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工业 4.0,两年花费德国制造业 500 亿美元
时间:2022-03-13    

德国以其严谨而强大的工业技术水平而闻名于中国。

至今,仍有“德国汽车撞上山中隧道”、“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至今仍在使用”等传说。

抛开这些玩笑,今天的工业概念4.0,我们还是只追随德国的领头羊。

但如果你被告知今天的德国工业体系正面临着棘手的问题,你是不会相信的。

工业4.0,两年让德国制造业受损500亿美元

根据德国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协会最近发布的一份安全研究报告,过去两年德国大量制造业遭到攻击,带来约 430 亿欧元(500 亿美元)的工业损失。

在询问德国制造业各个领域的 503 名经理或安全主管时,68% 的人明确表示他们受到了攻击。其中,47% 的损失来自网络攻击。

向智能制造迈进的中国,可以向德国学习什么?

曾经多带几盒回形针的前员工现在可以毁掉你的生产线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升级太容易,而维护整个技术系统太难了。

一家中途开始搞技术的制造型公司,就像是让机械专业的高材生从零开始学计算机,同时也快速成长为CTO的水平。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很多服务公司擅长自动化控制技术,但这和网络安全完全是两个专业。

据外媒分析,目前有很多工业机器和机器人,系统和软件都比较老旧。一旦接入网络,被攻击而无法抵抗的概率会显着增加,很多企业甚至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没有保护意识,大门永远向不法之徒敞开。

同时,物联网的升级让犯罪成本更加低廉,但性价比却有了很大的提升。

根据该报告,高达 63% 的攻击来自现任或前任员工。这个数字是惊人的,这意味着工业物联网还没来得及从外部发起攻击,就从内部开始瓦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商业间谍活动,甚至是离职员工的报复。只是在过去,这些内部人员可能只能拿几份文件,或者多拿几盒回形针,但在物联网连接一切的今天,来自内部的危险是难以想象的。商业间谍和商业入侵的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不同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避免了哪些危险?

但从工业物联网的整体发展模式来看,中德两国仍有很大差异,导致双方面临的安全问题不同。

德国建立在自身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的工业基础上,强调技术驱动的生产优化,以确保其在生产和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中国则受到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等影响,强调工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两个方向大相径庭。这也决定了中德企业在安全问题上差别不大。

首先,双方最大的不同在于,德国的工业物联网来自自动化控制企业的自动驾驶,而在中国,则多以BAT等科技公司为主。

例如,著名的德国博世力士乐成立于1970年代,一直致力于机械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近年来推出数字价值流,通过RFID标签实现各生产工位指令和云端信息的传递。相互作用。

西门子、梅赛德斯-奔驰或其他拥有完整技术链的公司。例如,西门子自主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开放物联网操作系统。

但在中国,由于产业体系相对落后,BAT在整体工业物联网的推进中仍处于领先地位。比如百度推出天工智能物联网,阿里云也将智能制造列为四大重点领域之一。事实上,不仅是从互联网起家的BAT,还有英特尔、IBM等曾经为传统企业服务的芯片厂商,现在也在中国制造业探索物联网的机会。

德国和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现了新的业务。在德国德国楼宇自控品牌,老员工有一部分精力去做这件事,而在中国,则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哪个级别更高、效率哪个高不好判断,但如果出现信息安全这样的问题,那肯定是中国的工业物联网,采用了新的部门模式,可以更明确地追究责任.

这种清晰的责任机制也形成了约束,让中国工业物联网升级的领导者更加关注安全问题,统一管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双方的工业物联网转型逻辑不同。德国通常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改造,而中国通常更喜欢轻部署。

从以上西门子和博世力士乐的案例可以看出,德国由于对自身工业设备的完全掌控,可以从产线内部开始转型。就像专攻电动和气动驱动的费斯托近年来开始研究用于智能工厂的仿生机器人一样,德国正在从底层改变工业生产。

但中国通常提倡端、边、管、云。物理世界中的末端只是物联网的一部分,通常由芯片、传感器或模块来实现。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面对同样的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德国可能会选择在生产端增加更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加快生产速度;而中国可能会选择在质检端增加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算法,以加快质量检查过程。

这也决定了德国工业物联网受安全问题的影响更大。一次攻击可能会导致工厂物理瘫痪,而中国模式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只会影响生产线上的部分组件。

看似安全的中国工业物联网究竟有哪些隐患?

但如果基于以上原因,得出中国工业物联网比德国更安全的结论,那无疑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虽然没有这样的机构来调查中国工业物联网的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模式是安全的。

工业物联网的中国模式至少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1、服务端口集中在BAT等科技巨头。如果黑客攻击防御工事成功,很容易出现灾难性的大规模问题。如果未来科技公司真的引领了工业物联网的升级,那么问题很可能过于集中,目标太大,从而导致集中攻势。

2、中国制造业此前通常在ERP和云存储方面经历了一轮信息化升级,但当时的服务企业大多已经淡出市场。如何将信息化和智能化两项服务耦合起来,很可能成为攻击的焦点。

虽然德国也面临自动化技术公司对互联网安全不熟悉的问题,但至少这些公司还在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但在中国,十年前为你提供IT服务的公司已经关门很久了。解决这些遗留问题将是一个大麻烦。

3、最后,与欧美相比,从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和基础来看,智能化升级后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更大。

我们有庞大的产业体系,但人才储备极差。坦白说,如果未来物联网安全领域的人才补齐,欧美的大学还可以继续输出人才,但是我们的学术体系太差了,还有大量的科技公司和AI企业与传统企业竞争。天赋。

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物联网可能比今天的德国模式更安全,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变化都不是孤立的。工业物联网的升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雇佣更少的生产工人来节省成本。这也可能意味着他们需要建立信息安全部门并为 IT 支付更多费用。人员。与此同时,工业物联网也带来了新的“中心化”。信息和价值都集中在方寸屏的控制系统中。如何在企业结构中重新分配权力和业务隐私控制?当权者如何提升自己...

总而言之,IIoT升级不仅仅是在生产线上增加一些芯片和摄像头(即使看起来像这样),而是引发了工业模式的深刻变化,而我们今天才刚刚开始。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