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报记者 卢晓华 见习记者葛浩军
近日,2023年(第30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录名单正式公布。 全省共有7家企业上榜。 其中,苏州华星源创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入围。 公示名单中,数量居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苏州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含公告)34家,数量也位居全省第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技术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它在企业创新中发挥什么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研发一体化
天准科技展厅展示了工业计量、消费电子、半导体、PCB、光伏、汽车等领域的视觉测量、检测、制造工艺等高端装备产品。 同时,在智能驾驶领域,天准准还提供域控制器、边缘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让人们对无人驾驶等未来生活充满幻想。
从表面上看,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是由特定的研发部门或研发团队完成的,但本质上,它们源于企业研发的总整合——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承载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以及创新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曹奎康博士如此表示。
到底什么是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给出的解释是:企业技术中心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设立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机构,负责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和开发、创造和使用知识产权。 ,建立技术标准体系,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动技术创新全流程落地。
由于涉及创新的全过程,企业技术中心也成为企业的重要组织架构,由“一把手”领导。 天准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益华直接领导,下设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产品线研发部、核心技术研发部部门,以及研发支持和管理部门。
在苏州迈威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由迈威股份董事长周健领衔,面向光伏、显示、半导体三大产业,依托真空、激光及精密装备,设立三大研发中心。 中心及四大实验室涵盖PECVD真空设备、PVD真空设备、丝网印刷设备、激光设备和半导体薄膜技术的研发。
苏州华星源创科技有限公司设董事长担任企业技术中心主任,负责整体运营和决策。 专户管理)等
“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软技术与硬技术的结合,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 苏州迈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企业建立和申报企业技术中心的过程中,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给予了潜力企业预审、模拟答辩等大力支持,这也加速了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和申报。我市诞生一批企业技术中心进入“国家队”序列。
多项关键创新
作为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载体,企业技术中心通常如何运作?
在麦维,该公司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光伏领域为例,公司通过企业技术中心深耕异质结电池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各高校院所从设备、材料、工艺、量产、成本等维度,攻克技术难点,完善解决方案,协调产业链,驱动从传统PERC电池向高效异质结电池的技术创新,推动异质结技术产业化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管理方面,技术中心对科研项目实行“立项—开发计划—过程控制—结论评审—科研成果转化”全流程系统管理,年均研发投入不低于6 %的收入,为科研提供资金保障。 此外,技术中心内部开展了丰富的研发和技术活动,如“创新大赛”、“公共改进活动”、“金专利奖”等,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我们整个团队以中青年为主,由1000多名在机械工程设计、半导体技术、材料物理、光电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研发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多名博士生。博士,高级工程师,承担多项国家及省级科技项目。 该负责人说道。
据苏州华星源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负责人王虎介绍,截至去年底,公司全球员工总数为1590人,其中研发人员585人,占比36.79%。 企业技术中心人员涵盖光学、结构、机械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硬件设计、外观设计、信号设计、FPGA等,具备新产品、新工艺、新工艺的研发能力。新设备。 此外,还配备了人事、后勤等支撑部门,保证研发团队的正常运转。
在天准,曹奎康介绍,企业技术中心聚焦机器视觉核心技术,拓展机器视觉技术在消费电子、半导体、光伏、PCB、汽车、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与境外研发中心合作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重点创新项目。 公司主持的项目“复杂精密零件多传感集成高速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被批准为“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省级创新研发平台、“天准德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海外研发机构名单。
