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乔灿
楼宇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对楼宇内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对楼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调整。这不是一个新概念。近年来,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建筑本身在设计理念和功能上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楼宇自动化领域的发展也加快了,无论是在功能需求还是需求方面,楼宇自动化都呈现出新的趋势。
功能多元化寻求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首先,楼宇自动化的一个趋势是不同类型的楼宇对楼宇自动化功能和效果的要求更加多样化,这对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楼宇自动化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现已覆盖住宅楼、商业楼、公共建筑、功能场所等多种建筑类型。在各种楼宇的使用过程中,除了楼宇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外楼宇自控发展,常见的需求往往都有自己的重点,一些更多样化、更灵活的需求。
这些功能和要求的重点实际上取决于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包含的不同子系统。此前,“电源、照明、暖通空调、电梯”等基础控制功能在结构上都比较简单整洁。主从控制系统可以满足稳定性等基本要求,对集成商的要求相对有限。但现在强调的子系统更加细化,协调性和定制化要求很高。太阳能采集、安防、小区远程抄表、楼宇网络控制、室内照明模式调节等各种子系统均已纳入楼宇自动化范围。涉及的自动化产品从控制器、从温湿度传感器、变频器、运动控制器等到智能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专用以太网、配置软件和数据分析系统,无论是类型还是功能。质的变化。
楼宇自动化子系统和自动化产品类别的扩展,使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越来越重要。由于楼宇自动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其实施往往由单个集成商承担,并转变为多方联合实施。同时,成本要求也使得同一个系统需要容纳多个品牌的自动化产品或子系统。封闭的系统和协议将越来越无法适应楼宇自动化的要求。
提高建筑能耗控制要求
另一个趋势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关注度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全社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楼宇自动化实现的节能功能越来越明显。、量化、具体,也对楼宇自控和节能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自楼宇自动化概念提出以来,节能已被列为楼宇自动化所承担的功能之一。过去,节能降耗问题并没有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和重视,也没有成为衡量楼宇自动化效果的主要指标;从技变频器在传输链路的基础上实现了上述功能。在可衡量性方面,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
当前,由于控制建筑能耗的重要性突出,量化和降低能耗的要求迫在眉睫。也就是说,不仅要在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起点上体现节能要求,还要能够有效地把握和衡量节能效果。此外,整个节能过程需要更加智能化,将数据分析、自动决策等技术与人工控制用电量、温度控制、设备节能等措施相结合,为节能提供更实际的依据。 .
这些新要求无疑为产品结构日益丰富的自动化企业带来了商机。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很多自动化企业都将节能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些企业都将建筑能耗控制作为节能战略的重要内容。 .
例如,一向以“精通节能、致力于环保”为特色的三菱电机,大力推广“视觉节能”理念。能源消耗趋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筑管理和运营措施。在建筑节能项目实践中,三菱电机首先选择大学建筑进行推广,并根据学校能耗的特点,将各种能耗整合到一个完整的能耗分析系统中,并定期调整节能措施。同时,通过分析校舍利用率的特点,实现了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教室等场所的空调和照明的自动控制,非常灵活有效。研华还推出了BEMS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收集楼宇的水、电、气消耗数据,计算优化用电建议,配合Web-进行顺序控制和优化动作,体现了高效率。智能化和自动化。计算优化用电建议,配合Web控制器进行顺序控制和优化动作,效率高。智能化和自动化。计算优化用电建议,配合Web控制器进行顺序控制和优化动作,效率高。智能化和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正朝着标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最后一个趋势是楼宇自动化的设计、实施、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越来越规范和规范。近年来,由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升温以及各地公共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国内楼宇自动化领域发展迅速,许多先进技术和产品正在进入这一领域。市场。该应用程序,比国外更早投入运行。但是,各种技术产品的快速发展,客观上给该领域的标准化和标准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随着对系统维护和扩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开放标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许多厂商向国内楼宇自控市场推广的一些产品属于私有协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极其有限,这给系统的扩展性带来了潜在的限制。这降低了成本。再比如楼宇自控发展,在建筑节能效果方面,没有具体的验收标准,很难量化、有针对性地跟踪节能效果。
事实上,国内原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也有一些相关方面的规定,但作为广义的标准和规范,它们更多地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在具体环节的细化规定和对最新技术动态的跟踪等方面,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日前,《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被纳入《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方案》,使现行规范体系更加适应楼宇自动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该文件将统一和规范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检验验收、维护管理、节能降耗等,使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达到以下效果。舒适、高效、节能、环保。以及楼宇自控系统制造商、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