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开关”路灯、杆上集成WIFI、提醒过马路的激光雷达……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不少智慧城管项目悄然落地来到重庆的市民。 日前,重庆高新区上游新闻记者对其智慧城管建设成果进行了查询。
据重庆高新区城建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中心负责200多条道路、25000多盏路灯、170多条路灯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重庆高新区灯用变压器配电箱。
“长期以来,市政照明设施的日常巡检、故障排除、运行监控、开关灯时间控制,都需要运维人员深入现场,导致照明设施运维对人力的依赖程度极高。 ,无法整体掌握照明设施的运行状态,导致故障无法及时排除,需要人工调整灯光的开关时间。” 重庆市高新区城建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市政照明设施管理维护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故障排除效率,实现照明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中心已完成路灯箱智能控制改造工程,包括170余台智能控制终端的硬件、2台照度计的安装和智能控制平台的搭建。
现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甚至手机实时查看重庆高新区170多盏路灯变电站配电箱的运行状态和监控数据,手动和自动开关重庆高新区25000多盏路灯。重庆高新区管控各路段,管控平台还可以实现实时故障报警功能,成为指挥运维作业的“大脑”和“千里眼”。
想闯红灯? 对不起,激光雷达会把你推回去! 在重庆高新区,记者还看到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智慧斑马线。 该系统主要由传感系统和LED灯带组成。 它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设备检测行人,并根据传感结果对行人进行实时控制和照明。 LED灯带提醒过往机动车注意礼貌。 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是激光雷达等先进设备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
智慧路灯是指通过应用先进、高效、可靠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路灯远程集中控制和管理的路灯。 智慧路灯具有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故障主动报警、灯线防盗、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紧急广播、无线wifi、充电桩等功能,可大大提高公共照明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消耗,节省维护费用,整合现有杆,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重庆高新区城建办2020年通过智慧灯杆建设项目立项,首批10盏智慧路灯于2021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区别于传统功能照明路灯,智慧路灯外观更具科技感,预留外接设备接口,后期可按需加载所需设备,如5G基站、井盖监控等。此外还有远程智能控制照明功能,此次投入使用的10根智慧灯杆还集成了信息发布屏、环境监测、应急广播、无线wifi等功能。 该设备提供了一个载体,可以减少城市电线杆的现状,达到“多杆合一”的效果。
重庆高新区还认真落实“大城市智慧管理”要求楼宇自控系统开关灯闪,投资100余万元建立共享单车智慧监管平台,统一接入车架号、车辆号牌、电子车牌和定位对辖区内运营的车辆进行芯片化,用技术手段延伸管理触角,解决共享单车大批量、范围广、点多的监管难题。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共享单车数量、运营情况、骑行轨迹等,及时发现停车场(点)车辆淤积情况,通知公司维修人员快速处理打扫; 另一方面,整合各运营公司后台用户管理机制,对未到指定区域还车次数超过3次的用户统一限制使用,倒逼用户规范用车行为,从根本上遏制单车使用行为。共享单车企业过度使用,用户乱停放。
一、配电室现状
由于配电室数量多、分布分散、周围环境多变,易受用户扩容和城市建设的影响。 对配电室及其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配电自动化管理、负荷预测、线损分析、用电需求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监控方案是分别安装开关柜、配电柜、变压器监控设置,以及安装报警、视频、环境监控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配电室越来越多,门钥匙数量也越来越多,钥匙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2)在配电室内,电缆沟内容易出现溢水现象,会加速电缆老化,造成安全隐患。
3)配电室电气设备较多,但对火情没有有效监控,存在安全隐患。
4)大部分配电室无人值守,盗贼多次破门(窗),也对安全运行构成重大威胁。
5)配电室采用SF6开关,但没有监测站内SF6气体含量是否超标的装置。 巡检人员容易缺氧进站,造成生命安全。
6)目前越来越多的配电室建在地下甚至地下,环境条件不容乐观。 电站容易受潮,常年潮湿的环境也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局部放电、爆炸等事故。
7)由于配电柜电缆接头和铜排接头的生产工艺和装配工艺,会导致接触功率过大,温度过高。 持续的高温很可能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导致配电柜爆炸。
8)配电室绝大多数无人值守,分布在城乡。 一旦遇到问题或报警,巡检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实际情况。
9)配电室内有电柜、风机、照明、除湿机、空调、排水泵等众多用电设备,且大部分配电室无人值守,分布于城乡,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开展起来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要对上述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支持远程控制和定期自动巡检。
10)配电室变压器一般都有变压器超温报警节点,但由于配电室没有远程通信通道,即使安装了监控设备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无人值守。
二、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集视频监控、智能门禁、水位监控、防盗监控、烟雾监控、有害气体监控、含氧量监控、环境温湿度监控、关键设备温度监控于一体。配电室、主变超温监测、风机/空调/除湿机/照明/水泵/警示灯等电气设备联动控制、电气柜防凝露装置联动控制、开关柜接点温度监测、局部放电在线监控、机器人智能巡检等多项功能,满足电网公司从“故障巡检”到“定期巡检”再到“状态巡检”的要求。
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3、配电室温湿度相关要求(仅供参考)
1、低压开关柜:温度15℃,湿度75%以下。
2、高压开关柜:温度25℃,湿度50%以下。
一般来说,室内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
相关资料请参考.1-2005、-2006等相关规范。
当然,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等配电室会有相关的环境管理规范要求,按照甲方的需要来做即可。
4、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的结构及优点
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采用“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架构,为智能运维提供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提高运维效率,减少运维工作量.
