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液位控制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液位控制器,大致可分为无线电台和GPS两种。 对于不是很熟悉的客户,会问无线液位计是不是指遥控?
是的,大概10公里以内,而且近距离也可以控制。 水位无线控制系统不仅可以监测水位的变化,还可以自动控制水泵的启停。 水位远距离无线测控系统无需挖沟、无需布线。 只要在水池中安装一个水位监测开关楼宇自控液位开关,接上无线开关发射器,接上电源或利用太阳能给无线发射器供电,就可以实现山地水库。 ,高水塔水位无线监测功能。 不仅如此,无线液位控制器的优势也相当突出!
无线液位控制器优点:超远距离无线电传输。 无线传输距离大于3-5公里,可设置中继器实现无障碍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以上; 山上水池附近也可无电使用。配备太阳能供电系统,山上无电时可利用太阳能供电
无线液位控制器是远距离液位控制器。 如果山上没有电源,可以用太阳能供电。 ,配备大容量太阳能电池,具有强大的持续工作能力。 一次充足电可连续为系统提供连续阴雨天6天的工作电力。 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南北纬65°的地区使用。 水库水位遥测,2公里,2011年,针对山区水库液位遥控应用,无线水位遥控方案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点对点等设备布置和控制方案点对点开关量信号无线变送器点对点4-20mA变送器信号无线变送器。
1.确认电缆的张力
当电缆两端有多余部分时,应剪成所需长度,不要卷起来捆扎。 电缆接头处未缠绕的线段长度不应超过2cm。 太长会造成更大的近端串扰。 在进行认证测试时,NEXT近端串扰不能通过。 在接头处,电缆的外保护层需要压在接头内,而不是接头外。 因为当电缆被外部拉动时,受力的是整根电缆,否则受力的是连接电缆的金属部分和连接器,这会使连接器和模块之间的端接不稳定。 电缆布线施工时,对电缆的拉力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在9公斤左右。 请与电缆供应商确认张力。 过大的张力会破坏电缆对的对称性。
2、接线技巧要规范
有些施工人员打线时,不按照568A或568B的打线技巧,而是按照1、2线打白橙,3、4线打白绿,5、6线打白和蓝色,7 和 8 线是白色和棕色。 这样的线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保证线路的畅通,但是其线路指标很差,尤其是近端串扰指标特别差,会导致严重的信号泄露,造成上网困难和间接中断。 因此,项目经理一定要提醒生产工人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3.有抗干扰的方案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电缆尽量采用钢管,主干电缆的敷设尽量采用桥架。 它们之间的接地跳线起作用。 我们在此类管道中敷设非屏蔽电缆和大对数电缆,可以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减少外界干扰对综合布线系统信号传输的影响,弥补非屏蔽布线系统的不足。
4、线槽最好安装在天花板上
安装线槽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 线槽尽量安装在楼道的天花板上,各房间的支管应适当集中在检修孔附近,便于检修。 集中布线施工应在楼道吊顶前进行,既减少了布线工时,又便于保护已经磨损的电缆,又不影响室内装修。 一般楼道在中间位置,平均走线距离最短,节省线缆成本,提高综合布线性能(线路越短,传输质量越高),尽量避开走线槽进入房间,否则不仅浪费电线,而且影响房间装修,不利于日后维护。
5、区分大对数线的线序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连接25对或100对大对数电缆的问题,不易区分。 在这里,我们会为大家提供简单的参数。 以 25 对电缆为例。 电缆有五种基本颜色,顺序为白、红、黑、黄、紫,每种基本颜色又包括五种颜色顺序,分别为蓝、橙、绿、棕、灰。 即1到25的所有线对顺序为白蓝、白橙、白绿、白棕、白灰……紫蓝、紫橙、紫绿、紫棕、紫灰。
100对电缆以25对电缆为例进行说明。 100对电缆用蓝、橙、绿、棕色带分成四组,每组25对,每组按上述方式缠绕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区分出100对。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110配线架的端子上做一一对应了。 管理室和机房之间只要采用相同的总布线顺序,然后做好线缆识别工作,就可以方便地用于传输。 电话接通了。
1、系统结构设计
一般楼宇布线系统采用光纤-UTP铜缆混合方案。 考虑到建筑群的结构和多模光缆、双绞线支持的最远距离,设置了一个计算机中心机房,其他各栋楼分别设置了一个楼宇配线室。 楼宇配线间与楼宇配线间之间的数据骨干系统采用六芯室外多模光缆连接,可支持传统以太网、令牌环、100Mb/s快速以太网、FDDI、622Mb/s的连接ATM、多兆位高速以太网等应用,水平子系统布线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最高可支持ATM和带宽图像应用,能更有效地降低串扰干扰,使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更高效更清晰有效。
2.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空间子系统为用户提供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标准信息口,实现信息口与设备终端的匹配连接。 这部分主要包括跳线、软线等非有源器件。 数据部分采用(RJ45-RJ45)超五类压接跳线。 每个信息插座应支持以下终端设备: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传输等。
