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度预算说明
一、部门情况
(一)部门架构及职责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质监局)是市政府直属机构,负责本市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计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京政发[2000] 2)、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 市质监局为一级预算单位,局本身为二级预算单位。 下设14个处室服务中心、投诉举报中心、宣传教育中心、综合服务中心。 8个非独立核算业务机构; 其他二级预算单位24个,其中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队、北京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北京市直属单位7个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16个区局、燕山分局等机构。 三级预算单位32个,均为地区局下属的独立预算机构。 根据我市预算管理相关规定,上述58家预算单位的收支已全部纳入2016年度部门预算编制。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技术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本市有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 制定实施国家质量发展战略和国家质量振兴纲要的规划和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
2.负责本市质量管理工作。 承担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大工程装备质量监督制度,组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调查,落实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监督管理产品反腐败。造假工作。
3.负责本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工业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分工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 监督管理产品质量安全仲裁检验鉴定工作。
4.负责统一管理本市标准化工作。 拟订地方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
五、负责本市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落实国家计量制度,推广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依法管理计量器具和量值传递、溯源比对工作,负责规范和监督商品数量和市场计量行为。
6.承担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 按照规定权限组织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监督检查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执行情况。
七、负责本市有关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的资质管理工作。 组织制定质量技术监督技术发展规划,负责制定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技术规范,建设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加快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改革发展; 活动受到监督和管理。
八、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人员构成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人员801人,实际733人; 专业人员2177人,实际1909人; 在职人员440人(其他在职人员——临时工)(主要为事业单位技术检验检测助理)。
离退休人员1271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8人,离退休人员1253人。
二、2016年收支总体情况
(一)收入预算说明
2016年收入预算为98183.01万元,比2015年的99660.5万元减少1477.49万元,下降1.48%。 其中:财政拨款70067.12万元,比2015年的60053.58万元增加10013.54万元,主要是我市实施物业费、取暖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政策因素,以及增加在职人员养老保险预算; 统筹安排结余资金使用预算560.07万元,比2015年的821.76万元减少261.69万元,主要是结余资金规模缩减,减少结余资金预算安排; 主要原因是2015年海淀局质检所划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区局所属10家质检所,从区取得的营业收入和专项资金收入财务部相应减少。
(二)支出预算说明
(1) 基本支出预算63997.53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65.18%,比2015年的58918.48万元增加5079.05万元,增长8.62%,主要是实施了以下政策:全市物业费、取暖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因素增加了在职人员养老保险预算等支出。
(2)项目支出预算为28,872.32万元,比2015年的32,302.71万元减少3,430.39万元,下降10.62%,主要原因是中央转移支付食品检测项目预算调整减少所致。机构编制。
(3)事业单位营业性支出5,313.17万元,比2015年的8,439.3万元减少3,126.13万元,下降37.04%,主要是由于组织结构调整,营业收入减少,相应减少所致在运营费用中。
三、主要支出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部门职责为导向,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严防行业、区域、防范系统性质量公共安全风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大力推进质量强国质量第一区建设。 “五”期间,首都质检事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开门红。 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1.推动提质增效。 起草制定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认真开展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完善高质量工作机制。 投入1120万元组织开展2016年度北京市政府质量管理奖评选活动,广泛推进品牌示范区和质量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品牌建设。 设立中关村检验检测认证基金,启动中关村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企业转制,建设中关村“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项目,引导和促进第三方检测认证中心发展发展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新技术服务业,提升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等质量和科技公共服务水平,服务京津冀协同和“一带一路”建设。
