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底层控制网络集成2.1接入现场设备的分析与应用分析
时间:2023-04-14    

集成是指将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机组合,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运行功能。 在弱电管理系统中,利用集成技术可以实现弱电管理的优化。 但由于弱电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在集成之前需要分解成相应的多级优化系统,再根据不同系统之间的特点和共性实现整个系统的集成。 同时,为满足楼宇用户的使用需求,需要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开放弱电系统的相关内容,确保用户能够达到最佳体验[1]。

1 BMS弱电系统介绍

对于BMS系统,它可以将现代建筑中的SCS、CPS等多个系统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特殊的整体。 在此整体上,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所有子系统的有效控制。 同时减少了单一系统控制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对于BMS系统,从横向分析可以分为子系统和子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集成技术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实现对楼宇弱电系统的有效控制。 纵向上,集成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共有三个层次,分别是中央监控级、处级和现场级。 不同层次对应不同层次,实现BMS系统的信息集成和网络集成。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2]。

2 底部控制网络集成 2.1 接入现场设备

对于智能楼宇来说,机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不同的设备厂商对应的系统接入端口也不同。 所有设备除了施工环境的影响外,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设备之间的影响,接入工作相对繁琐。 而对于楼宇中广泛使用的简单驱动器和传感器,由于其制作和使用相对简单,厂家在提供设备时会提供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以帮助用户更清楚地了解哪些是未通过的通过设备。 访问参数以增加设备连接的有效性[3]。 而对于电梯、冷水机等大型设备bms 楼宇自控系统,由于其自​​身的子系统和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的测试和实验,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接口,可以方便用户在安装过程中进行更好的监控。 对于这些单独的设备系统,为了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在系统集成时根据不同设备之间的参数差异进行科学设计,以保证系统集成商更好的完成网络控制和不同的接口。 之间的有效互联。

对于单一设备系统,其接口符合目前通用的现场总线协议,如Lon和Works。 随着通信协议技术的逐渐成熟,连接单个设备已经非常简单,但是由于通信协议出现的时间比较短,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因此,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以提供更好的集成技术。

2.2 综合控制网络

智能建筑中所有机电设备组成的监控系统是控制网络,如RS-185总线和标准协议[4]。 对于现场总线技术,它在整个智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它是用双绞线连接的,所以可以在通信协议中进行通信和计算。 并且监控工作站可以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等,使集成系统能够实现报警和监控管理一体化等多种功能。 此外,对于智能建筑中的仪表设备与工作站之间的连接,也可以借助控制网络系统进行管理,根据控制网络系统的优化算法优化和提高其控制效果,从而提高仪器的性能。 工作效率[5]。

对于控制网络通信,它与信息网络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信息网络来说,只是为了资源的传输和信息的共享,方便用户对需要管控的对象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对于这种网络系统本身稳定性强,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比较低,协议内容和方式也比较简单[6]。 与目前常见的提供总线的Eche-lon公司一样,该系统可以达到即插即用互联的效果,但该系统的实际用户数量非常少。 至于自动化标准协议,也就是协议,这个协议的优势是非常强的。

bms系统价格_bms楼宇管理系统架构_bms 楼宇自控系统

3 上层信息集成

对于上层的整合,其实就是信息的整合。 对于弱电系统,其信息集成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建立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通过一整套软件对弱电系统进行监控。 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到网络系统中进行发布,同时实现系统信息的共享和监管。 该系统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能够满足目前大部分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 根据最新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中的所有集成子系统都需要统一管理和监控。 对于智能建筑中的各个接口,都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化、规范化的管理,从而保证智能化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7]。 因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集成需要考虑到这一目标,通过弱电系统的集成实现智能楼宇的有效集成。

对于系统集成,首先需要关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同时在系统集成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系统之间的联动。 在弱电综合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互联互通问题难以解决。 一方面,子系统厂商众多,不同设备采用的协议也不同。 因此,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设备和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这是影响BMS系统集成和实施的主要难点。

