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长春“智”造,“吉林一号”中国骄傲
时间:2023-03-01    

“吉林一号”长春“巧”造,“吉林一号”是中国的骄傲。

在吉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示馆。 在长光卫星展区,总书记仔细观看长光卫星产品,询问“吉林一号”发射情况。

难忘时刻——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我国首颗自主研制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空间遥感在我国的应用我国在该领域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实现了全省人民的飞上天空的梦想。 同时,也标志着我省在高新技术、通信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进入全国和世界先进行列。

2015年推出 一箭四星

从“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到“厚积薄发、厚积薄发”,“吉林一号”创造了多项第一,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吉林省、长春市31颗在轨卫星 这张“金名片”的背后,是长光卫星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是党中央和各省市大力支持的结果。

吉林省、长春市高度重视和抓紧发展长光卫星企业和“吉林一号”,并将其纳入省、市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长春市依托长光卫星企业,大力发展航天信息产业。 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长光卫星企业和“吉林一号”扶持力度,航天信息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光卫星作为东北地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在长春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前面,树立榜样。 近年来,长春市相继出台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和规划,打好工业稳增长攻坚战,引导和促进企业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实施科技创新,着力优化企业服务,全方位支持长光卫星打造集卫星研发、生产、测试​​、运控、遥感信息开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使长光卫星成长为领先的卫星制造商。东北地区唯一、吉林省第一家“独角兽”企业,为长春航天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激烈的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吉林一号”作为长春市和吉林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担当”,正不断释放着无限活力。

长春市一直在努力守护“大国工程”,护航“国之重器”,弯腰抓服务,锚定需求解难题,推动航天事业发展。

飞九天抱月,抱星海。

长春以拥有“吉林第一”为荣吉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统筹长光卫星发展,全心全意服务。

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吉林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从此,长春人与“吉林一号”结下了不解之缘、深情厚谊。

长春市委、市政府在“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和“吉林一号”高分03D系列卫星成功发射的贺信中表示,“吉林一号”创创国际航天发射新纪录,充分彰显长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节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新科技成果。 为确保实现“第一”目标、加快推进新时代长春全面振兴,做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作出更大贡献。

“吉林一号”正迈向星辰大海,长春人民倍受鼓舞。 强化服务、办实事、助力发展,长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助推航天信息产业腾飞腾飞。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搭建桥梁

将航天工业推向新纪录

吉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_服务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_深圳市中联创新自控

但是看看它来的那条路,绿绿的。

作为高科技制造企业,长光卫星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5年11月4日,由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的“吉林一号”卫星影像数据应用推广交流对接会,是长春市委、市政府支持“吉林一号”的具体实例。

2014年1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的长光卫星正式成立; 2015年10月7日,公司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一组卫星成功发射,创造了研发团队四星发射的历史; 2020年9月,“吉林一号”高分辨率03卫星“一箭九星”成功发射,创造了我国航天海上发射的记录。 新纪录也拉开了“吉林一号”卫星星座高速建设的序幕……

长期以来,为将长光卫星的硬件和数据服务推向国际市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春市工信局竭尽全力。 为助力“吉林一号”卫星影像数据应用推广,长春市工信局积极帮助长光卫星组织召开应用对接会。 多人参与对接交流,有力推动了“吉林一号”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推广。 此次对接会针对性强、成效显着,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支持“吉林一号”的务实精神。

长光卫星不负众望,为吉林省长春市和中国赢得了诸多荣誉。 “吉林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以省名发射的自主研制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星载一体化”商业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米级卫星。高清动态视频卫星也是国内首颗成功的智能在轨成像卫星,也是国产CMOS的首次在轨技术验证。 它的成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林、水利、交通、环保、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 例如,作物生长动态监测、交通流量监测分析、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都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生命是相连的。