2.全面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 投入标准化资金2043万元,加强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的工作协调。 制定发布《北京市标准与计量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推进环境保护、食品医药、安全生产、社会保障、依法制定并发布一批环境、交通、安全等领域地方标准,强化标准对发展质量的刚性约束。 制定发布《中关村标准化行动计划(2016-2018年)》,深入推进中关村国家标准化试点、创新基地和示范工程建设,以在我国率先创建国际技术标准为主攻方向,培育中关村集团标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试点工作,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认真做好第39届世界ISO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
3.着力提升质量安全监管实效。 信息化建设投入456万元,运用大数据提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服务水平。 构建市场主体质量信用体系,大力推进重要消费品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双随机”监管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行为,加大质量违法失信成本,强化市场主体依法责任。 投资590万元,扩大旧房等高危电梯安全评估和电梯应急平台建设试点,加强以电梯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投入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资金3800万元,组织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防范产品质量、特种设备、计量等行业和区域安全风险。 加大环境治理领域产品质量监管力度。 加强煤炭和成品油地方标准的宣贯和部门协作,认真组织开展煤炭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强车用汽柴油产品生产质量监督,贯彻落实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能源计量等污染治理服务保障。
4.积极发挥三地质量协同带动作用。 发挥质监部门职能特点,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综合交通等重点领域,制定发布一批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 深化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展三大质检部门合作领域,促进京津冀质检行业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协同发展、质量技术创新、认证互认。
5、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投资495万元建设北京市社会信用代码库,加强标准化与信息化协同,部门协作,建立代码赋能、代码数据、代码运用“三统一”机制,推进以组织代码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商品条码、物流码等产品编码管理,夯实质监部门社会管理基础。
6.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继续深化“三证合一”工作,做好现有代码注册模式向“三证合一、一证一码”注册模式的过渡和实施工作。 加强行政窗口运行考核监督,确保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和取消落地,进一步提高同城网上申报率和受理率,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落地系统。 组织收集重要消费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标准、强制性认证等法律要求,建立“一品一卷”管理目录,实现申请、审批、认证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 和监督。 加强行政处罚权管理,提高行政依法履职率。 投资230万元实施执法装备更新改造项目,加强行政处罚案件稽查力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楼宇自控系统预算清单编制,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四、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2016年我局政府采购预算总额9932.92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5607.46万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4325.46万元。
2017年5月,“施耐德电气中国30周年庆典”在天津隆重举行。 庆典中,不乏加入施耐德电气中国10年、20年、甚至30年的老员工。 “我们一直秉承为客户长期服务的原则,希望与客户友好合作,长久相伴。同样,我们也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员工,希望每一个出现在客户面前的业务员都是同一个人。” 施耐德电气全球人力资源执行副总裁布卢姆今年第三次访华时表示。
今年是 Blum 加入施耐德电气的第 24 个年头。 从业务一线到人力资源管理,从欧洲到亚洲,多元环境、多元路径交织,让他的职业生涯充满挑战与乐趣。
更多元更包容:培育创新土壤
谈到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体会,他坦言,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会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 “管理多元化人才团队具有挑战性,但也令人兴奋,因为它为创新培育了土壤,”他分享道。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人才,正在为这家老牌电器巨头创造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视角。 今年,施耐德电气推出了一项名为“管理无形偏见”的培训计划。 职场中的“隐形偏见”包括对不同人群的刻板印象,如教育、年龄、性别等。此次培训有助于管理层提高对这种心理惯性的认识,更宽容地接纳他人。
