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水体育中心是 2012 年伦敦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的举办地,现在用于划桨和训练。
本报记者 黄佩钊 摄
在亚特兰大的百年奥林匹克纪念公园里,有数十万块地砖,上面刻着捐助者的名字。
记者高石摄
里约 2016 自行车馆等待新的使命。
记者颜欢摄
6 月 23 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旨在鼓励全世界所有人,不分性别、年龄或运动技能水平,参与体育活动。 除了精彩的奥运会,如何可持续地用好奥运场馆,一直是奥运会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再次在“鸟巢”举行开幕式。 一次建设,多次使用,经济合算,能增强场馆的名胜感。 “鸟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 超过300万游客。 其他奥运城市也进行了很多探索,有些做法独树一帜。
伦敦
未雨绸缪,“人不会空”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佩钊
白水体育中心是 2012 年伦敦奥运会独木舟激流回旋比赛的举办地。 当年,奥运会在这里上演了激烈的角逐。 今天,人们可以在这个奥林匹克传奇之地尝试皮划艇和独木舟、白水划桨或白水漂流。
从英国首都伦敦向东北方向行驶一个多小时,就会来到一个叫“李谷”的国家公园。 “李河谷”来自赫特福德郡著名的李河,“白水运动中心”位于“李河谷”国家公园的李河上。
初夏,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更让人觉得生机勃勃的是“白水运动中心”蜿蜒河面上的桨手。 每艘橡皮艇上,坐着七八名水手,扬着桨,在领队的统一口号下使劲划水,小艇在蜿蜒的水中颠簸前行,向身后掀起一连串的泡沫。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的训练,参加的都是业余爱好者,周末大家聚在一起练习。
与训练队员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形成对比的是,附近还有休闲的赛艇手。 他们是周末来这里休闲的普通居民。 站在昔日的奥林匹克赛场上,欣赏周围的美景,人们既体验了奥林匹克精神,又领略了自然美景,身心得到了放松,一举两得。
“奥运会结束了,以前的场馆不能丢,更不能废弃,而是要巧妙利用,最好和奥运会有关。” “白水运动中心”的负责人纳尔逊自豪地告诉记者:“比如,规划我们可以租船,普通游客和想训练的人都可以租船,在急流中划桨,融入大自然,以独特的视角追忆和体验奥运会的辉煌。”
当时,“白水体育中心”是伦敦奥组委为伦敦奥运会落成的第一个新场馆。 英国《卫报》报道称,在建设之初,相关部门就考虑过未来再利用的问题。 奥运会后,这里不仅没有废弃,反而成为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奥运场馆。 “白水运动中心”拥有两条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一条300米比赛赛道和一条160米训练赛道。
据英国媒体报道,“李谷”的“白水运动中心”赛道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赛道,在奥运会期间赢得了水上运动员的青睐。 如今,观众观看赛事的临时座位被拆除,但赛道和比赛设施仍在,中心继续为当地社区和游客提供皮划艇比赛培训。 “白水漂流已成为一大休闲项目,每秒有3000升水注入赛道,让人亲身体验水上运动的刺激。” 英国媒体在报道中激动地写道。 据统计,自对外开放以来,游客人数已超过25万人次,其中6万人次在这里体验了独特的白水漂流、划船和皮划艇。
“白水体育中心”只是伦敦奥运场馆开发再利用的一个例子。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位于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奥林匹克公园,在奥运圣火熄灭后实现了“凤凰涅槃”,成为“伊丽莎白女王公园”。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建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奥运会本身,也是为了奥运会结束后”的理念。 事实上,在奥运会之前,伦敦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奥运会之后从“奥运模式”转变为“遗留模式”,让空置的场馆得到再利用。
力拓
创造“遗产”,学习中国经验
本报巴西驻记者 闫欢
时隔将近一年,位于里约热内卢西南角的巴哈奥林匹克公园已经退去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繁华。 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不复存在,但奥体公园依然保持着五光十色、整洁的面貌。 据里约热内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初以来,这座占地118万平方米的公园每周末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供周边市民娱乐锻炼。 今年9月,举世瞩目的里约摇滚音乐节也将移师奥林匹克体育公园。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奥林匹克公园”标志旁边的空地上已经建成了三个封闭式篮球场,晚上还有灯光。 此外,根据奥运前的设计规划,公园内将逐步建立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花园、旱冰场、标准足球场和老年人运动器材公园等设施。
