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传感人物)易孟良:传感器国产化之路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3-09-05    

前言

近年来,传感器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传感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的未来已经到来,传感器的爆发也将到来。

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和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做大做强我省传感器产业”主题,推出《传感器人》系列报道,专访行业领袖以及该领域的专家。 ,探索技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背景下传感器国产化的发展方向。

\第四期感应人物/

易孟良 株洲中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01

问:感谢中航技术易总接受促进会秘书处的专访。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航科技并分享一下您的个人经历。

易孟良:株洲中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 主要研发和生产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及相关仪器仪表。 是株洲市军民融合企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理事单位、湖南省机械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南省机械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学会理事单位。湖南省传感器产业促进会理事单位、湖南省机电工程学会水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是国内多家军工单位的合格供应商。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石化、煤炭、铁路、磁浮列车、磁浮储能飞轮、地铁、三航(航空、航天、航海)、造船、机械制造、建筑、无损检测等行业,可与美国奔特利、美国LION、美国卡曼、德国米易、德国申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相媲美!

现有厂房面积约2400平方米,拥有世界最高精度的进口自动绕线机、贴片机、回流焊机、视觉检测仪、激光电阻微调机、激光焊接机、真空高恒温钎焊炉、平板硫化机等生产设备。 具有老化测试、高低温测试、超低温测试、超高温测试、交变湿热测试、快速温变测试、EMC抗扰度电磁兼容测试、耐水压测试等实验能力。 拥有纳米级高精度位移实验平台。

个人经历分享:1991年毕业于沉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及相关检测仪器。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水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机械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株洲市天元区第六届工商联执行委员。 1991年毕业分配到航空航天部第608研究所; 1991年至1992年,608研究所八研究室从事航空发动机数据采集工作; 1992年至1999年任第608研究所技术主任; 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2006年至今任株洲中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02

问:中航科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涡流传感器的研究和技术改进。 请您介绍一下公司近年来在该领域攻克了哪些技术难点?

易孟亮:1、替代德国Meyed高温稳定、高精度、高线性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2、替代美国KAMAN的差分高温稳定性和高分辨率 3、替代美国KAMAN的纳米级超高分辨率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4、上述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间隙监测的超高频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5、氧化锆陶瓷和金属钎焊探头耐高温高压水侵蚀; 6、开发同轴多线圈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03

问:公司在电涡流传感器和高温电涡流传感器的互换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易孟良:1、关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互换性,由于电涡流传感器探头的激励频率为1MHz左右,在1MHz的高频激励下,任何探头线圈的本征电抗差异较小,高高频同轴电缆的不均匀性、高频同轴电缆的微小长度差异以及探头制造和封装过程中附加寄生电容的微小变化都会带来振动频率和信号幅度的较大变化,以及死区和传感器的灵敏度,从而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的三个主要部件,即探头、延长电缆和前置器之间的互换性,带来了挑战。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上述变化对电涡流传感器互换性的影响权重,发现一些物理量(如寄生电容)固有的差异在制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通过工艺条件进行调整。 控制无限接近; 一些条件(如探头高频同轴电缆的物理长度)可以在公差范围内调整,以达到三大部件的互换性要求。 因此,创新性地提出了探头高频同轴电缆的实际物理长度和电气长度的概念,用电气长度代替物理长度,解决了电涡流传感器的三大组成部分:探头、延长电缆和前端。 零件之间的互换性难题。

2、关于高温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普遍认为需要解决传感器探头部件的耐高温问题。 我们的研究发现:由于传感器探头的部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封装,不同材质的各种材料在高温下的热膨胀系数会对传感器探头造成永久性损坏。 因此,在研究高温电涡流传感器时,有必要研究组成传感器探头的部件的热膨胀系数。 最好使用热膨胀系数非常接近的材料或在配合表面之间使用中间过渡缓冲材料。

然而,仅仅解决构成传感器探头的部件的耐高温问题以及探头在封装后不会在高温下永久损坏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与常温环境相比,高温环境下探头敏感线圈的热阻会恶化。 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对正式的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通过借鉴和阅读国内外文献,提出了两条技术路线:

