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商业建筑行业必须设法保护对公司IT系统和关键任务基础设施
时间:2023-01-02    

近日,施耐德电气联合联合推出“楼宇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降低智能楼宇中的IT和财产风险,帮助客户保护楼宇管理系统(BMS),保护人员和资产。

据介绍,该解决方案结合了屡获殊荣的技术与施耐德电气的经验和服务。 这在结构级别识别所有资源,并提供无与伦比的风险和漏洞管理功能。 还要确保持续监控威胁以保护业务投资。

《楼宇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据估计,到 2050 年,今天 50% 的建筑物仍将在使用中。 对于商业建筑,这导致需要对其资产进行数字化,包括建筑管理系统的现代化。 建筑物的物联网技术现在可以量化为 17 亿台连接设备,预计到 2025 年将超过 30 亿台,这给商业建筑的未来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

智能建筑

因此,该行业不得不面临智能建筑安全方面的新挑战。 研究表明楼宇自控系统施工安全措施,57% 的物联网设备容易受到中度或高度严重性的攻击。 这些威胁已危及多家公司,包括医院、数据中心和酒店等关键基础设施。 因此,商业建筑行业必须找到安全访问公司 IT 系统和关键任务基础设施的方法。

物联网和网络犯罪

施耐德电气数字企业解决方案副总裁表示:

“物联网在建筑中的集成正在给整个行业带来激动人心的变化。 但与任何创新一样,它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对于希望破坏运营、获取经济利益或实现其他目标的网络犯罪分子来说,这样做会使人处于危险之中,而建筑物是完美的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与我们合作,以便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能够解决当今和未来建筑物面临的独特运营和安全风险。”

通过“建筑物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解决风险

事实上,建筑物中的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 除了增加以前孤立的运营技术、楼宇管理系统 (BMS) 及其对应的 IT 系统之间的连接性。 这使得目标具有吸引力并且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此外,设施经理以分散的方式监督数百家供应商、服务承包商和技术人员,增加了复杂性和风险。

过程始终可操作且安全

全球渠道和联盟副总裁 Keith 说:

“在保护包括 BMS 在内的网络物理系统时,首要任务是保持流程的运行和安全。通过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施耐德电气的服务相结合,我们使我们的客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建筑技术的优势。不增加他们面临的网络风险。从而朝着为世界创造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迈出了重要一步。”

构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产品包括以下阶段:资产发现、风险评估、远程访问控制、威胁检测和响应。 它将为建筑物所有者、设施运营商和安全团队提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来识别基本风险,而无需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此外,它还能持续降低 IT 和资产风险。 在服务中断之前识别并解决威胁。

构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主要特征实施构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最后,通过实施施耐德电气的楼宇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在楼宇的 OT 和资产环境中获得有价值的可见性和情报,还可以为楼宇业主和运营商带来额外的好处,以通过可操作的信息提高安全性。 效率、运营和生产力。

施耐德电气为建筑物开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主要使命保持不变:通过基于正确技术和技能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高当今和未来建筑物的弹性。 施耐德电气作为可持续发展和效率的数字合作伙伴与客户合作,从而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可用的投资和资源。

青岛产业正在打破“横向”扩张的空间路径依赖,转向“纵向”布局,向空中拓展空间。

今年上半年,在城阳区,君合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首批楼盘封顶。 项目建成后,将主要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研发设计等生产和服务相关企业,将成为青岛高层工业建筑经济的典范。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中德新型电子元器件生态园研发生产项目(创新汇)落成。 作为青岛保税区中德生态园首个“工业楼上”项目,厂区占地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

目前,位于即墨区的联东U谷·青岛智造港项目也在建设中。 建成后,这里将架设一批配备专业载货电梯的工业建筑,成为城市产业集群...

联东U谷·青岛智能制造港项目规划图

这些项目相继落地,是青岛推进“产业上楼”、打造城市产业的积极尝试。

土地是最稀缺的资源,尤其是对于青岛这样的特大城市。 “产业上楼”这种以空间换取资源和效益的产业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向。

作为较早出台相关政策的城市,青岛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产业上楼”。 在市南、市北、崂山、城阳、西海岸新区、即墨等区市,一批工业建筑正在加快建设。 青岛“产业上楼”项目形成了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的分级推进格局。

当前,青岛市正在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战,低效区(园区)开发建设是重点之一。 “产业上楼”是存量工业用地增容增效的有效模式之一,将为促进城镇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提高亩产提供支撑。

01 是时候探索“产业上楼”之路了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土地资源紧缺、土地成本上升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产业发展的瓶颈。 世界各国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都在积极研究探索如何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产业空间。

80年代,为应对城市土地资源短缺,新加坡出现了一批“层叠式厂房”,寸土寸金。 为部分中小企业打造了集研发、制造、仓储、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化平台。 工业空间。 “产业上楼”的理念逐渐形成。

十年前,“工业上楼”开始在中国一线城市实践。 2012年由深圳市投资兴建的全智科技创新园,按照“厂房+办公楼”的复合标准建设了23层的科技大厦,定位于研发、办公、生产一体化,向上拓展产业空间。

