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度建筑碳中和巡回研讨会”深圳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变,进一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我国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及其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的比重全社会将进一步增加,其中碳减排量巨大。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
EESIA主席赵明
深圳达实智能董事、副总裁吕峰
广东省节能协会会长赵荣
陈晓星副部长
为贯彻落实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建筑节能,推动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EESIA联合(以下简称“Wile中国”), (以下简称“海尔中央空调”),(“海林楼宇自控”联合主办的“2022年度建筑碳中和巡回研讨会”系列活动)。其中,由深圳站协办的深圳站和广东省节能协会协办的广州站分别于10月25日和10月26日成功举办。来自当地建筑公司的代表,包括业主、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齐聚一堂,开展深入交流活动,共谋合作共赢机遇。会议由陈晓星副部长主持。EESIA董事长赵明、深圳达实智能董事、副总裁吕峰、广东省节能协会会长赵荣分别致辞。
实现碳中和和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
“碳中和是中国发展道路的第三个关键选择。”
力争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双碳”目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发展是由能源驱动的。为实现2050年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如果继续走传统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我国能源需求将成倍增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戴彦德先生在网上讲话中指出,要达到OECD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2050年将达到116吨标准煤;据日本测算,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也将达到85亿吨标准煤。据推测,为了实现2050年美丽中国的目标,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实现6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减排能力,这与能源结构的优化转型密不可分。戴彦德主任指出,只有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清洁可持续能源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美丽中国和“双创”目标。碳”战略目标。
那么,我国如何重塑能源体系,真正实现碳中和呢?
“开发模式需要改变,供应模式需要改变,生产模式需要减少,寿命模式需要简化。” 在戴彦德主任看来,实现“双碳”目标最大、最有效的路径是提高能源效率。在中和中,必须优先考虑效率,首先要考虑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效是关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前提,提高公众意识是基础。”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市场前景广阔
碳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每个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建筑领域关系到人们生活、吃住、交通等方方面面,节能潜力巨大。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的主要贡献者楼宇自控节能,节能市场前景广阔。
暖通空调总工程师吴彦奎
暖通空调总工程师吴彦奎先生结合深圳当地建筑节能相关政策、碳排放现状及市场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通过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既有住宅改造、新建低排放建筑、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等减排措施或技术,预计深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到2030年877万吨。其中,选用不同的空调系统,运行产生的碳排放量不同,实现碳中和的成本也不同。冷源梯度利用(多冷源)柔性智能节能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变频制冷机组和磁悬浮制冷机组。、变频水泵等高效设备实现按需制冷,及时调整,节电率达30%以上,是最有效的节能措施,应大力推广。
副总工程师陈祖铭
超高层建筑和超大型商业城市综合体曾被视为判断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能耗也比较高。副总工程师陈祖铭教授从实际节能技术措施和案例入手,对超高层建筑和超大型商业城市综合体暖通空调可行的节能技术进行了一一探讨建筑节能从原理、设计、制度、运行维护等专业难点。解释了暖通空调在建筑领域节能和减碳中的重要性。
威乐(中国)售后服务总监杜聪
总经理张有东
总经理王金波
唐海红导演
来自威乐中国、海尔中央空调、海林楼宇自控三家企业的代表也分别就《建筑绿色建筑水泵系统节能服务》、《海尔中央空调品牌战略与场景解决方案》、《楼宇自控》等进行了专题介绍系统助力建筑“脱碳”“”为主题,围绕水泵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智能建筑等建筑领域节能改造的热点话题,介绍了各自先进的节能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和建筑领域的碳减排,并分享了相关的成功实践案例。
“2022年度建筑碳中和巡回研讨会”广州站
“2022年度建筑碳中和巡回研讨会”系列活动至今已走进6个城市,未来还将继续前往上海、沉阳、成都、西安等城市宣传贯彻国家绿色双碳战略,分享最新科技创新信息,搭建专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广绿色低碳建筑,为全面实现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欢迎建筑工程公司、建筑业、房地产公司、大型物业公司、贸易公司等相关方相关负责人关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