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随着廊坊万达广场的开业【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万达集团【最新动态简介】再次落户二三线城市。 与此同时,万达【最新动态介绍】宣布投资7亿元的廊坊万达书院一期工程竣工。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未来10年,万达将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完成布局,北京将建成10多个万达广场。 “无论是规模、业务资源、人才培养还是发展能力,万达都将在5-10年内独步天下。”
谈策略
列出100个城市
廊坊万达广场是廊坊市首个大型综合生活中心[介绍 最新消息],也是万达继唐山、石家庄之后在河北打造的第三个大型城市综合体。 项目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8万平方米。 目前,廊坊万达广场已成功签约12个品牌,已经入驻的万千百货【最新消息价格房型点评】也签约了10余个品牌。 建立了合作关系。
王健林透露,万达正在河北投入巨资,计划明年在石家庄开设第二家万达广场。 秦皇岛项目也已经实施,即将开工建设。 万达还计划在保定等城市继续开发万达广场。
“当地GDP规模、人口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水平,是万达在二三线城市的选址标准。”王健林说。 底线是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至400亿元,社区人口不少于70万至80万。
根据这个标准,万达内部制定了一份“合格城市名单”,共有100多个城市。 王健林表示,万达将在10年内完成全国城市布局。 计划每个省会城市至少建设3个万达广场北京万达广场4楼宇自控维保,每个直辖市建设5-8个万达广场。 北京和上海预计将分别建设10个以上的万达广场。 其中,北京规划的两个新万达广场已经在筹备中,将在半年内开工建设。
住宅地产开发商集体转型
对于目前国内住宅地产开发商转向商业地产领域,王健林表示,万达的成功不完全是因为有钱有资源。 万达在项目后期管理、资金收支、企业逆周期行为等方面做的很仔细。 、前瞻性安排,因此,“万达不惧竞争”。
王健林表示,他并不看好住宅地产企业的大规模转型。 “与住宅地产市场相比,商业地产的空间更大,但在转型前,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即为什么要转型,并为此做好一切资源准备”,如果只是在危机面前被动转型,还指望像住宅地产一样赚快钱,那么前景并不乐观。
王健林表示,经过市场的淘汰和培育,5-10年内可能会出现一批强大的竞争对手,届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但从目前来看,没有人能与万达抗衡。
谈天赋
商业地产最短板
11月11日,万达集团宣布在廊坊投资7亿元的万达学园一期工程竣工,将于下月正式开学。 据了解,万达学堂一期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配备一流的教学服务设施,用于万达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总计投资10亿元以上。
“企业学院的成立,将给万达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王健林谈到万达学院时说。
近年来,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快速扩张导致人才严重短缺。 对于商业地产来说,人才是最短板,远远跟不上它的发展速度。 王健林表示,万达每年成立80多家公司,仅管理团队就需要300多名高级人才。 有巨大的人才需求。 王健林表示,万达学院将成为万达未来发展的重点目标。
谈国际化
明年会有实质性进展
此前,王健林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国际化将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新机遇,未来十年,大型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将是国际化。
王健林表示,万达的国际化已经开始。 为了缩短盈利周期,万达不会采取买地自建的方式,而是通过并购实现国际化之路。 “目前,万达的海外并购计划正在进行中。”王健林透露。 今年上半年,万达实现营收618.2亿元,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53%。 预计年收入将突破1000亿。 王健林表示,明年的营收有望突破1300亿。
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上市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获得了直接的融资渠道,更意味着从此经受了资本市场的考验。 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决定着企业能否通过这次考验。 但是,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杠杆,加快并购重组楼宇自控并购交易,走对外扩张的发展模式,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最佳选择。 因此,行业整合、并购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最大用途,平均占募集资金的70%左右。 在并购方面。 中小物管企业资源争夺日趋激烈,资本大佬跑马圈地动作愈发明显。
兴业证券研报认为,今年以来,物业管理公司并购标的多以小型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辅以大量管理面积。 对于一些管理面积较小的企业,更容易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化。 比如奥园健康并购的管理面积超过了公司2019年的管理面积,还有一些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及与增值服务相关的公司。 预计未来几年,并购整合仍将是行业的大趋势。 上市公司现金储备充足,也有做大做强、提升区域规模效应的动力。
物业管理行业是“存量+增量”的发展模式。 现阶段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仍是规模增长,第三方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随着物业管理公司的成长,增量结构向第三方倾斜,第三方新增管理面积占比将不断提升。 未来,在市场拓展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业管理公司有望保持长期增长势头。 此外,物业管理企业积极发展多元化业态,拓展业务边界,扩大市场规模,中长期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资深地产专家金永红认为,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说:“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并购估值,都在10-15倍的市盈率估值。不到15倍,有的公司甚至是低于10倍。这意味着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能够给出10-15倍市盈率的估值来收购一家非上市地产公司,那么上市公司之间并购的概率就很大。 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