3.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插座到地板布线设备、地板布线设备和跳线的电缆或光缆组成。 信息插座是 RJ-45 标准。 每根数据水平双绞线的长度不应超过90米。 水平双绞线从房间内的信息点引出,分配到相应的楼宇配线柜。 整个布线以星形拓扑连接。 其敷设采用PVC线槽安装。
4.管理子系统
管理人员应对机房、接线室和工作区内的配线设备、电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标识和记录,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大型布线系统宜采用计算机管理,简单布线系统应按图纸资料管理,记录应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
2)每根电缆、光缆、配线装置、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都应给予唯一的标记。
3)配线设备、电缆、信息插座等硬件应有不易脱落、不易磨损的标志,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图纸。
4)光缆和光缆的两端应标有相同的编号。
5、机房子系统
整栋大楼的主设备间(计算机中心机房)主要放置主配线柜、网络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楼层之间设置配电线路。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有的布线设备和网络设备都必须放置在机柜内。
机房(机房)环境要求:
1)温湿度要求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备和元器件的温湿度要求,机房安全等级执行B级。即温度12-30摄氏度,相对湿度35 %-70%,温度变化率为
2)隔热、防尘、防火、抗静电要求
这些因素都会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使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应考虑机房装修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 地板建议使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墙面使用防火涂料或金属塑铝板,天花板使用金属吊顶。
3)照明要求
机房距地面0.8m,照度不低于200Lx。
4)供配电要求
机房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频率:50Hz; 电压:380V/220V; 建议提供独立电源。
6.(垂直)干线子系统
干线系统是指从主配线柜到地板配线柜的电缆。 由于本综合布线系统中没有额外的楼层配电室,因此不考虑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7. 建群子系统
复杂的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综合体中其他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 它是整个布线系统(包括传输介质)的一部分,支持提供建筑物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包括铜线、光缆等。
八、机房建设要求
1)房屋净高:3.0米。
2)建筑物地面采用活动式防静电地板(),离地高度为300mm。
3)楼顶采用T型亮面铝合金龙架和微孔铝天花()吊顶。 吊顶距离活动防静电地板3.0米。
4)中心机房新风送排风采用换气扇方式。 预留的换气扇孔安装在距地面3.5米的高度。
九、机房工作环境要求
1)温度、湿度和空气含尘浓度要求
开机时室内温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
A级 B级
夏天冬天一年四季
温度(℃) 23±2 20±2 18-28
相对湿度(%) 45-65 40-70
温度变化率(℃/h)
关机时,室内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
A级 B级
温度(℃) 5-35 5-35
相对湿度(%) 40-70 20-80
温度变化率(℃/h)
开机时,主机房温湿度按A级执行,基础工作室可按设备要求执行A、B级,其他辅助室按工艺要求确定;
主机房空气粉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应小于18000个。
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和静电
在计算机系统关闭的情况下,在操作者位置测得的主机房噪声应小于68dB(A);
无线电波的干扰会影响许多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电脑工作属于弱小信号,对干扰极为敏感。 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抗干扰处理——接地或屏蔽,以防止工作环境中的无线电波干扰场强,频率为0.15-时,应低于126dB;
工作环境应防止永久磁场或电磁场干扰,其值不应小于800A/m。 为此,计算机等设备的摆放位置与变电站等高压设备的距离应至少保持5M;
主机房地面和工作台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 主机房绝缘子的静电势不应超过1kV。
3)机房接地
根据国家标准2887-89《计算机站接地技术要求》,机房宜采用以下四种接地方式: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直流工作接地可分为直流接地悬空和直流接地直接接地两种。 从安全角度考虑,直流地应直接接地;
