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是行业发展的指针和催化剂。标准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们涉及国家利益和产权,也是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是WTO和ISO的成员,但我国楼宇自动化行业的现状与国际标准有些不相符。
近年来,由于国内房地产的持续升温以及各地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楼宇自动化产品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欧美等国家新兴的楼宇自动化技术和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在中国的应用时间远超欧美。早期的楼宇自动化产品主要集中在强生、霍尼韦尔、西门子等进口品牌。然而,随着楼宇自控市场的不断发展楼宇自控验收标准,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进入楼宇自控市场。
2011年楼宇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整体固定投资的持续增长以及业主在节能需求下对楼宇自动化的认识不断加深。良好的新环境保证了楼宇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保持较快增长。而中国在建、在建和竣工建筑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0.1%、30.8%和29.9%。
建筑行业的自动化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与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相关的自动化产品主要包括楼宇自控系统(BA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消防安防系统、低压配电产品(LV)等相关产品。据米尔自动化网统计,2011年整个建筑行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为7.42.16亿元,其中BAS产品市场规模为35.9亿元,消防安防产品市场规模为402.。@6.4亿元,智能照明产品市场规模68亿元,低压配电产品市场规模2.28.4。
2003年以来,建筑业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自动化产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9-2011年增速逐年放缓,今年有望出现近几年的首次负增长(受房地产开发大幅减产影响),但随着经济的回暖, 2013年楼宇自动化行业将缓慢复苏。从年初开始,将恢复8%左右的增速。
楼宇自动化的设计、实施、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越来越规范和规范,使得国内楼宇自动化市场非常活跃。然而,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给楼宇自动化领域的标准化和标准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随着系统维护和扩展的不断完善,系统开放协议标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厂商向国内楼宇自动化市场推广的产品属于私有协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极其有限。系统的可扩展性有限,难以与其他厂商的产品集成,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此外,在效果方面,具体验收标准不一致,节能效果难以量化接受。
为解决我国智能楼宇控制系统长期没有统一规范遵循的问题,国家智能标准委员会开展了国家标准《楼宇自控系统数据通信协议》的编制工作。 ”。
为做好《楼宇自控系统》系列国家标准的应用实施工作,检查研究国家标准《楼宇自控系统数据通信协议》的进展及后续工作. 2013年12月17-19日在哈尔滨召开《楼宇自控系统第1部分:概述》(GB/T 28847.1-2012)等三项国家标准的宣传与实施会议以及《楼宇自控系统数据通信协议》国家标准编制第二次工作会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是行业发展的指针和催化剂。标准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们涉及国家利益和产权,也是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是WTO和ISO的成员,但我国楼宇自动化行业的现状与国际标准有些不相符。
近年来,由于国内房地产的持续升温以及各地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楼宇自动化产品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欧美等国家新兴的楼宇自动化技术和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在中国的应用时间远超欧美。早期的楼宇自动化产品主要集中在强生、霍尼韦尔、西门子等进口品牌。然而,随着楼宇自控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进入楼宇自控市场。
2011年楼宇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整体固定投资的持续增长以及业主在节能需求下对楼宇自动化的认识不断加深。良好的新环境保证了楼宇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保持较快增长。而中国在建、在建和竣工建筑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0.1%、30.8%和29.9%。
建筑行业的自动化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与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相关的自动化产品主要包括楼宇自控系统(BA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消防安防系统、低压配电产品(LV)等相关产品。据米尔自动化网统计,2011年整个建筑行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为7.42.16亿元,其中BAS产品市场规模为35.9亿元,消防安防产品市场规模为402.。@6.4亿元,智能照明产品市场规模68亿元,低压配电产品市场规模2.28.4。
2003年以来,建筑业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自动化产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9-2011年增速逐年放缓,今年有望出现近几年的首次负增长(受房地产开发大幅减产影响),但随着经济的回暖, 2013年楼宇自动化行业将缓慢复苏。从年初开始,将恢复8%左右的增速。
楼宇自动化的设计、实施、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越来越规范和规范,使得国内楼宇自动化市场非常活跃。然而,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给楼宇自动化领域的标准化和标准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随着系统维护和扩展的不断完善,系统开放协议标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厂商向国内楼宇自动化市场推广的产品属于私有协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极其有限。系统的可扩展性有限,难以与其他厂商的产品集成,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此外,在建筑节能效果方面,具体验收标准不一致,节能效果难以量化接受。
为解决我国智能楼宇控制系统长期没有统一规范遵循的问题,国家智能标准委员会开展了国家标准《楼宇自控系统数据通信协议》的编制工作。 ”。
为做好《楼宇自控系统》系列国家标准的应用实施工作,检查研究国家标准《楼宇自控系统数据通信协议》的进展及后续工作. 2013年12月17-19日在哈尔滨召开《楼宇自控系统第1部分:概述》(GB/T 28847.1-2012)等三项国家标准的宣传与实施会议《楼宇自控系统数据通信协议》国家标准编制第二次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