推动“产业上楼”一举多得。 既有利于解决空间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能更好发挥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以上原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产业楼上”。 目前,深圳、佛山、东莞、中山、苏州、杭州、嘉兴等多地相继出台“产业上楼”相关政策,明确了“产业上楼”的产业定位、发展要求和支持条件。

东莞松湖智谷工业大厦项目

工业是青岛经济的“脊梁”,支撑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和转型。 青岛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坚定不移把握实体经济,高举“建设强市”旗帜,将“推动制造业先行发展”写入市十三大报告。

今年以来,青岛着力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通过新型产业载体模式盘活存量土地,溢出更多空间工业发展; 通过新载体集聚高含金量产业,进一步提高土地效益。 “产业上楼”就是突破口之一。

02 “向上”发展,青岛在行动

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工业用地产出与杭州、成都、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提高亩产尤为迫切。

作为产业发展空间的载体,青岛各区市已开始探索“产业上楼”。

2018年5月,城阳区出台《关于加快工业高层建筑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山东省率先提出“工业上楼”。 .

2020年3月,为推动“产业上楼”,西海岸新区出台13条支持政策,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用地产出效率,构建先进产业体系以制造业为主体,集现代商贸、科技创新和服务于一体的“都市工业”新业态。

中德生态园工业楼上示范项目

同年,在市北区,青岛市首个新型工业用地示范项目——“工业楼上”产业园开工建设。

今年,青岛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战,以重点低效区(园区)开发建设为主攻方向,划定10个重点区域和园区,带动城市再开发。城市低效用地。

通过推进低效地区再开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引进新兴产业,实现城市振兴。

“实现低效用地,不是盲目搬迁产业特别是产业,而是努力保留创新创意空间,结合产业特色,发展城市产业,让产业向上寻求发展空间。”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常松军这样说。

为盘活这些低效区(园区),各区市鼓励和引导“产业上楼”。

在李沧娄山片区,今年被娄山街道看中的青岛悦浦润海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完成注册落户。 下一步,悦普科技将在青岗区北侧200余亩地块建设工业大厦崂山区楼宇自控招标公告,计划总投资逾100亿元,打造“工业楼上”产业园。 届时,该区域将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园区和生态居住空间。

在青岛市城阳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地区,建成的青大工业园是高层工业建筑的领先典范。 该项目是国内首座全装配式工业高层建筑。 原本占地面积只有三万平方米。 通过向上增长,总建筑面积已扩大到11.2万平方米。 大楼跨度达到15米,楼面承重高达每平方米1.2吨。 未来,产业园将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形成完整的高铁、轨道交通装备相关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

对于老四方工业区,市北区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将依托产业基础,加快城市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打造产业更新的“创新四方”。

03 产业欲“上楼”急需“扶持”

在重点低效区(园区)开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带动下,青岛“产业上楼”迎来了加速推进的窗口期。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对“工业上楼”的探索和研究还有待深化。 比如,工业企业怎么舍得“上楼”? 如何在产业集聚、人口结构、产值效益、城市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事实上,“工业上楼”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厂房,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厂房层高、承重、隔振、吊装、物流等问题; “工业上楼”不仅仅是为了降低工业企业的成本,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兴产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

例如,生物制药企业的车间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的要求; 精密仪器制造对振动比较敏感,建筑设计必须有减振措施; 高度、承重等施工标准必须符合相应标准。

“工业上楼”的推广首先要有计划,根据自身实际和项目类型量身定做。

搭建前,先确定适合上楼的物件。 地方政府要做好产业规划和产业引导,园区开发商要根据产业规划和“产业上楼”的限制,选择符合条件的产业,再依据前瞻性的园区规划进行。行业特点和企业特点。 ,建筑设计。

今年1月,青岛未来科技产业园“城阳第一高楼”封顶。 这是城阳区首个新型工业用地(MO)项目。 这座工业建筑尚未投入使用,但已被企业预留。 青岛诺安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潘强表示,“园区的定位符合我们的产业类型,能够满足我们的多元需求,期待公司正式落成后有更大的发展。进入工业建筑项目。”

根据入驻企业需求,为“目标企业”提供定制化车间和服务。 只有高层建筑满足了企业的基本需求,企业才会愿意上楼。

工业企业愿意“上楼”只是第一步。 在“上楼”过程中和“上楼”之后,政府和园区能否为这种产业发展新模式提供全流程、创新和精准的服务? ,至关重要。

今年两会期间,青岛市政协委员沉放提出了推进产业升级、创新产业空间模式的倡议。 她说,近年来,青岛各区市围绕产业发展、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 下一步,有关部门还要对相关产业上楼企业精准扶持,提供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上楼”。

实践证明,“产业上楼”用得好,可以帮助低效地区解决问题、产业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 青岛要尽快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本着做精做细、做精做优的原则,扎实做好每一个“工业上楼”项目,摸清城市适合青岛的产业之路。

作者|长亭策划|沉默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