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绿地安徽党委积极探索内外联动党建工作机制,以服务大局为中心,着力抓党建工作,外塑形象,内提素质,不断放大红色辐射党建对商务办公工作的影响。 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绿地中央商务区 高二辰供图
合肥绿地中心D座作为区域超高层地标,围绕事业部党委工作要求,用红色引领、推动发展,打造党建会议室。 为“对外”合作形势提供活动场所,为今后入驻企业、党组织的互联互通提供交流平台。
合肥绿地中心D座党建文化展示厅。高二臣供图
实地投资强化服务功能
作为全球第17个绿地中心,合肥绿地中心D座紧紧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三项基本原则,致力打造党建新阵地,即将正式开业开启合肥商贸对话世界的新时代。
围绕绿地中心商圈,合肥绿地中心D座党建会议室,为后期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新窗口”、民主决策的“议事厅”、社情民意的“采集站”,企业活动的“新家园”。 .
绿地中心D座。高二臣供图
整合全球资源,提供定制化企业服务
时至今日,综合办公仍是创业者刚需的办公模式,写字楼租赁市场也在不断升温。 因此,绿地安徽企业服务平台推出的几项服务项目也很受欢迎:短期办公室租赁、集中会议室等服务——方便员工沟通,团队高效协作; 远程高清视频会议服务——既为应对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优质的会议平台; 企业配套服务——有利于增强员工就业意愿安徽网络楼宇自控,从而增强企业“底子”的稳定性。
此外,绿地安徽企业服务平台以其强大的资源聚合能力,率先整合全球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商务平台,为企业搭建资源整合平台,聚焦世界趋势和观点,创造良好的通讯环境。 为优秀企业家提供学习和提升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障。
继续加大产业引进力度,做大做强产业经济集聚区
合肥绿地中心D座定位为区域性总部经济。 主要介绍律师事务所、互联网、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行业龙头企业。 产业链让企业充分享受高端商务写字楼带来的产业集聚优势,带动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壮大绿地中央商圈经济集聚区。
未来,绿地安徽将继续坚持“想政府所想,服务市场需要”的发展理念,将建设党建工作与服务楼宇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和服务作用,助力合肥未来企业事业发展。 (戈尔兴)
智慧引领,“惠山制造”再创辉煌
实施新的治国方略
推进“两会一高”新实践
“在‘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问题上,跨过就是天堂,跨不过就是悬崖。辉山的企业家要有计划、有决心惠山区电力应急楼宇自控,努力做好这件事。”主动出击,他是市场时代变革的引领者。” 1月13日,在无锡市惠山区召开的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创建推介会上,惠山区委书记吴忠林大声讲话,现场300余名企业家受到热烈欢迎。热情的。
制造,曾经承载着惠山区的光荣与梦想——以乡镇工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从惠山起步,“44万”精神的光芒照亮了“中国制造”从无到有、从弱者到弱者的漫漫征程变得更强。 然而,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实体经济疲软的现实,以改革创新着称的“辉山制造”一度遭遇转型瓶颈。
焦虑之际,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为“惠山制造”“二次创业”打开了机遇之门。 2015年,惠山区在全省率先提出“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智能制造地方标准,成立了省内第一个智能制造服务联盟。省。 在一揽子引导政策中,有一项尤为诱人: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区委区政府将按企业智能化装备投资的15%给予奖励和补贴。
在此指引下,惠山区一大批企业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转型的洪流。 华光汽车投资392万元上马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每年节省人工成本72万元; 锐科电气自主设计智能电机生产线,单位时间产量提升2倍; 欧派家具实现计划排产、装备集成与制造三大系统智能互联,让“柔性定制”成为可能……截至去年底,惠山区已成功培育智能制造项目57个,智能装备20个(产品)、10条智能生产线、3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个、智能工厂3个,数量居全市首位。
如今的辉山,很多工厂里很多笨笨的设备已经被“聪明会思考”的机器人所取代。 代表全球智能产业最先进水平的“指尖工厂”也在辉山展现得淋漓尽致。 外貌。 走进无锡戴卡车轮制造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只闻机器声,不见人影”。 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努力地工作着。 一块铝锭进入生产线,10 秒后它作为成品轮毂出来。 “智能化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几何级提升远超想象。” 戴卡集团董事长戴祖军介绍,去年10月29日,戴卡集团投资近7亿元,年产240万件智能轻量化车轮。 生产线建成投产,就业规模由原来的600人减少为260人,人均劳动生产率由每年4500套提高到10000套。 投产不足3个月,戴卡已实现毛利4000余万元。 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25亿元。
“在辉山,智能制造已经深入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的制造全生命周期,企业转型发展抓住机遇,‘惠山制造’必将赢得未来。” “ 惠山区区长李秋峰介绍,2016年,惠山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9.3亿元,增长7.7%;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增长1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5%。 与此同时,该地区的制造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冶金从67%下降到28%,高端机械从17%上升到35%,电子从6%上升到16%, “惠山制造”变“惠山制造”,“惠山智造”转型趋势已经显现。
惠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唐晓旭表示,今年,惠山区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编制了《智能制造新三年行动计划》。智能制造”。 未来三年,我们计划培育200家智能制造创新示范企业,完成智能制造投资10亿元,在全市、全省率先建设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
“新三年行动计划”和一大批智能化改造的成功典范,吸引了惠山区众多创业者的目光。 今年年初,在传统家纺行业深耕12年的无锡万斯集团果断将智能制造升级作为未来核心发展方向,拟投资1.5亿元打造首家行业一流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董事长万勇感慨地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重拾辉煌、再创辉煌、赢得未来’的目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
通讯员肖志奇
本报记者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