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门锁逐渐成为继智能音箱之后的下一个风口,迎来大规模爆发阶段。
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进入,2015年,行业“千锁大战”爆发; 它熟悉的价格战已经占领了市场。 虽然短期为生产端带来了热情,但由于消费者认可度和意愿等问题,智能门锁在市场端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近两年,随着国家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为行业无序竞争设置了门槛,划定了底线。 但各大商家恶意抄袭现象依然盛行,智能锁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
而时不时曝出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在不断提醒着消费者,“装锁有风险,选锁需谨慎!”
一、智能门锁的野蛮生长
新出路,众多玩家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门锁迎来了品牌爆发期。
2017年,数千家企业和品牌涌入; 2018年,全国智能门锁生产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品牌数量达到3000多个。 在传统锁具行业纷纷进入智能门锁市场的同时,各大行业巨头也跃跃欲试。 18年前,海尔、TCL、美的等家电巨头沈阳江森自控楼宇智能门锁,中兴、小米、华为等手机巨头纷纷入局; 2018年后,BAT还间接或直接投资了相关企业,如百度投资的云鼎科技、阿里投资的优势科技等。
虽然进入者越来越多,但市场销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反而在近两年有所下降。
据统计,目前我国智能门锁的普及率仅为5%-7%,远低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智能锁市场普及率。 据《2019中国智能门锁半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智能门锁行业产销量为760万套,总规模10-150亿元。 与去年同期的800万套相比,下降了5%左右,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不得不提的是,10-200亿的营收规模只相当于一个小家电品牌一年的销售额。 它怎么“养”得起那么多厂家? 行业是否过于“暴利”?
每个人都可以组装的智能门锁
首先,智能锁的硬件结构基本延续了传统锁的风格,外观上基本没有创新的必要。
其次,智能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案。 指纹模组、电路板、主控芯片等相关配件的生产不再需要打磨和设计。 进入企业后,只需组装不同的零部件,即可生产出智能锁。 至于电子模块涉及的技术,只有wifi、NB-IoT、NB-IoT三种通信协议,属于比较基础的开发技术,技术门槛较低。 随着硬件厂商制造成本的降低,普通企业也很容易上手。
就像当时的山寨手机一样,国内厂商抄袭国外手机厂商的现成方案,“照葫芦画瓢”采购手机屏幕、芯片、外壳等配件。 系国产手机。 现在很多智能锁小厂都采用同样的套路。 五金件、面板、电路板、锁芯等所有零部件均外购。 最后通过流水线简单组装,成为自主设计生产的智能锁。
这个阶段与国产山寨手机的发展历程非常相似。 大量“搅局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模仿,实现产品的基本功能,再依靠自身的营销渠道和代工优势,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中国智能锁行业开始进入“人人可组装时代”。
一站式代工利润空间大
目前,在智能锁行业,代工生产已不再是行业秘密,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智能锁代工的广告——智能锁OEM/ODM、“指纹锁一站式代工服务”、“智能锁OEM”、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贴牌生产(OEM)生产模式,原材料的选择完全由贴牌厂商自己决定。 一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按照低价优先的原则采购原材料的档次和类别。 如此精心策划,产品质量自然好不了多少。
甲方作为品牌商,基本上不可能对产品代工的过程进行监管,有的企业连最基本的检测设备都没有。
从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搜索智能锁。 不难发现,主流智能门锁的均价在1000元左右。 相当大的。
据一些智能家居媒体乐观预测,未来5-10年,如果我国智能门锁普及率能达到欧美水平,中国智能门锁总产值产业规模或突破1000亿元。 千亿智能门锁市场这块“大饼”着实诱人,技术门槛和生产成本之低,足以让智能门锁成为一门好生意。
二、智能门锁现状
同质化严重
如果去掉智能锁上的品牌标识,相信很多消费者很难仅通过外观来判断一款智能锁是哪个品牌的。 这一点,恐怕连厂家都做不到。
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智能锁早已被抄袭,外观和功能也越来越雷同。 参加过建筑装饰博览会或门业博览会的应该深有体会。 众多智能锁品牌展出的产品均具备自动锁体、3D人脸识别功能,并可实现远程开锁。 . . . . . 这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新产品的亮点越来越少,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但随着智能概念的普及,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和购买需求将不断提升。 这时候,智能锁厂商应该如何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呢?