技术输出彰显硬核实力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入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含公示)的苏州企业均具备硬核能力,并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科创板第一股,华星源创是行业领先的检测设备及整线检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近三年累计营收近60亿元,公司每年新产品产量不少于5个,其中柔性OLED显示及触摸智能测试设备(HITS系列)和-X1888先进封装SIP华星源创研制的芯片成套检测设备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 截至去年底,公司已申请专利1104件,其中授权专利685件,其中发明专利120件。 软件著作权申请138项。 所有核心技术均获得专利,并100%转化为公司产品。 目前已参与制定7项国家标准,其中4项已发布。
天正能技术中心已形成包括机器视觉算法、工业数据平台、先进视觉传感器和精密驱动控制技术四大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 截至2022年底,共申请专利573件,已授权专利334件,其中发明专利182件,实用新型101件,外观51件,软件著作权130件。
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79件昆山中央空调楼宇自控技术,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8件; 授权专利31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 并获得软件著作权88项。 曾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等荣誉。 承担省级以上重大项目8项; 技术中心开发的HJT2。 真空镀膜设备被国家能源局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公司核心设备——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和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设备成套线连续多年国内及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公司也成为光伏电池设备的领跑者。
不仅如此,这些领先企业还在谋划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企业和技术中心发展规划,麦威股份正在新建占地283亩的工业园,计划投资23亿元,主要用于异质结高功率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 -光伏领域高效太阳能电池整线设备; 后期项目将用于投资显示领域OLED设备、Mini/Micro LED晶圆设备、半导体领域晶圆封装设备的研发。
“未来,华星源创企业技术中心将重点围绕半导体核心检测技术和新型显示相关前处理工艺进行研发,解决卡顿问题。” 王虎举例说,在新型显示方面,上游Micro LED/OLED的发展,微显示检测下游下一代AR/VR/MR整机检测,涵盖了从上、中、下层,成为全球领先者。
TZN将持续深化行业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双护城河。 通过与各行业领先客户的密切合作,不断深化应用场景,开发高适用、精准的解决方案。 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和精密光电两大技术体系,构建高度协同的人才梯队,构建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持续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海曙区以建设“城市门户品质区、未来产业引领区、千年永城核心区、整体智慧治理先行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市”为总体目标,近日发布了《重大工程》海曙区“十四五”建设。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海曙区将精准推进3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近7000亿元! “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
其中四明山环路、G228国道海曙段及燕山干河建设、海曙中学、大学搬迁工程、海曙区人民医院、区中央福利院、水利博物馆、文化综合体、区中央粮库、未来社区等一批标志性龙头项目成为焦点。
海曙区“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汇总表
(单位:单位,亿元)
点击放大查看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海曙重大建设项目空间布局划分为中心城区、姚江南岸、机场区、四明山区四大区域。 共细分13个重要功能板块,指导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
让我们来看看!
中心城区
3大板块
巧妙打造城市核心区,提升中心城区能源水平。
加快三江口和奉化江西岸建设,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力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市生态优势滨水地区,聚集高端资源; 依托高铁宁波站枢纽优势,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推进总部型项目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与民生服务相辅相成的核心城区,老城地标与现代城市交织融合。
该区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93个,“十四五”总投资932亿元。
三江口商务区
面积约7平方公里
东至奉化江
长春路以南
西至孝甬铁路
北至蔡江河
全力打造三江口“最具宁波”商务核心区,打造高品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加快重点街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促进城郊空间耦合,植入新功能、培育新产业、焕发新活力。 重点实施宁波星悦中心、交通银行大厦、中药街、月湖西区二期等商业商业和历史街区改造升级项目,着力完善城市核心功能,打造最具宁波特色的商业街区。式的中心城市。