第一种是采用差动补偿线圈,即用两个相同的线圈制作探头,其中一个为主检测线圈,另一个为补偿线圈,并将它们放置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中,电路同步监测两个线圈的变化。 ,并进行减法运算,可以很好地消除传感器探头线圈热阻变化的影响,但不能消除探头热膨胀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是优化电路设计。 该电路在监测位移变化的同时,监测探头线圈的直流电阻变化。 最后用减法器将结果中减去不同温度环境下测得的直流电阻值。 这消除了传感器探头线圈热阻变化的影响。 同时,由于探针材料的热膨胀与环境温度单调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在最终处理电路中添加一级加权减法电路,以消除探针材料的热膨胀。 我们评价这个方案是最好的,并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

系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ZH52系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ZH23系列宽温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ZH21系列防爆电涡流传感器

04

问:易总能否谈谈中航科技近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

易孟良:近期发展目标:尽快研发出可替代国外知名品牌的全谱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解决国内特殊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

长期发展目标:立足电涡流传感器应用场景楼宇自控主要传感器品牌,做专精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深耕特殊应用领域,成为行业领跑者!

05

问:目前业界对于芯片“卡脖子”问题有很多讨论和担忧。 请您从您的角度谈谈目前国内传感器行业市场的痛点。

易孟良:目前国内传感器技术研发投入较少,测试设备不齐全,市场占有率不高。 真正以传感器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小微企业,只能跟随政策。 其中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的并不多。 大部分技改项目需要企业自筹资金,这会影响企业的研发进度!

由于历史原因,国货的质量在市场上并没有很好的口碑,尤其是大型国企对国货的歧视。

国内配套优质原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高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要求。

国产电子元件可供选择的种类太少。 与国外廉价IC相比,存在性能指标较低、价格较高、需要定制、定制周期长等缺点。

06

问: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您认为传感器企业如何抓住趋势机遇?

易孟良: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市场。 传感器市场必将经历从模拟到数字、从数字到智能化的飞跃。 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也在发生变化。 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一些作坊式的微小型传感器企业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甚至现有员工素质滞后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个企业,离不开市场和技术两条线,但隐藏在幕后并支撑这两条线的是管理、生产和质量控制。

作为一个企业,它不同于以前所有企业家先建立一部分市场,然后再制造产品的情况。 我认为,想要在这波潮流中有所作为,必须走一条市场跟踪、技术先行、产品定位、管理到位、人才到位的路子。 机材法环境试验方法齐全。

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遇,技术储备就是“准备”!

结论

后期推进会将陆续推出“传感器人物”,敬请期待。 如果您还想与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共同探讨智能传感的技术、现状、趋势等问题,请在后台留言。 我们将选取一些热点话题与众多行业人士进行多元化的讨论。

新华社长春8月30日电 农业用卫星定位、灌溉用卫星监测、勘察用卫星“拍照”……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高大威猛”的卫星在各方面大显身手。吉林省的田野,让传统农业成为现实。 更聪明。

“我服了!我还能这样种田!” 在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三野村,66岁的农民韩福一生务农,对于如何种植水稻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他没想到卫星的加入会改变农业模式。

质量保障图标_吉林卫星组网_吉林卫星楼宇自控质量保障

老韩说,以前,到了准备耕种的时候,几千亩稻田都需要人工灌溉。 闸门开关的17小时内,必须有人看守稻田,防止田间返碱、返盐。 于是老韩和十几个村民安排了一个轮班,每人看了一个小时。

2017年吉林卫星楼宇自控质量保障,吉林省百强科技有限公司来到该村,通过承包土地的方式建设了一座现代化农场,并由几名大学毕业生负责运营。 老韩被聘为现场经理。

该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云”灌溉渠道管理系统,将卫星图像与安装在稻田中的传感设备相结合。 该地区的地形和运河的方向都实时呈现在卫星图像上,类似于提供实时路况。 导航地图。 如果田间缺水,系统会自动警告您。 管理员只需打开手机即可远程发送指令开启、关闭水闸,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即使出差也能实时监控。 该系统正在农场逐步推广。 全面实施后,老韩等人将不再需要手动开关闸门,也不再需要轮流看稻田。

在吉林多地,“卫星+农业”正在发挥作用。 在吉林省天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停着几台大型农业机械。 陈卓总经理向记者展示了卫星定位功能。 利用卫星作为导航仪,只需向系统输入数据指令,拖拉机启动后就会沿着规划的路线精准耕地。

“以前,我们要靠人来避免事故的发生,秋天的时候事故最多,我们天不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家。农田面积太大,我们只能随机检查,调查。” 人保长春分公司农业保障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学敏解释。 2017年以来,研制运营“吉林一号”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利用卫星开展保险调查,采用天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分析方法,让农业保险调查更加高效、便捷。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