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无锡,何以有揽明月下五洋的雄心?(组图)
时间:2023-02-09    

一场为期6天的深空深海展,在万亿GDP的城市引发了超乎想象的震撼:

远远的看到展厅蓝色的大门,陈悦激动了起来。 当她看到月土的水晶容器时,她矮小的双脚跳了起来。 爸爸把她抱起来,把这个宝贝小东西看得一清二楚。 看着展品,她高兴地说:“这是我离月球最近的一次!”

5月15日周六,开馆前一小时,无锡博物馆前排起了长队。 尽管气温如此之高,但观展的队伍依然长达数百米,成为开馆以来最大的客流。 总有一天——人们要趁着休息日,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5月12日,作为无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活动,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开幕。 这是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成果首次在无锡展出。 这是深空和深海两个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首次“同台亮相”,包括月球土壤、嫦娥五号返回器和“蛟龙”、“深海”等珍贵天体。 “勇士号”、“奋斗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等高仿真模型,让无锡市民体验到月球与深海的“最近距离”; 一批前沿科研成果的亮相,让人感受到国家无锡的硬核实力和无锡的产业身影。

深空深海展以最恰当的方式,让这座城市重新审视自身气质和产业定位——湖湾城市也可以眼里有星辰大海。

创新引领

摘取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据不完全统计,无锡已有100多家企业深度参与到嫦娥五号和“奋斗者”的核心研制任务中。 无锡为何有抱明月下五洋之志?

无锡是中国轻工业重要中心,实体经济是其一贯优势。 作为民族工商业和乡镇经济的发源地,这里汇集了中国最具活力、最乐于钻研的科技企业家。 航亚科技董事长严琦评价说:“无锡的企业家能把产品做到极致,因为他们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技术研发上。”

无锡卫星楼宇自控质量服务_无锡纽曼自控设备公司_无锡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航亚科技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已批量应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搭载的飞跃发动机上,实现发动机关键部件进口 去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带来诸多惊喜在疫情重创航空业的大环境下走向市场。 创新是航亚一贯的理念。 从他们诞生之日起,他们就立志要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 他们聘请了以色列专家团队作为技术顾问无锡卫星楼宇自控质量服务,打造航亚的专业化。 同时,他们将自动化制造与数字化检测技术相结合,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多智能系统的集成。

此前,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收到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设备部的“感谢信”,感谢其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做出的贡献。 深耕航天领域数十年的远东电缆,为火箭发射提供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的电缆。

深空深海展集中展示了重大科技成果和尖端技术,无锡凭借科技创新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行业中独树一帜。

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领域,特别是叶片制造领域,无锡形成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在航空航天配套件领域,派克新材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为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提供环形锻件的企业之一。 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卫星提供产品支持,参与多项国际合作。

在公海之外,无锡还有一批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行业影响力和自主技术的企业。 扬子江造船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 不久前,旗下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荣登2020年度江苏省创新型企业100强榜单。中船澄西产品涵盖三大船型及特种船市场。 华西海工、东舟造船、黄山造船等一批“小巨人”企业,让无锡在深海产业“争千帆”。

手牵手的庭院

助力地方产业体系向高端攀登

海天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是因为它标志着人类所能达到的深度(高度)。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就是创新可以达到的高度。 无锡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当地科研院所的帮助和从中汇集的人才。

5月22日,深海技术太湖实验室正式揭牌。 实验室以无锡总部为中心。 “十四五”期间,将在无锡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转化中心,是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的载体,也是高端人才的“聚合器”。 “到2025年,专业人才达到4000人。” 无锡市科技局相关人士介绍。

届时将有2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创新平台、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无锡核心区科技创新背景一目了然。

无锡江森自控有限公司_无锡纽曼自控设备公司_无锡卫星楼宇自控质量服务

目前,无锡在海洋装备综合性能保障和新装备总体设计与技术开发领域拥有世界前三的科研力量。 太湖之滨,中船七百零二院、七百零三院无锡分院、中船远洋勘探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齐聚,让无锡的海洋产业更加坚实; 11个省级技术中心吸引了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省级双创计划提升了科研创新水平。

与科研院所的密切互动,助推了无锡相关产业的发展。 落户无锡近十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帮助涡轮叶片等企业解决技术瓶颈,还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企业。 无锡的产业基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转化。 此次亮相无锡的月球土壤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月壤自动包装装置由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510航天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 无锡鸿锐是航天科技510研究所的控股子公司,专注于真空应用领域,形成了光学薄膜和功能薄膜两大核心产品。

未来布局

在深空深海获得增量发展

如何预测千里之外的台风方向? 偏远地区如何进行气象观测? 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也是无锡展示产业实力的一个窗口。

作为国内海气综合探测技术的领先者,无锡航天气象新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机载滴落式北斗探空仪。 去年8月,中国气象局选用大型无人机对第3号台风“森拉克”周边云系进行CT式“扫描”。 带入目标空域指定高度,在万米高空发射30多台北斗探空仪,将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重要观测数据传回地面。

