我们需要为0和1的传输制定一套规则,以便计算能够理解这些序列。
⭐ 封装成帧是指: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收到上层网络层发来的IP数据报后,在其前后加上头和尾,从而形成帧。 接收端接收到物理层提交的比特流后,可以根据帧头和帧尾标记从接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出帧的开始和结束。
当一台计算机的数据通过物理层和链路层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时,谁发送给谁? 如何区分电脑? 你必须给他们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对吗?
这样就出现了MAC地址
② MAC地址
MAC地址是链路层地址,长度为6字节(48位),**用于唯一标识网络适配器(网卡)。 **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MAC地址唯一查找并传输的。
一台主机有多少个网络适配器就有多少个 MAC 地址。 例如笔记本电脑一般都有无线网卡和有线网卡,所以有两个MAC地址。
❓那么,一台计算机如何知道另一台计算机的MAC地址呢? 这就是网络层的ARP地址解析协议的作用。
4.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台计算机可能经过许多数据链路,也可能经过许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节点,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 网络层在发送数据时,将传输层生成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报文和数据包进行传输。
在TCP/IP架构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报文也称为IP数据报,简称数据报。
① IP协议
IP协议用于屏蔽下层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
IP协议定义的地址称为IP地址。 IP数据报包含发送者/接收者的IP地址。
IP 协议提供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② ARP地址解析协议
OK,有了上面IP协议的知识,我们来解释一下一台计算机是如何知道另一台计算机的MAC地址的。 这就是网络层的ARP地址解析协议的作用。
网络层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层实现具体链路之间的通信。 因此,在通信过程中,IP数据报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保持不变,而MAC地址则随着链路的变化而变化。
⭐ ARP( )协议可以从IP地址获取MAC地址。
每台主机都有一个ARP缓存,其中包含局域网中每台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
如果主机A知道主机B的IP地址,但ARP缓存中没有该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则主机A以广播方式发送ARP请求报文(报文中携带有自己的IP地址、MAC地址和MAC地址)主机B收到请求后,会向主机A发送ARP响应报文,告知其MAC地址,然后主机A将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写入自己的缓存中。
相应地,RARP协议可以将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
❓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对方电脑的IP地址呢? 这就是 DNS 协议的作用。 我们会在应用层详细解释。
5、传输层
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交互,我们成功地将数据从计算机A传输到计算机B。但是,计算机B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计算机B应该如何知道这些数据呢? 它适用于哪个应用程序?
因此,当我们从计算机A向计算表B传输数据时,还必须指定一个端口(Port)供特定的应用程序接受处理。即IP地址+端口号可以唯一确定某台主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进程。
⭐ 也就是说,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而传输层的功能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也可以说是进程到进程)沟通)
传输层最常见的两种协议是TCP协议和UDP协议。 TCP协议和UDP最大的区别在于TCP提供可靠传输,而UDP提供不可靠传输。
6、应用层
应用层最接近应用程序,其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进程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由于传输层传输的数据多种多样,包括html格式、mp4格式等,因此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应用层协议。 互联网中有很多应用层协议,例如域名系统DNS、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等等。 我们将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消息。
由于本文的重点是解释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因此我们不会谈论其他协议。 我们只解释DNS协议如何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DNS域名解析协议
域名系统名称缩写 DNS 是互联网的核心服务。 它作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这里的分布式数据库是指每个站点只保留自己的部分数据),可以使人们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无需记住IP机器可以直接读取的地址。
域名具有层次结构,从上到下:根域名、顶级域名、二级域名。
DNS可以使用UDP或TCP传输,使用的端口号为53。
大多数情况下,DNS使用UDP进行传输,这需要域名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都处理超时和重传,以保证可靠性。
域名解析方法:
基本的:
1)浏览器查找自身的DNS缓存,并在缓存中维护一个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表;
2)如果没有,则查找操作系统的DNS缓存;
3)如果没有,操作系统将域名发送到本地域名服务器(递归查询方式),本地域名服务器查询自己的DNS缓存,如果查找成功则返回结果,否则迭代查找通过以下方式:
4)本地域名服务器将获取的IP地址返回给操作系统,并自行缓存该IP地址。
5)操作系统将IP地址返回给浏览器,并自行缓存该IP地址。
至此,浏览器已经获取了域名对应的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