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中心机房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和防雷地共用一套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小于1Ω。
4)机房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
机房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机房顶棚安装火灾自动探测器,采用均匀分布方式,每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为10-15平方米;
火灾自动探测器采用感烟探测器;
根据机房情况,机房灭火系统设置二氧化碳或卤化物固定式灭火系统。
5)通风要求
为保证中心机房不断补充新鲜空气,不断向外排出旧空气,需要在中心机房安装换气扇。
6)维修电源注意事项
根据相关要求,中心机房各房间和各楼配线间应安装交流220v维修电源插座。 电源插座安装高度距离活动防静电地板300mm。
10、系统屏蔽与接地
1)屏蔽作用
当综合布线系统周围环境存在电磁干扰时,应采取屏蔽措施抑制电磁干扰。 电缆是电缆干线的主发生器和主接收器。 作为发电机,它向太空辐射电磁噪声场; 敏感的电视、计算机、通信系统和数据系统通过它们的天线、互连线和电源。 线路接收到这种电磁噪声。
屏蔽系统最基本的用途是保证布线系统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的传输性能。 这里的干扰包括两部分:降低电磁辐射,即降低布线系统本身辐射的能量。 并提高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 具有单独屏蔽线对的电缆还能够减少线对之间的串扰。
为了消除干扰,除了要求屏蔽层不连续外,还要求屏蔽系统必须达到完全连续的360度完全屏蔽。 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需要处处屏蔽。 首先,如果任何一点的屏蔽不能满足要求,势必会影响系统的整体传输性能。 对于地线和点对点连接,这个要求很难满足。 由于信息插孔、跳线等很难做到屏蔽,因此,采用屏蔽并不能完全消除电磁干扰。 此外楼宇自控布线要求,屏蔽层接地点之间的电压差会引起接地噪声,如接地电阻过大、地电位不平衡等。 这样,传输系统中的两点之间就会产生电位差,进而在金属屏蔽层上产生电流。 这时屏蔽层本身就成为最大的干扰源,导致其性能远不如非屏蔽双绞线。
对于屏蔽系统,光有金属屏蔽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正确、良好的接地系统,才能有效地把干扰引入大地,从而保证信号安全可靠地传输。屏蔽系统。
2)接地方式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应与放置在机房和配线间的有源设备的接地系统一起考虑。 满足有源设备要求的接地系统也必须满足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要求。
接地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
在接地系统中,接地电阻用来表示与大地连接的好坏。 接地电阻值在《站地计算技术要求》中规定如下:
直流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交流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综合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3)配线柜接地要求
所有屏蔽线的屏蔽层应良好接地。 屏蔽层应先接本层配线柜的接地端子,每层配线架的接地端子接配线室的接地装置。
建筑物配线架至接地装置的接地导体直流电阻不应超过1Ω,并应永久连接。
4)地线要求
距离接地体30米以内(从合适的接地点开始),接地线应采用直径为4mm、带绝缘护套的多股铜芯线。
如果距离接地体超过30米,接地线线径参考表如下:
距离 (m) 线径 (mm)
≤ 30 4.0
30-48 4.5
48-76 5.6
76-106 6.2
106-122 6.7
122-150 8.0
151-300 9.8
配线室各配线架应可靠接地至配线架(柜)接地排,接地线应不小于2.5平方毫米,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十一、系统测试
1) 铜缆测试
对每个五类信息端口进行一次基础链路测试(Basic Link Test),其测试项目包括:
工作区的信息端口和连接器
工作区和电信之间的水平线
电信机房配线架接口
在测试过程中,以下所有参数必须满足EIA/TIA 568A TSB 67 制定的标准:
接线图()正确
水平双绞线长度()
线路衰减()
近端串扰/NEXT>24dB
2)光缆测试
测试标准:光缆传输性能测试可参照GB/T 8401进行。
(1) 光衰减
无论是水平布线子系统、建筑骨干布线子系统还是建筑群骨干布线子系统,光缆中每根光纤的光衰均不应超过下表规定值。
光缆布线各子系统的光衰减:
类型 单模光衰减(dB) 单模光衰减(dB) () 多模光衰减(dB) (850nm) 多模光衰减(dB)
扁平布线 (100m) 2.2 2.2 2.5 2.2
建筑布线(500m) 2.7 2.7 3.9 2.6
楼群布线(1500m) 3.6 3.6 7.4 3.6
(2) 总光衰
对于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光缆布线链路,每根芯光纤在工作波长点处的整体光衰不应超过11dB。 上述测试方面是对从配线架连接到数据网络设备的所有双绞线电缆进行的。 测试过程中,如有任何信息端口测试不合格,需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直至全部测试合格。整个布线工程完成后,将所有测试报告交给用户与其他文件一起作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