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报讯(记者姜娇娇 李辉)昨日上午,一辆绿色全封闭智能渣土车从南通创新区邻里中心项目工地驶出。董事长顾春林在手机上实时查看车辆信息和行驶轨迹,随时监督车辆安全规范行驶。
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自今年4月南通建筑垃圾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已对市区25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739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监管,全部他们已经完全封闭和智能。,解决超载运输、扬尘现象,初步实现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全局化、全链条化、全时化管理的目标。
《一网三眼》
数据共享全程监管
南通建筑垃圾监管服务平台(“一网”)作为智慧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通过制度管理与科学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城区管理与服务监管一体化。和技术手段。整合、审批和执法。“网上审批和监督考核功能全省首创。” 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支队队长易思燕向记者介绍了平台的在线审批、便捷查询、流程监控、指挥协调、监督考核等功能。功能。
建设单位取得相关建设许可材料后,可通过平台直接申请许可,审批通过后即可颁发电子证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还建立了企业红黑名单,通过平台对日常管理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违规严重、数量较多的企业实行上市机制,限制相关行政处罚的处理。许可证。”
“三眼”智能摄像头分别监控建筑垃圾车行驶情况、路况、工地出入口。记者在现场看到,车辆的车牌号、公司、行驶速度、行驶轨迹、车厢是否密闭等详细信息可以在大屏幕上随时监控。
“定制”渣土车
全封闭智能交通
如今,在道路和工地作业的渣土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车厢有绿色密闭篷布,车顶有白色顶灯,车尾有黄色加大号牌,车门喷有醒目二维码。
目前,市区25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739辆建筑垃圾运输车配备了唯一信息二维码。这样,市民可以随时查询建筑垃圾的运输、倾倒情况,发现非法运输、倾倒的情况及时报告。此外,相关执法部门还可以通过验证人体二维码信息,实现跨部门执法。
“通过对车辆气密性的实时监测,对车辆的未遮盖行为进行预警,避免了交通项目扬尘问题。” 易思燕说,目前该系统与公安对接,改变运输路线,乱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可以直接限速或锁车。
30辆渣土车在创新区邻里中心项目进行渣土清运。顾春林告诉记者:“我们的渣土车是国五标准的全封闭智能化车辆,车辆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纳入平台监管,对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及时提醒整改。限速、限升、锁车等措施。”
一体化联动
智能监管初见成效
目前,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已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初步形成了城区一体化联动机制。城管执法队开展联合执法,调度处置建筑垃圾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对日常巡视、领导交办、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情况进行反馈。
平台值班人员通过安装在工地出入口的视频进行监控楼宇自控管理员,重点关注无证处置、黑车运输、工地视频监控异常等违法情况。截至目前,共立案65件,结案50件。涉事公司和车辆已受到处罚,视频监控异常已得到整改。“平台依旧是人工监控,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能力,我们正在开发AI识别功能。对于违章车辆,通过比对平台库中车牌号是否为车辆自动提醒。” 易思燕说。
自平台正式运行以来,城管部门共检查车辆12000余辆次,对车辆不密封运输、视频信号丢失、摄像角度异常等进行有效预警700余次。项目,25家运输许可企业。
“建筑垃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也是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拓展应用之一。” 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中心)监察处处长许琳表示,该平台综合运用了大数据+、5G、AI分析。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感知、分析、预警、处置、效能“五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努力打造智慧城市管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化学、智力和科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