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施耐德电气针对上海楼宇市场发布。
面向楼宇市场,在互联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和服务三个层面进行全面创新,并基于该平台将电力和架构无缝融合,形成未来楼宇的独特强弱电一体化. 可对楼宇内各系统进行监控、测量、优化闭环管理,帮助酒店、医疗、办公、商业楼宇等建筑领域客户释放节能增效潜力,提升运营效率和维护效率,创造更大的价值。
建筑市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施耐德电气全球节能建筑业务执行副总裁、施耐德电气中国节能与建筑业务负责人、高级副总裁谢继军。
记者:目前,中国是施耐德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那么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建筑节能业务规模有多大,在整个业务线中占据什么位置呢?
:其实,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
施耐德电气一直是中国低压配电领域的主导者。在弱电领域,依托此次针对建筑市场的发布,在各个层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提升施耐德电气在弱电领域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施耐德电气还创造了独特的强弱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了施耐德电气在所有电气领域的独特优势。我们相信施耐德电气未来将在中国市场实现非常大的业务增长。
谢继军:在施耐德电气,节能建筑业务的战略地位非常高。我们非常重视节能建筑业务的未来发展。这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我们也看到,通过这项业务可以为公司未来带来更大的差异化。
记者:建筑节能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那么有哪些难点?施耐德电气对此有哪些解决方案?
谢继军:在节能建筑市场,施耐德电气技术领先比较大。从客观上看,目前中国节能建筑市场的成熟度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
当然施耐德楼宇自控传感器,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趋势,那就是市场对建筑节能、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企业也设立了很多KPI来评估和改进。作为助推器,施耐德电气通过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可视化分析、报告以及一些闭环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并且可以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未来确实有很多市场挑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更多潜在的机会。
记者:您认为物联网在施耐德电气当前或未来的业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发展价值?
:其实物联网的结构和互联网很相似。在我看来,其实工业2.0解决传感等问题,工业3.0解决互联互通,工业4.0讲的更多是跨界、大数据应用。所以我觉得IOT未来真正的价值在于大数据的应用和第三层的分析,而这些分析往往是基于人工智能的。
此外,IOT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他可以远程集中管理或托管大量资产。这样一来,大量资产可以由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远程操作和维护,从而显着提高整体效率,并且可以在不同站点之间进行相应的比较。
记者:你认为架构什么时候会聪明到可以直接与我们交谈,就像我们使用 Siri 一样?
: 几年前,我们在美国已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利用语音识别等技术在一些酒店进行了一些控制,但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其实这个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在我们国内的一些demo中也可以完成。至于大规模应用,则关系到行为是否具有指导意义。目前施耐德电气的部分产品已经可以满足这些技术要求并投入使用,比如我们的开关面板,当你说“小石,小石,请关灯”时,它会自动关闭房间里的灯。这种技术的发展非常快,所以这种应用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
记者:从全球市场来看,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现状如何?
:不同的智能建筑结构的需求实际上取决于包括建筑类型在内的许多因素。我举两个例子。德勤是一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咨询公司。如何向他人展示它的可持续性和它提供给他人的核心价值,以及如何将它连接起来,是它最大的吸引力。但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它更多的诉求点来自于技术。比如数据中心最关心的可能是网络安全,包括大数据通信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这是整个数据中心的痛点。
就医院而言,医院更注重日常运营,包括患者安全、人员效率等。这就是为什么医院里的系统比一般地方要多得多,如何整合这些也很重要.
正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建筑对能效管理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首先,我们非常强调开放和定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其次,我们也强调行业导向和Micro-,即基于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和对行业的理解,我们可以定制不同的应用来满足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