作为“奥运遗产”的一部分,巴西体育部在公园内建造了一面“冠军墙”,上面列出了里约奥运会期间的所有赛事以及相应奖牌获得者的姓名和国家(或地区)。 巴西体育部“奥运遗产”项目主任佩德罗·索托马约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里约奥运会留下的不仅仅是荣誉和精彩瞬间,更要让体育精神在里约人心中扎根。”当那些胜利者奋力拼搏时,值得铭记。”
除了公共区域,公园内的几大体育场馆也得到了再利用或改造。 市体育局“奥运体验体育馆”项目经理毛里西奥·平托表示,除正在拆除的游泳馆外,巴哈奥林匹克公园其余7个场馆分为三种经营类型:体操场馆由企业自建,为私人场馆,赛后仍由公司独立运营。 目前拥有训练基地、健身中心、文艺表演场馆三大功能; 跳水馆由巴西奥委会管理,成功转型为国家跳水队训练中心; 其余三个是“里约人”馆、赛车场和网球场,改造成体校和市民“体验运动馆”。
根据奥运前的“遗留计划”,一些场馆原本是承包给企业的,但由于经济不景气,暂时没有人接手。 新一届里约市政府考虑,为什么不利用“奥运遗产”做一些公益项目呢? 平托告诉记者,巴西体育没有自下而上的“举国体制”,主要是个人加入俱乐部,自费出国训练。 这种高度商业化的体育体系有利也有弊。 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在巴西“市场小”的冷门运动很难发展起来。
“这时候,我们想到了中国。中国的体育体系有效地配置了国家的竞技体育资源,培养了‘职业运动员’。中国的乒乓球和体操训练体系非常成熟,短期培养竞技人才的效果也很有意义,我们也可以借鉴。” 平托指出,事实上,里约市政府此前已成立四所公立体校,均位于较贫困地区,主要吸纳有发展潜力但家庭负担不起的学生,对15岁以下的青少年进行训练费用。
按照新的规划,体育部、市体育局和各体育协会将联手。 体育部提供经费,协会提供教练员和训练器材,市体育局从上述4所公立学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将他们带到重建后的学校。 新场地训练。 据悉,仅市政府负责的“里约人”3号馆,将接受4个大项、共计850名青年运动员在这里集训。 每到周末,这座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就会化身“体验运动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亚特兰大
物尽其用,卖东西赚钱
本报驻美国记者 高石
漫步在昔日的百年奥林匹克纪念公园,如果不是上面印有数十万块印有不同名字的红褐色砖块,你很难发现这里曾经是各国顶尖运动员聚集的地方。在世界聚集。 只需 30 美元,您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印在长约 30 厘米、宽约 15 厘米的砖块上。 截至目前,仅这些砖头一项就为亚特兰大带来了近2000万美元的收入。 在亚特兰大,与奥运有关的一切,小到地砖、墙砖,大到公交车、高楼,只要能卖钱,都可以卖。 使用价值不大的奥运场馆全部拆除,剩下的不是卖就是捐。
日前,记者来到佐治亚理工大学水上中心,这里曾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游泳比赛场馆。 那一年,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和水球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现在,它是佐治亚理工学院休闲体育中心的一部分,该中心是在奥林匹克游泳池的基础上改建升级的。
作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后运营最成功的场馆,中心高级总监迈克尔·爱德华兹告诉记者:“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后奥运时代发展的长远规划。早在奥运会之前。各级利用。”
迈克尔本人参与了亚特兰大奥林匹克游泳池的设计和规划。 据他介绍,过去21年,奥运会后的每一次修缮,都是为未来而建。 “我们不仅遵循美国标准,还遵循国际标准。” 迈克尔说,“这是奥运前游泳运动员来这里训练的主要原因,这里的设置和奥运会完全一样。” 佐治亚理工学院水上运动中心一贯秉承严格的国际比赛标准,吸引了世界著名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等一批世界知名游泳运动员前来训练和比赛,也无形中提高了场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6年,佐治亚理工学院休闲运动中心的水上运动中心再次被评为全美最佳游泳中心。 迈克尔自豪地说:“在建设奥运场馆之前,很多国家都会来找我们观摩,我们是未来的楷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面对世界级赛事的同时,中心也不忘满足社区和学校普通人的需求。 美国的校园体育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与校园体育相契合的是美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因此,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非常高。 迈克尔说:“我们的泳道长度和深度都是可调的,这意味着它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也为游泳池划分了更多的区域。”