据介绍,作为长光卫星在建的核心项目,“吉林一号”星座由138颗涵盖高分辨率、大宽度、视频、多光谱系列的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组成。 通过协调用户需求,先后为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高效优质的遥感信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长春市委、市政府不断拓展帮扶长光卫星的视野。 2019年,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长光卫星产业发展,组织长光卫星技术负责人来深圳进行专项对接考察,并与深圳光电信息、国产CMOS研究与验证合作航空航天领域企业,基于长光卫星数据的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与验证与应用。 项目对接深圳天际卫星通信、中原智人、洲际航海、柔宇科技、和平伟业投资洽谈。

长春市委、市政府对长光卫星的帮扶更加精准。 2020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吉林一号”卫星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我省卫星遥感数据示范应用,长春市工信局一号”星座服务需求调研,组织市级10多个部门对接长光卫星公司,满足卫星遥感数据需求。

长春市委、市政府对长光卫星的帮助是“体贴”的。 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对无人机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形成了《长光卫星无人机需求调查报告》和《关于长光卫星无人机需求调查报告》的销售情况报告广卫星无人机需求与合作需求”将长春市对无人机的需求反馈给长光卫星,帮助长光卫星对接有无人机需求的部门和企业。

宽带星环境测试

精准服务

助力航天信息产业书写新传奇

长春市委、市政府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为目标,积极提供精准服务,大力推动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新时代的新传奇。

大家划着大船。 2016年8月10日,在长春市委、市政府和长光卫星的共同努力下,整合高校、企业、金融机构资源,航天信息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该联盟由长光卫星牵头,由27家企业、2所重点大学和8家科研院所组成。 旨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突出主导产业发展重点。 针对技术问题,充分发挥联盟中介服务功能,搭建“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开展联合研究,搭建平台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带动国内外新兴产业长光卫星金融、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集聚,将促进技术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和产业链,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

长春市工信局积极帮助长光卫星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 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要素在投入产出中的比重,由加工装配向“制造+服务”转变,从单纯卖产品到卖“产品+服务”,延伸和升级产品价值链,增加全要素生产力、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长春市积极引导长光卫星不断探索信息增值服务模式,围绕核心产品不断整合能够带来市场价值的信息增值服务,实现由传统的提供制造产品向融入产品和服务的转变。信息服务元素。 以产品和信息服务为中心。 在长春市的大力帮助下,2017年,长光卫星公司“吉林一号”应用服务项目被评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

在长春市的助力下,长光卫星的快速发展一帆风顺,有力推动了我省航天事业的异军突起。

航天信息产业园一直是长春市重点扶持的重点项目。 2015年以来,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多次到航天信息产业园考察,积极跟踪项目进展,了解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情况。 积极帮助协调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产业园起步阶段比较困难,长春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7年长春市为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200万元,2018年增加到1200万元。据了解,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是产业专项资金最多的项目。长春市发展,是其他支持项目的17倍,支持力度空前。

对吉林航天信息产业园的支持,带动了机械制造、光学制造、光电传感技术和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 目前,项目上游有200多家企业配套生产相机反射镜、卫星姿态轨道控制部件、相机结构件、CMOS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部件; 项目下游有30余家政府、大学、院校。 科研院所和近百家企业依托其进行遥感信息开发。

“积步成万里”。 长春聚焦“吉林一号”,做好服务、做精、做细,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贡献应有的引领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

吉林一号星座图

多管齐下

培育航天产业赋能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活力源泉。 既可以振兴传统产业,又可以加快新兴产业的壮大。

在长光卫星发展的这些年里,长春市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发展航天信息产业,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长春市正在加快实施“小卫星+”工程,以“吉林一号”卫星为重点,推动长光卫星遥感数据在国土资源、农林水利、气象、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等领域。

长春市以航天信息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引进成熟配套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吉林一号”品牌效应,不断拓展卫星应用领域,推动形成形成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春市仍将全力支持航天信息产业园发展,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开辟航天信息产业新路。发展卫星及应用产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吉林一号”卫星在全国的成功绝非巧合。 正是长春市委、市政府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提供了点对点的服务,才让长光卫星等“独角兽”企业在长春绽放光彩。 闪耀。