系统将电力、环境、安防等所有监控量集成在监控系统的主界面上,进行一体化显示和控制。 系统监控提供电子地图监控和海图监控两种监控方式。 电子地图可以在区域内实现分级分级显示。
配电室终端设备可脱机运行,站台设备仍可实现正常运行,断网或服务器故障时刷卡开门、联动报警、设备联动控制、记录存储。
系统可设置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也可通过硬件和软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联动,可实现用户自定义设备联动,包括现场设备运行联动视频、综合自动化系统报警联动门禁视频等,并可根据配电室现场要求完成自动闭环控制和报警。
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架构
5、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设备联动规则
1)刷卡开门,密码开门,自动清除报警,自动开灯,自动抓拍上传;
2)闸门关闭时,自动展开,照明自动关闭;
3)钥匙开门,非法开门,自动报警,自动开灯,自动抓拍上传;
4)摄像机检测到非法入侵,自动进行移动侦测报警,并自动抓拍上传。
5)布防过程中,如果防盗发射器检测到有人闯入,会立即声光报警,提示人员尽快撤离。
6)一旦发出烟雾报警,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强制关闭风机,避免火势蔓延。
7)当SF6浓度超标或含氧量低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强制开启风机通风,避免造成生命危险由于缺氧。
8)当温度超过高温阈值或低于低温阈值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强制开启空调调节温度。
9)当湿度超过阈值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强制开启除湿机进行除湿; 如果现场没有除湿机,则强制开空调调节湿度。
10)当水位超过阈值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强制水泵开始抽水。
11)当主变超温节点合闸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
12)当电控柜触点温度超过阈值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
13)当电柜内湿度超过阈值时,立即启动电柜内防结露装置进行除湿,直至湿度降至阈值以下。
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的功能
6、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智能配电房的应用,可以改善设备的运行环境,防止外部环境对设备造成损坏,显着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电力运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人员、财产的损失,延长使用寿命开关柜,提高设备利用率。 速度。
6.1 延长设备寿命,节约施工成本
传统的配电室巡检方式在设备维护方面有两个方向:一是故障发生后被动维修更换故障设备; 另一种是定期进行大、小保养,更换使用一段时间的设备或设备关键部件,这种方法多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 采用智能配电房系统可以做到“不损坏,不修”。 在减少隐患和风险的同时,可以延长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节约施工成本。
以拥有5000个配电室的城市为例,采用传统维护方式时,每个配电室每5年需要维修一次(平均每次10万次),总维护成本约为5亿元,平均1 配备智能配电房系统后楼宇自控变配电监测,可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维护间隔由原来的5年延长至8年。 年均维修费用6250万元,每年节约3750万元。
6.2 替代人工巡检,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传统配电室普遍采用的人工巡检方式,在人力和财力上产生了较高的成本。 使用智能配电房系统后,您可以通过综合监控后台了解各个配电房的现场信息。 只需在设备出现或存在潜在故障时,派维修人员进行定点更换维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6.3 推动现场运维管理向后台运维管理转变
配电室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通过采集配电室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参数进行处理,对配电室温度、湿度、粉尘、有害气体等技术指标进行控制在合格范围内,以防止设备发生。 外部条件下的结露、绝缘老化和局部放电等问题,消除配电室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提高可靠性电源。 此外,配电房智能化辅助监控系统将带来运维方式的变革,现场运维方式更多地向后台运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