目前,智能楼宇弱电集成系统主要通过软件接口实现不同设备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和技术共享。 对于软件接口技术,包括DDE和OLE,前者具有很强的实时性。 ,使用时实用性强,但该技术在转换复杂协议时,需要完善软件功能,成本较高,因此大多适用于小型系统。 在OLE、COM等技术方面,将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对弱电集成系统进行科学控制,实现BMS系统的优化信息集成[8]。

对于信息共享技术,一般是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来实现的。 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由于各个子系统的复杂性,往往会建立单独的数据库,然后在这些数据库之间共享信息和数据,以实现异构数据库的集成任务,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子系统数据库:首先是地址的透明性,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只有知道其存储位置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访问,因此,用户和编辑者需要根据以下要求使数据库中的内容在地质上透明相关的逻辑名称,方便用户使用。 二是语言的通透性。 对于异构数据库,需要提供一种透明的语言。 根据用户使用的标准语言集成,可以访问不同的数据库。 目前标准语言多为SQL语言。

4 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网与集成

对于控制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之间的连接和控制,使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报警系统,互联时,两个系统之间不同接口的协议和标准是不同的,但是相关信息可以通过BAS平台使用火灾报警系统,实现BAS信息的有效展示。 对于BMS操作站,需要具备以下四大功能。 首先,它可以实时显示设备中温度传感器和手动报警的状态和位置。 二是可以实时显示消防泵、消防喷头的运行情况,同时动态呈现在BMS的显示系统上。 第三,通过统一的标准设计报警系统与BMS的连接,便于集成系统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科学控制。 四是发生火灾事故后,可实现消防系统、停车场、CATV等子系统的联动控制。

5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BMS弱电集成系统而言,它囊括了智能建筑中的所有子系统,涉及通信、计算机等各种前沿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舒适度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BMS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

[1] 许成磊. 基于BMS的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36):21-22.

[2] 潘阳. 基于BMS的弱电系统集成分析[J]. 建筑材料与装饰(下期),2008(1):103-105。

[3] 牛艳. 住宅小区弱电系统(BMS)集成方法[J]. 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21): 832-836.

[4] 刘平,向学军. OPC技术在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 三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5): 440-443.

[5]张瑞芳. 现代建筑智能弱电系统设计初探[J]. 建筑科技,2017(22):78-79.

[6] 卢美洁. 弱电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实际应用[J]. 中国高新区, 2017(16): 13.

[7]张国进. 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应用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15): 10-11.

[8] 张国进.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17, 19(11): 147. 信息通信易振林:BMS视角下的弱电系统集成技术分析

1、电力系统监控

电力系统监控包括机房内所有供电设备,如柴油发电机组、配电柜、UPS、直流供电系统等。

供配电:监测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各种参数; 监控各级开关的开关状态。 显示和记录各种参数的变化曲线,记录和处理各种报警状态。

UPS:如果UPS供应商提供UPS通信协议,则可以监控协议提供的所有参数和状态。 如果没有通讯协议,可以增加其他辅助设备(如功率计等)进行测量。 参数包括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电池组电压、后备时间、温度等; 状态包括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组件的状态; 显示和记录各种参数曲线的变化,对各种告警状态进行告警记录和处理。

2、环境系统监测

环境系统监控包括:机房空调设备(精密空调或舒适空调)、泄漏(漏水或漏油)监控、温湿度监控等。

精密空调:根据精密空调供应商提供的通讯协议,实时监控精密空调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冷冻水进出水温度、流量、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冰箱、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运行电流等参数;监测工作状态包括压缩机状态、风机状态、加热器状态、除湿机状态(水冷空调还可以监测制冷补水池的液位状态水塔、冷却水塔风机状态、冷却水阀状态等)各种工作状态; 显示和记录各种参数变化曲线,并对各种报警状态进行实时记录和报警处理。 控制空调的启停楼宇自控室内机柜厂家排名,调节温度和湿度。