未知的深海也充满了机遇。

“芯片是灵魂,工业软件是灵魂,它们共同构成了产业的灵魂。” 中船奥兰托总经理冷文浩说。 在“蛟龙”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中,潜水器下潜前的工业模拟试验也由奥兰托设计的软件完成,“确保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海洋勘探装备相当于海洋领域一切水下活动的“眼睛”和“耳朵”。 如今,海鹰雅科已在海洋探索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自主研发的中远综合资源调查船使用的部分水下探测设备来自海鹰佳科。 总经理张蓉蓉表示,更好地将技术转化为民用领域,是公司正在探索的事情。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深空和深海这两个重要的战略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吸引了上海、深圳、苏州等众多“万亿”城市的关注。 而无锡,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海天梦,无疑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无锡市工信局相关人士表示,与5G通信、集成电路、北斗等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将为无锡未来在航天、深海产业发展上提供更多增长点。

日月开新元,人间又一春。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 面对新冠疫情起伏不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吉林省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长期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支撑作用,牢牢支撑高质量发展底盘。

去年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899个,同比增加387个。 争取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698亿元,支持679个重大项目建设。 1-11月,全省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15.7%,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8.5%。

与趋势相反,所有亮眼的数据共同描绘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这背后,是有力措施的有效落地,是政府和企业的全力推动,是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提供的硬核支撑。

“现在创业,网上提交材料,网上审批,自己打印营业执照,省时省力,太方便了。” 近日,市民刘女士在长春新区“创业服务区”的智能审批一体机前,拿着“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连连点赞.

广大商界群众的亲身经历,就是营商环境改善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吉林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未完成的工程”,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实施“放管服”改革,“最多一次”,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源源不断的“活水”。

10663个热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112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办理”;

统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电子证照跨区域、跨部门应用,已生成上线土地利用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20种电子证照、电子证书22400份;

打造“集事办”移动应用品牌,移动应用500余款;

吉林网络楼宇自控创新服务_自控楼宇冷热源系统_深圳市中联创新自控有限公司

根据去年9月国家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综合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结果,吉林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正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

跳跃的数据、跳跃的指标,成为吉林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写照。

海阔鱼跃,林茂鸟常栖。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中,吉林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难题,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快推进。

颁布实施《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落实营商环境整治行动,为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环境。

推进行政检查和执法备案管理改革,综合运用自主研发的“行政检查和执法备案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行政检查执法全过程、全链条电子踪迹。

完善监管网络,在全省聘用近万名营商环境监管员,设立数千个企业监测点,实行动态管理和激励约束,真正让营商环境问题无处遁形。

打造“长春智慧法制区”,根据企业不同的法律服务需求,量身打造全链条、全要素的服务平台,为企业的繁荣保驾护航。

自控楼宇冷热源系统_深圳市中联创新自控有限公司_吉林网络楼宇自控创新服务

建成吉林省营商环境智能化管理平台,24小时自动、及时处理社会各界投诉举报。 截至去年底,平台共受理各类营商环境问题4349件,办结4294件,办结率98.74%。

优良的营商环境激活了全省项目建设的“一潭泉水”。 回首2022年,“项目建设”这个关键词贯穿工作始终,成为突出的全年工作主线。

去年2月28日,全省春季项目密集开工。 省委书记景俊海下令开工建设。 全省67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竞相开发,拉开了全年项目建设的序幕。 全年发展开门红,开了个好头。 去年4月吉林网络楼宇自控创新服务,吉林省发布《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 去年8月,吉林省“大水网”建设全面启动。 去年10月,“氢驱动吉林”行动正式启动,大安风光绿色氢氨合成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 去年11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助力吉林石化乙烯产能和化工规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进入冬季,沉白高铁、长春地铁6号线继续克服低温天气,长春都市圈高速、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持续推进。

从大道至简,勤奋是关键。 在营商环境提供的坚实保障下,坚持项目为王,聚焦大项目,抓大项目。 生长。 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中,一条通过重点项目建设锚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亮线逐渐清晰:

布局新能源——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启动。 “山水三峡”“山水三峡储能”工程加快推进。 “冀电进京”特高压工程纳入规划取得重大进展。 吉林电网建设项目密集开工。 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同年产品下线;

落子高端制造——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国家级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化纤6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 “长春光谷”、光电信息产业园、CMOS高端图像传感器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聚焦优势产业——加快实施88个医疗卫生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192.2亿元。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P3车间顺利获批,建成东北三省唯一一家企业型P3实验室。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众多重点项目的详细勾勒之后,一幅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吉林画卷”悄然展开,生动描绘了吉林省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东风吹起,扬帆起航。 随着2023年大幕拉开,吉林省将以更多精力、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转化项目潜力,以发展动能,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