长春市委、市政府服务走出吉林。 2019年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帮助长光卫星公司与新疆协调做好公司在疆科研工作,研讨科研项目实施和应用示范推广工作。结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新疆的深入合作,为拓展航天信息产业应用市场提供了助力。

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服务是实实在在的。 2020年,长光卫星公司在航天信息产业园内的厂房办证受阻,延误了公司的上市进程。 为做好服务工作,长春市工信局协同长春新区管委会,积极帮助长光卫星做好产权证办理工作,妥善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长春市将结合企业实际,继续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十四五”期间,将把做强航空信息产业作为新的担当,继续助力打造“千亿级”航空信息产业集群,加快长春新一轮全面振兴。时代。

星平野,月涌江流。

用汗水谱写的壮丽交响曲。 如今,长光卫星已发展成为集卫星研发、生产、发射、运营、应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商业公司。 长光卫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省市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推动长光卫星公司发展,长春市用情、用心、用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务工作,有力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切实的举措,全心全意帮助企业发展,长春市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像长光卫星一样,在吉林大地上熠熠生辉。

人造卫星就像被送入太空的智能眼睛。 从农林生产到智慧城市建设,商业航天让人造卫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接地气。

说到我国的商业航天,就不能不提“吉林一号”。 经过多年发展,“吉林一号”卫星数量已增至16颗,其中吉林省亚米图1幅每年更新4次,全国5米多光谱图1幅每年更新4次吉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1幅全国亚米级地图一张,一年更新两次,全球5米级地图一年更新一次。 可为农林生产、环境监测、智慧城市、地理测绘、国土规划等各个领域提供优质的遥感信息和产品服务。 “吉林一号”研制单位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已成为我省高新技术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第一代“吉林一号”卫星重420公斤,而当时其他同型号卫星重约700公斤。 经过5年的发展,在各项技术指标不下降的前提下,“吉林一号”卫星单颗重量现已减至40公斤,制造成本也由原来的8000万元降低到800万元。

搞商业卫星,性价比就是竞争力。 “一颗卫星的综合成本包括制造、发射、地面站建设,以前这些加起来一颗卫星至少要1.5亿元,但通过不断创新,我们现在只需要1500万元。市场极具竞争力。进步很大。” 长光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洪光告诉记者,“在参与项目招标时,我们的卫星制造周期较短,制造成本和整体报价较低,这自然是“深受客户青睐。一些国外企业的最终报价甚至比我们贵几倍。”

中联自控创新_吉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_楼宇维保服务品牌

成本的大幅降低,直接推动了长光卫星星座的建设进程。 为将创新成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长光卫星积极推进星座建设,通过卫星组网提高覆盖速度和数据应急响应速度。 它不仅会造卫星,还会用卫星。 两者形成良性循环,确立了长光卫星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到今年年底,我们将有28颗卫星在轨;2021年,我们将完成60颗卫星组网,提供更丰富的遥感信息服务。” 贾宏光告诉记者。

长光卫星一直致力于推动商业卫星应用的普及。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买卫星、租卫星,也可以只花几万元租一个镜头。如果选择数据库中已有的影像,一平方公里的卫星影像只需支付45元。”就拿房地产规划来说,你可能只需要花几百块钱,就能准确掌握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绿化率和交通状况。 贾宏光介绍。

吉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_楼宇维保服务品牌_中联自控创新

无论是降低卫星制造成本,还是描绘星座建设蓝图,技术创新都是根本动力。 “创新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也是我们立身之本,已经充分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贾宏光说,“我们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约占公司销售收入的30%。”

人才是创新之本。 长光卫星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有员工总数451人,其中80%以上的博士、硕士毕业于985高校和中科院。

在贾宏光看来,引进人才的同时要留住人才。 除了丰厚的薪酬待遇,企业还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 此外,长光卫星为员工制定了每年不少于40课时的专业培训计划,今年增加到60课时,让人才在工作中获得学习机会,不断成长。

同时,公司对创新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员工在合理范围内大胆试错,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适宜的土壤。 (记者 许慕琪)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