高铁门户
范围约5平方公里
东至奉化江
西至机场路
新店路以南
北至柳树街
依托高铁宁波站等区位优势,聚焦数字经济,积极打造集商业、商业、居住、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活力门户区。
以南塘三市云谷为核心,构建“两河四街、一轴两片区”的发展格局。
充分利用高铁宁波站人流、物流、信息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推进宁波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经济领域项目研究院、中外运新总部大楼、博阳总部用地,充分发挥交通和服务功能。 优势,增强高端元素聚集功能。
根据平面图所示各板块范围绘制,仅作为位置参考。下同
滨江宜居板块
范围约5平方公里
东至奉化江
西至机场路
杭甬高速公路南侧
新店路以北
打造滨水复合活力区。
将滨江景观与连接主干道的绿色廊道相结合,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打造绿色宜居、环境优美、友善宜人的滨江,推进端塘村旧村改造,顺德华亭南侧温州商会大楼、梨园南路九年一贯制学校、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南塘河沿岸绿化及配套道路等项目其他项目将打造以居住、休闲、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功能区。
姚江南岸
2大板块
耀江新城高水平规划,打造城市副中心。
配合宁波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姚江南岸建设将全面启动。 以五江口为核心,围绕高桥“TOD”都会商务区活力区域建设,联动周边行政村,完善教育、医疗、居住、商业等服务一体化。 积极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拓展建设宁波城市副中心。
该区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56个,“十四五”总投资330亿元。
吴江口板块
面积约2平方公里
东至机场路
新源路西侧
通土路以南
耀江西路以北
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商、高品质现代化、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城区。
充分发挥海曙西片区作为连接城市中心的纽带和重要节点作用,集聚文化教育、高端住宅、商务办公等城市功能,打造高品质、高活力、卓越的品牌星酒店、公共教育和文化设施。 探索统筹发展创新模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建设高品质商务区和城市新型社区。
高桥“TOD”部分
范围约5平方公里
东至机场路
西至大西坝路
中山西路以南
通土西路以北
重点打造城西高效集约“TOD”发展示范区。
作为姚江两岸重要的发展区域,按照地铁枢纽站“TOD”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中山路、地铁一号线、西塘河发展轴的区位优势,建设交通便捷、土地高效、功能混合的综合体地段,助力打造城西品质城市,增强姚江南岸建设发展水平。
机场区
7大板块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实施中崛起战略,依托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产业、人口、空间三大结构调整,打通“人-城-产”有机循环,打造多功能城市发展平台,构建产城融合生态,打造宁波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长江一体化的战略平台长三角与宁波市国际化发展.
该区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153个,“十四五”总投资1635亿元。
力社轮毂板
范围约28平方公里
东至甬临线
西南至横固线
鄞州大道北
大力打造交通高效、贸易平台丰富、总部企业集聚的国际开放枢纽。
加快机场四期建设,规划推进宁波铁路西站项目,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空铁联运综合交通体系,推动高端商务、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和交通功能,加快发展临空产业,积极拓展与东航、春秋航空、长龙航空的战略合作,对符合未来产业方向的临空相关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
丁氏时装区
范围约3平方公里
东至奉化江
西至机场路
鄞县大道南
北临杭甬高速公路
建设发展长三角企业总部聚集区。
着力加快产业转型,深化地块整体开发,以丁家地块为重点,凸显城市现代时尚特色,建设一批高品质“5A”、“6A”建筑,大力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打造长三角南翼总部经济承载区。
城市休闲科
范围约3平方公里
东至奉化江
西至机场路
鄞州大道南
鄞县大道以北
开发成滨水复合活力街区。
充分利用铁路、奉化江、机场等优势宁波楼宇自控项目,推进U型城市产业园、雅戈尔中学扩建工程等项目,优化土地利用布局,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着力以现代、动感的滨江休闲线路打造未来滨江时尚街区。
积石港星城板块
范围约13平方公里
求是路东
光泽路西
规划鄞县大道以南
惠石路以北
打造海曙中心城区汇聚活力,打造未来城市科技城。
规划推进设计产业园建设,推进高端水泵、磁性材料等高端新型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普济医院、商业医疗地块、古蔺职业高级搬迁等建设高中、积石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余家地块、万中村地块等项目,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打造中部宜居宜业的有吸引力区域。
望春生产城市板块
范围约15平方公里
东至阳光路
求是路西
规划鄞县大道以南
北临杭甬高速公路
着力打造高端、绿色、生态的城市产业园区。
以望春产业园为主要平台,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军民融合、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细分产业,积极培育空港智能制造、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 ——边境电商。 推进国际邮件交换中心、三盛生物二期等项目,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属掩模研发基地等产业项目。
