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headadtext}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建筑节能从楼宇自动化开始
时间:2022-02-12     访问量:1207

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机电设备能源供应过剩的情况发生,楼宇机电设备的运行模式与室外气候...

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楼宇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是建筑智能化中最深刻、最具潜力的节能技术。

楼宇自控系统是一项非常好的节能技术,但现在很多用户在楼宇运行过程中忽视了能效管理,导致楼宇自控系统的节能作用无法发挥。” 近日楼宇自控节水,全国智能建筑与住宅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在谈及楼宇自动化现状时遗憾地说。

楼宇自动化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配套系统,可以有效管理楼宇内部的暖通空调、照明、电梯、配电和配电等机电设备,达到节能、便捷的效果。

然而,在能源效率不被重视、行业标准不统一的背景下,楼宇自动化、节能、高效、便捷的梦想似乎离现实还很遥远。

构建重,运行轻

目前,除了在建设初期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外,在建筑的运行阶段,可以采用智能化手段,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效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筑,提高建筑内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建筑成本。能源消耗,达到节能效果。

然而,建筑运营期间的能源效率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张永刚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忽视了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效管理,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还处于粗放阶段。”

张永刚说,现在很多机电设备时不时出现多余的能源供应。

设备系统与室内环境所需的能源需求应形成和谐的供需关系,即运行过程中供需相等。但在大楼的实际运行中,管理人员目前并没有明确判断大楼所需的能源,一味供给,造成能源供应冗余,造成大量浪费。

设备系统的能耗状况非常模糊。在设备的实际运行中,管理人员缺乏对建筑能耗、能源供应等的相应计量数据,也没有量化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评估,难以获得准确的数值,不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建筑内机电设备的运行方式与室外气候相分离。

室外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室内环境,改变设备的处理负荷。但是,在设备系统的运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行方式与室外气候相分离的现象。建筑管理者缺乏对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合理利用,室内状态的控制没有与室外状态的变化相结合。这是设备系统运行控制规则的一大缺陷。

张永刚表示,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保持在较高水平,建筑节能工作迫在眉睫。

楼宇自动化控制能源

“在楼宇运营过程中,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能源,楼宇自动化技术是最先推广的。” 张永刚告诉记者。

楼宇自控技术(俗称楼宇自动化),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环保意识有机结合,通过对楼宇的自动监控,创造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设备 。

在谈及楼宇自动化的具体作用时,张永刚表示,楼宇采用了一整套先进的智能综合控制系统,包括综合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及软件、照明空调节能监控系统、安防办公等。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平台和应用软件等,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自动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照明照度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可根据不同人的感受进行个性化设置,并自动存储个人习惯参数曲线,实现自动调节、区域调节。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楼宇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是建筑智能化中最深刻、最具潜力的节能技术。

现在,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大型公共建筑开发公司纷纷将重点放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上,以加强楼宇运营过程中的能效管理。节能效果逐渐显现,带动了整个国内产业的发展。

目前楼宇自控节水,中国已经成长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楼宇自动化厂商,如方泰德数字城等,在楼宇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进标准化进程

虽然现在很多人意识到楼宇自动化的节能效果,但也开始关注楼宇运行中的能源管理。但是很多用户在使用中发现,很多厂商向楼宇自控市场推广的产品属于私有协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极其有限,系统的可扩展性有限,难以与其他制造商的产品。起来不方便。

张永刚表示,由于我国智能楼宇领域的楼宇自控系统多采用国外技术,种类较多,导致国内自主产品匮乏,设备间互通性差。

他进一步指出,虽然早在2003年就发布的楼宇自动化数据通信协议还没有成为行业认可的通信协议。市场上各种厂商的协议很多,大大增加了用户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

对此,张永刚指出,国家智能标委会作为楼宇自控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已率先对《楼宇自控系统》概览三大国际标准进行国内转化以及定义、硬件和功能。2012年发布了3个标准。下一步,国家智能标准化委员会将集中专家和企业的力量,对“楼宇自控系统”通信协议进行国产化改造,推进标准化进程的行业。

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国家情报标准委将成立应用推广中心,开展标准宣传、技术推广、项目试点等工作。推进工作将联合用户单位、系统集成企业、产品供应商等智能建筑产业链相关机构和企业,形成产学研用循环发展态势,推动我国自主发展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使其更加节能、舒适、可持续发展。

□ 本报记者金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