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文明银川:
6月19日,周日,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孵化中心,各写字楼也在“智慧园区物联网管理平台”开启“度假”模式,照明、空调、门锁等" 在控制下自动关闭或降低能耗。当检测到有人进入办公区域时,大楼会自动切换到工作状态,为辛勤工作的专业人士营造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
“这是我们一年多来打造的‘智慧园区’,简单的理解就是可以像人一样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切换到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能源节约和减少消费。” “园区物联网管理平台”服务商也是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负责人黄晓东通过互动体验向记者展示了这个“智慧园区”的科技风采。
在公园的地下停车场,当有车辆进入时,各个地方的传感器在识别到车辆后可以开灯,方便司机识别方向。车辆离开时,灯光会自动调低亮度,解决地下停车场24小时照明造成的资源浪费。
在园区内的24栋办公楼中,管理平台设置了工作日和节假日不同的照明等级。工作日期间,每天早上6:00,大楼的灯光准时切换到合适的亮度,到了下班时间。到时候,灯光会切换到较低的亮度,通过物联网系统本身的逻辑处理,进一步为园区节能降耗。
银川经济开发区孵化中心有4个配电室。过去,需要人工值守以确保电力安全运行。园区实施物联网系统改造以来,不仅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还可以实现各配电室的实时传输。电气室温湿度数据,确保安全运行。对于平台管理的450多家企业的电费缴费,系统也会提前将缴费信息发送给企业工作人员,提醒企业提前预缴电费,避免因停电造成损失.
“每栋楼、每间办公室的每一次开闭信息数据都会不定时上传到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安全管理,也有利于管理平台的远程控制。同时,园区日常用水、用电等数据楼宇自控招聘,未来会有对比数据,让园区及时调整策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黄晓东解释说,智能物联网的这些功能是通过软硬件配套服务来实现的。传感器分散在园区各处,用于园区运营管理所需的各种数据传回控制中心,方便管理者决策。
黄晓东多年前选择从北京回到银行创业并成立。通过融合云控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打造智慧酒店、智慧建筑、智慧园区。目前,公司已在楼宇自动化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在控制、嵌入式系统和民用计算机接口产品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
而像嘉智行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目前我市有9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以往各地的科技创新政策大多向大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创新政策支持方向,创新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校企联合创新项目,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项目牵头的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主体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将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