漏水检测:通过采集漏水检测主机的报警信号,监测漏水(油)感应线上任意一点的漏水(油)和水(油)故障,并进行报警信息处理和报警复位。 对于定位检漏主机的监控,还可以在屏幕上准确显示漏水(油)的位置。

温湿度:通过采集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的温湿度数据,将机房各区域的温湿度数据及变化曲线实时记录并显示在直观的屏幕上,同时作为越界报警信息的处理。

新风机:监控新风机工作状态,启停控制,报警信息记录处理。

3、监控系统

安防系统监控包括机房门禁系统、闭路电视图像监控系统等防盗系统,可直接集成到大楼的安防系统中。

门禁系统:通过门禁控制器或门禁软件提供的协议监控门的开关状态、刷卡开门时间、门区域和卡号,记录和显示进出门统计数据,处理报警信息。 控制门的开关,门禁系统与闭路电视系统联动自动记录人员进出机房等。

图像监控系统: -V6.0图像监控系统超越了硬盘录像技术,采用视频组态的概念,将各路图像以控制组态的方式插入到一定的界面中。 使用电子地图集中管理各站点的数据和图像界面,非常方便。

动力环境监控与闭路监控合二为一,可随意实现动力环境与图像的联动控制。 一旦发生异常事件,监控系统会自动弹出现场图像画面,立即录像并进行报警提示和处理。

红外探头监控:通过采集红外探头的报警信号实时监控红外布防状态。 当有人入侵时,监控系统将报警信息显示在直观的屏幕上并发出报警通知,并采取联动摄像头、开始录像等管控措施。

4.系统结构要求

1、为方便使用,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应基于TCP/IP,网络功能强大,需要全面实现机房的集中监控。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内网和外网进行监控或管理; IE浏览无需安装任何软件。

2、系统整体设计需要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系统整体工作效率,为以后的维护和扩展提供方便。

3、系统软硬件必须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系统稳定性,为以后的维护和扩展提供方便。

4、各子系统相对独立; 当某个子系统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相应的模块,无需停止系统运行,不会对其他子系统造成任何影响。

5.系统性能要求

1、监控服务器通过国家3C认证,稳定性高,具有本地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保证机房监控系统稳定运行,出现问题时不受影响网络。

2、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系统需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维护和扩展,并保证当某个机房设备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机房。

3、系统需要支持RS232、RS485、RS422、TCP/IP、SNMP、OPC、DDE、、ASCII、、、C-BUS等各种标准化协议和接口,以便快速方便地集成各种监控对象进入系统中层。

4、系统应具有完备的安全措施,根据工作性质对所有操作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并具有完备的密码管理功能,有效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5、对硬件和监控设备本身进行故障排除时,要求系统的误报率小于0.1%。

6、系统可自动检测各监控模块故障、传感器故障、各智能设备与监控系统、各监控子系统之间通信是否正常。 一旦发现通信故障(包括系统本身的硬件故障),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发出告警信息。

六、系统功能要求

1、平台软件:需要全中文界面,必须支持中文系列操作系统,支持MySQL标准数据库。

2、支持动力环境、门禁、视频在同一平台的整体集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管理性、易用性和安全性。

3、系统界面:参数实时动态显示,全中文界面,支持电子地图; 支持树形结构、站点布局、设备照片或图片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场景逼真,鼠标控制,操作方便,可根据现场情况定制主界面和各子系统界面。 , 和 IE 都采用模块结构。 使用设备时,加载设备需要的模块,不用的模块不用加载。

4、权限管理:系统需要支持10级以上权限,可以根据不同用户自由组合权限。 整体流程支持由用户定制; 具有用户操作日志记录功能; 具有登录后自动注销功能,注销等待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置。

5、报警管理:需要有短信报警、电话报警等多种方式; 可根据级别设置报警方式; 报警发生时系统界面自动跟踪; 特殊报警可手动屏蔽; 报警器有详细的搜索查询和报表生成工具; 具有确认过程,可输入治疗意见和结果; 具有精确定位能力。 系统有单独的报警设备页面。 平时不显示告警设备页面。 当发生报警时,可以显示所有报警设备,使用户可以清楚、快速地找出问题所在。

6、联动功能:支持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动,联动内容可定制,流程无需编程,采用策略配置方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自由改变逻辑关系.