迈克尔手下有一支值得称赞的团队。 “核心管理人员只有23人,场馆的运营实际上是由350名在校学生兼职完成的。此外,我们还有200名志愿者活跃在这里。” 迈克尔认为,这样的人员结构高效且充满活力,也是中心顺利运作的成功因素。
现在,这座耗资 2100 万美元的设施保持着极高的年利用率。 据迈克尔介绍,目前该中心每年举办约45至55场大型比赛和活动。 他估计该中心每年为当地经济贡献约 1500 万美元,这还不包括游客在酒店住宿方面的支出。 “今天我们的贡献比我们在奥运会上所做的还要多,我们是该地区的经济驱动力。”
佐治亚理工学院休闲运动中心并未停止发展壮大。 中心拆除了游泳馆顶层多余的观众席,新建了一层跑道和篮球馆,还建有室外中心、外展训练基地,并开展了水肺潜水项目。 今年晚些时候,位于健身中心的攀岩墙也将搬到室外新扩建的场地。
当然,中心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挑战。 20多年前安装在游泳池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奥运场馆楼宇自控,以最环保的方式调节游泳池的水温。 它是当时美国使用太阳能技术最先进的游泳池之一。 然而,经过20多年的使用,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已经“寿终正寝”,维修重建成本相当高昂,目前已全部报废。 “我们的董事会正在讨论是否继续使用太阳能供暖。” 按照迈克尔的预测,改造的可能性很小,中心很可能会改用电供暖系统。
制图:蔡华伟
《人民日报》(2017年6月23日第23版)
很久以前,我们充斥着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等词汇,但你知道它们神秘面纱下隐藏着哪些有影响力的技术吗? 今天我们熟悉的影视剧纪录片等你开始揭开智能建筑的神秘面纱。
最强大脑的运作——楼宇自控系统
无论是《澳门风云2》中操着纯正四川话的白痴,《钢铁侠》中斗嘴逗趣的贾维斯,还是《大英雄6》中温暖治愈的大白,他们体内的血液智能管理芯片让他们智能管家更懂主人,帮助主人掌控家园、监测异常、提供生活服务,甚至对抗敌人。 同样,现代智能楼宇也离不开管理楼宇的智能管家——楼宇自控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对整栋楼内的设备和环境进行全面监控。 只要它存在,所有设备都可以自动运行和调整,相当于人脑的存在。 楼宇自控系统通过对中央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的集中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楼宇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维护和运行成本和其他系统。
智慧的爆发——智能照明系统
已经能够像人类一样深入学习和思考,并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和预测,成为打败人类围棋的顶尖棋手。 可以看出,人类在创造的时候,开始更多地思考一个产品楼宇自控系统八大监控内容,如何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如何通过自我学习和工作逻辑自动调整。 例如,照明系统已经开始具有自动统计和自动识别功能。 、行为分析等高智商功能。
在智能照明系统中,可以结合人体感应传感器和日光传感器,实现人体感应控制、光线感应控制、定时控制、场景预置控制等,从原来的光控、声控系统到实现区域局部感应发生变化,当人进入该区域时,感应装置会将参数上传至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室内照明。 当无人使用该区域时,照明会自动关闭并使用自然光以减少能源消耗。 由此可知,在LED照明中加入L-DALI照明控制系统,可以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提高照明效率,从而实现建筑的绿色节能降耗。
解放体力和脑力-房间自动化系统
随着一部部影视剧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主演们花哨的炫富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最让人向往的不仅是那辆独一无二的豪华豪车,还有主角居住的智能别墅。 当他回到家时,窗帘会自动拉开并慢慢拉开,灯光会自动调整到适合人眼的模式。 舒缓的音乐在耳边轻轻流淌。 如果投入到工作中,还可以把整个家变成办公空间,触摸大屏,灯光效果理想……这样的现代智能化场景,智能楼宇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