施耐德电气将“多元化”和“包容性”作为鲜明的标签,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成为这两个领域当之无愧的尖子生。 作为联合国妇女署项目的 10 家公司之一,施耐德电气制定了促进性别多元化的详细目标。 目前,该集团全球员工中有 30% 是女性。 过去三年,施耐德电气共招聘了超过23,000名女性员工。 2017年,施耐德电气的目标是将女性员工在经理和技术人员职位的比例提高到40%,女性在管理委员会和高级管理职位的比例分别提高到33%和30%。
“在施耐德电气,我们不设定同质化的职业发展路线,我们既支持员工继续专注于某一业务领域,又鼓励他们大胆跨界,做自己喜欢的事,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适合你。发挥它的全部潜力,”他说。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王杰,施耐德电气中国副总裁,企业事务与可持续发展负责人。 1996年加入公司,历任技术培训经理、市场营销经理。 在担任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后,她负责客户支持、客户关怀中心、售后服务、分销渠道管理和市场营销。
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员工需要职业发展机会来表达真实的自我,在工作中实现梦想。 这是施耐德电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新源泉。
幸福:全体员工携手并进的动力
在施耐德电气2015年发布的《施耐德电气雇主价值主张(Value)》中,“有意义的商业目标()”名列第一。 “我们认为,获得和使用能源是一项基本人权,我们希望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获得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有意义的企业目标’。” “ 解释。 施耐德电气致力于提供解决能源困境的创新解决方案,即在人类使用优质能源的基本权利与地球碳足迹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施耐德电气的幸福理念中,员工会为关心地球和社会的公司而自豪,从而获得幸福感。
施耐德电气认为,员工幸福感与工作效率正相关,幸福感可以造就高绩效员工,反之,高绩效也能提升幸福感。 这是施耐德电气独有的“福祉”理念,也是全球推行“Well-being(幸福)”项目的原动力。 施耐德电气倡导的福祉包括身体、心灵、情感和社会四个维度,强调对社区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从健康、职场、灵活性、领导力到企业文化,施耐德电气希望Well-being项目成为全员参与的行动。 2016年,施耐德电气开展了130余场“众包”活动,征集了6000余条关于“幸福”项目的创意。 施耐德电气正在进行的“酷场所(Cool Place)”计划将使80%的工作场所变得更加智能、充满吸引力和活力,并更方便员工沟通、协作和分享。 目前,超过 114,000 名员工在全球 386 个 Cool Sites 工作。 此外,施耐德电气提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灵活工作方式,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提高效率。
“员工也为一家专注于幸福的公司感到自豪。” 这就是施耐德电气对“幸福”的定义。
数字化转型:相信数据的力量
随着行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据分析不仅在为企业获取有价值的洞察,更在改写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则。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员工数据。基于此施耐德楼宇自控招聘,我们可以开发一些预测模型,识别出容易发生离职的高风险人群,并给予更多关注。同时,我们可以也确定了高潜力人才比较相似的模型。这为我们在人才保留和培养方面的决策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张艳艳表示,“作为一家拥有180多年历史的企业,我们定期跟踪老员工的薪酬和员工敬业度,了解他们的诉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
在施耐德电气内部,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在领导各自部门的数字化转型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不例外。 对绩效、职业发展、奖励、部门反馈等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连接和开发不同市场的系统,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贴近客户:让本土人才发挥国际影响力
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为了更贴近业务,施耐德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Jean- 施耐德电气将自己定位为“具有本土影响力的全球企业”。 这家没有全球总部概念的公司,在巴黎、迪拜、香港、上海、波士顿等多个中心城市设立了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的办公室,被称为Hubs . 此举旨在进行更深层次的区域布局,更快响应业务,长期履行本土化承诺,将更多重要的全球管理角色引入中国,为本土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机会。
施耐德电气的本土化承诺还包括培养本土人才,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中国人才走上全球领导岗位。 面对本土市场激烈的人才竞争,施耐德电气加快了对高潜力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速度。 施耐德电气为他们提供全球领导力项目,招聘平台为全球员工发布工作机会,接受各国申请。 其中,“马可波罗”项目为年轻员工提供海外就业机会,通过技能和领导力的提升以及跨国文化交流,加速青年人才的发展。 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工作经历也能帮助员工开阔视野,更好地迎接下一阶段的职业挑战。 同时,在“立足中国,造福世界”的战略下,本土人才也可以在中国更好地服务世界,将最佳实践和见解推向世界。
2017年,施耐德电气再次入选领英“2017年全球最佳雇主(2017 Top)”榜单。 有意义的企业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技术和数字平台、实现职业目标和自我价值的高绩效文化、独特多样的协作团队……施耐德电气全面而独特的雇主价值主张再次获得肯定。 布鲁姆表示:“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专家,施耐德电气致力于助力产业优化、改善城市生态、丰富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员工的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