东桥智能制造板块
范围约8平方公里
东至宁波绕城高速
求是南路西
南至和良线
北至新河
打造集生产、研发、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临空智能制造小镇。
与石岐街道联动,高起点建设空港智能制造产业园,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快智能科技人才集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南塘河、印江城市绿色廊道,实施印江堤建设,建设多元化宜居宜业滨水区。
布政机场牌照
范围约10平方公里
东至机场路
向西至阳光路
规划中的鄞州大道以南
北临杭甬高速公路
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首批起步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高端装备、金融商贸服务,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配套生活等功能,打造综合体型新兴经济体。集工业、商业、生活功能于一体的城区。 推进50万套电机总成智能制动系统、村级工业厂房升级改造等项目。
四明山区
1 盘
依托四明山生态优势,打造浙江诗画示范区。
以全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保护利用为主线,强化绿色发展导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打造浙江省大园林典型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实践区,推动绿色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特色产业,推动高山农业转型提升,着力打造“城市绿色客厅”和“城市后花园”。
该区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21个,“十四五”总投资109亿元。
思明农业旅游板块
该板块涵盖四明山农业旅游发展的集聚空间。 以打造浙东唐诗古道样板区为目标,持续推进G228新建工程、四明山绕城公路、河梁线改造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完善项目。 以印江古镇、贝母产业基地、龙观旅游度假区、上花山风景名胜区开发项目为重点,完善四明山区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养生功能,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据《海曙发布》
此外,规划根据建设内容和实施效果,将3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划分为8个重大项目。
其中,《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工程》中提到:
加快推进五江口地块、原太平鸟地块、宁波星悦中心等商业综合体项目,提高传统商业中心和商业地块的辐射能水平。
围绕城市核心区和空港开发区建设,加快建设三江口“最宁波”商务区,规划建设空港国际商务区,加快形成丁家三十里商务区商务区、五江口商务区、高桥“TOD”都市商圈、奥特莱斯商圈等区级特色商圈。
《交通路网优化工程》中提到:
机场:配合宁波重要国家干线机场建设,全力建设临空经济区各项设施,重点实施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大力推进T3国际机场以及国内航站楼及配套停机坪、站前运输系统、国内、国际货运站扩建等项目。
铁路轨道:全力配合宁波市提升铁路枢纽城市地位,重点推进宁波西部枢纽总体设计,积极与甬晋铁路、沪嘉甬铁路、甬周铁路合作轨道交通5、6、8号线新建、1号线西延工程将配合9号线、11号线、12号线选址研究。
城乡路网体系:重点推进杭甬高速公路新增积石港立交规划建设,加快通土路快速改造、鄞州大道、薛家南路、求是路、望通路、四明路等道路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四明山绕城公路、规划新建的G228国道、S309省道改造升级等公路项目建设……
在《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中提到:
教育设施:重点推进古蔺职业高中、梨园南路学校、积石港九年一贯制学校、东桥镇初级中学、高桥实验小学、新智小学、古蔺镇实验小学(扩建)等项目新建普高、古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桃园湾中学等项目。
医疗卫生设施:加快实施区第二医院二期、普济医院、横街镇卫生院、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林镇卫生院(扩建)等项目,谋划推进海曙综合卫生院三甲医院、区新建高级敬老院、新东桥镇卫生院等项目。 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搬迁、区公共卫生中心新业务楼建设等项目建设。
文体设施:扎实推进宁波盆景园、东桥镇文化广场等项目,规划市体育公园、区全民健身中心、文化综合体、水利博物馆等项目。
《住房保障工程》中提到:
保障性住房:继续推进段塘村、耀峰村、通土路南侧、信义小学东侧、横岗二期等安置房项目,高桥镇重点项目拆迁安置,着力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保障。
商品房:加快银丰片区、高唐片区、高丰片区、集港宜居区、良渚、鹿港片区住宅用地项目建设。
新村:加快实施石其村、雅都村、元和村、鲍家村、陈横楼、步正村、松岩旺村等新村建设项目。
《城乡环境更新工程》中提到:
老旧小区:力争到2025年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覆盖9条街道、4个乡镇、183个住宅小区。
城中村:完成环城南路西延工程两侧及新轨线沿线周边地区房屋征拆,机场大道、西塘河周边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城市。 到2025年,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 规划期内,姚江南岸、奉化江西岸等7个重点改造区域32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将基本完成。
特色街区:推动南塘老街作为国家级优质步行街试点,重点推进城隍庙、1844、合宜大道等步行街升级改造,积极推进鼓楼沿、秀水街、于家巷等步行街升级改造、福宣市永寿街结合夜经济、体验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一批有历史根基、有文化脉搏、有商业灵魂、管理完善、知名品牌、数字化引领的高端商业街。 -品质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