7、在线扩展:系统可以在不停止监控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增加监控对象和监控点,避免升级时出现监控盲点。

8、系统日志:包括用户操作日志、系统运行状态日志、告警日志、值班日志等。所有日志可根据查询条件实时生成报表,并可打印输出。

9、系统所有数据应能保存一年以上(视频监控图像数据除外)。

10、可扩展性:系统支持客户根据未来管理需要升级扩展为DCIM系统平台,提高机房的易用性,提供成熟的DCIM系统接口。

11、稳定性:在中国机房产品市场占有率中,机房环境监测排名前三,并提供国内第三方专业机构盖章的机房用户调查报告工厂。

12、可服务性:在互联网上设有专门备案的售后服务平台,已有效运行一年多。 具备故障报告、过程跟踪、专家24小时在线响应等功能。

7、监控平台软件

支持动力环境、门禁、视频在同一平台的整体集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管理性、易用性和安全性;

它呈现全中文界面和图形化设计功能。 界面的结构层次要清晰明了,能直观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

系统应能监测相关设备的实时参数,并通过曲线趋势图实时显示;

系统的报警级别根据重要性设置为1-10,报警级别越高,重要性和危险性就越大。 系统应具有并行处理告警的能力,按照优先级处理告警事件,并通过改变颜色来识别告警事件。

根据告警事件的告警级别,可以提供不同的告警方式。 每个报警对应一对报警文本消息(报警和恢复)。 当告警状态解除时(解除条件可自定义),系统会自动发送相应的恢复信息。 SMS,让机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相关动态系统日志,至少应包括用户操作日志、系统运行状态日志、告警日志、值班日志等,所有日志都能实时生成报表时间根据查询条件打印出来。

8、弱电防雷及接地系统

大楼内的信息系统中有很多弱电系统,还有交直流电源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接地要求。 按功能分有防雷地、工作交流地(N线)、静电地、屏蔽地、直流地。 、绝缘地、安全保护地等,为不穿透土壤,避免接地装置之间相互干扰,防雷接地与其他接地装置需要相隔较大距离(如20m)在土壤。 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受接地装置安装地点的限制,无法实现上述距离隔离。 因此,根据现行国家有关防雷标准,上述接地应作为公共接地系统实施。 当电子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瞬态接地技术。

明确一点,所谓共地系统就是将防雷地、工作交流地(N线)、静电地、屏蔽地、直流地、绝缘地、安全保护地等做在一个接地装置上(通常为建筑物地基),接地电阻值取其中最小值。 一个完整的公共接地系统不仅要使用公共接地装置,还要有公共接地系统,使电子设备不能被地电位反击。

从建筑物的接地点引入两个BVJ32到每个机房。 各机房均设置等电位母线,构成等电位接地体。 电阻值要求≤1Ω。 并在机房内离墙0.8米处设置一圈40×4铜条组成均压环。 将机房内的各种地(如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防静电地)接到等电位均压环上。

8.1. 弱电井设备接地

弱电井设备接地主要是指弱电设备的接地。 主要措施是设备部分通过电源插座中的PE线直接接地,地线从机柜部分引出至弱电接地干线,每个弱电井均设有接地端子盒子。

8.2. 重要终端设备接地

重要终端设备主要是指计算机终端设备、弱电主机等设备。 接地主要通过电源插座的PE线接地,连接到机房地网的相应接线端子,防雷部分由相应的设备避雷器实现。

8.3. 弱电系统接地体

大多数建筑物采用联合接地系统,采用共地和非共线的原则。 弱电系统接地体是建筑物的基础接地体。 地与建筑物的等电位体相连。 逻辑接地网连接到建筑物提供的独立接地电极。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