价格战不断
在品牌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现状下,各品牌的主要功能大同小异,要想进一步打开市场,价格战就成了“卷入”的法宝。
事实上这是真的。
从中国互联网家庭频道的报道来看,在小米、360等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门锁市场之前,行业价格底线普遍在2000元左右。 以知名智能门锁品牌Dexx为例。 根据京东综合排名搜索,好评的商品价格基本都在2000-3000元以上,促销时最低可能会降到1780元左右。
但随着有资本和自有渠道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产品价格的底线在一开始就被刷新。 在小米生态链企业、360等企业进入智能门锁市场之前,行业价格底线基本在2000元左右。 而小米生态链品牌的爆款产品直接定位售价在1000元左右,360更是将价格打到了600-700元。
要知道,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资金和技术。 为了在市场上生存,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大厂的价格“挑衅”,但“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谁都明白。成本会降低,产品用料和档次自然会降低很多,智能门锁的质量必然下降。 这种恶性竞争,不仅会伤害竞品企业,还会抹杀行业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消费者信任。
行业进入洗牌期
随着竞争加剧、品牌同质化、非理性价格战旷日持久,行业即将进入洗牌期。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少有350家企业被淘汰,或自愿选择退出智能锁行业。 此前,有相关人士认为,中国智能门锁行业的洗牌期至少要到2020年才会到来。事实上,智能门锁行业的洗牌早已在进行中。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智能锁行业已形成六大阵营:传统锁具企业、专业智能锁企业、家电企业、互联网科技企业、安防产品企业、电商平台。 六大阵营中,品牌渗透率从最初专注于传统生产企业品牌,过渡到互联网品牌、专业品牌、家电企业品牌三大阵营,在智能锁行业的品牌优势逐渐显现。
随着智能锁行业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产品标准的逐步统一,质量差或者没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厂商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可见,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未来企业的综合实力将更加受到考验,质量和品牌将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
3.安全问题频发
2019年4月,北京日报、新京报、东方财富、财经网等多家权威媒体的发文一度在智能锁行业引发集体地震。
京津冀消费者协会在对多家智能锁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后,发现存在多重安全隐患,对问题企业进行了集中约谈,要求其限期整改。 此次“上榜”的企业不乏智能门锁行业的知名品牌,包括卡迪士、路客、360智能门锁、三星、、美的等。
采访后不到半年,上述部分企业继续顶风作案。 在8月11日京津冀消费者协会抽查中,安全问题再次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卢克和卡迪斯始终出现在“上榜”的企业之中。 不断刷新知识。
早在2018年底,路客智能门锁就因虚假夸大产品宣传,被北京市工商局罚款30万元。
成立于2013年的Cadiz,曾有过自称为“德国品牌”的历史。 深圳这个不折不扣的国产品牌,在天眼查上不仅查不到德国企业的控股信息,就连其指纹锁的核心部件也不是来自德国,而是来自一家瑞典企业。
综上所述:
在市场鱼龙混杂、价格“内卷”、产品同质化的形势下,未来智能门锁行业势必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大洗牌。 如何在“大浪淘沙”下生存,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然而,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更是企业站稳脚跟的利器。 只有合理的价格和认真的质量控制才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智能物联网的普及,智能家居在消费端的应用已经不再新鲜,已经成为理想家居的标配。
想象一下以下场景 -
伸出手指按指纹开门,门内会发出语音提示:欢迎回家。 同时,室内的灯会打开,空调会打开,电饭煲开始工作。 出门不需要带钥匙。 您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控家里发生的事情。
图片:科技博主之家让多人种草,来源网络
在这些场景中沈阳江森自控楼宇智能门锁,智能门+锁是进出智能家居空间的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 在开启美丽服务型理想空间的同时,更是保护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有安全要求。
从2015年开始,智能门锁赛道已经有了几年的市场教育和用户积累。 2017年,小米、360、华为等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企业入局。 近年来,以视觉智能为新技术突破口的3D人脸识别功能,成为智能门锁升级换代的一大亮点,进入大众视野。
其中,不乏资本眼中的“新星”。 去年3月,智能门锁品牌卡迪士完成近1亿美元融资,小米旗下生态企业云顶科技此前也获得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现在,智能门锁赛道的发展情况如何? 从生态圈到智能交互,智能门锁与智能家居之间的“隐形墙”还在吗?
新货,线上线下,刚需
智能门锁正在成为智能家居升级的刚需。 一是来自新建房地产精装修交付标准指标。 二是来自旧房、出租屋的改造和居住条件升级的需要。
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敲门砖”,以极小的切口切入一成不变的家居空间,帮助其他智能家居产品完成“用户教育”。 进一步催化了C端消费者的购买决心。
“如果有机会换,我一定会换智能门锁。” 小红书用户cc说。
在小红书社交平台上,“智能门锁”的词条频率极高,达到5万余条,几乎可以赶上“入户门”这个关键词。
图:小红书搜索“入户门”和“智能门锁”
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与当代人对简单、安全的生活需求密不可分。 具体来说,目前智能门锁的价格在300元到3000元之间,跨度很大; 按功能分,主要有玻璃门锁、大屏幕窥视孔、可视对讲; 按开锁方式分,有指纹锁、指静脉锁、人脸识别等; 此外,还有全自动和半自动。
图:淘宝搜索“智能门锁”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线上市场销售智能门锁458万套,这个数字仅代表线上消费者主动更换购买的智能门锁,不包括线下随门销售的智能门锁。 也不包括部分B端渠道(写字楼)大量采购的智能门锁。
有意思的是,相比网红品牌“1000+”火爆的线上销量,智能门锁的体验场景基本都在线下,这与入户门的销量势在必行。 36氪走访发现,传统入户门厂商盼盼、星月神、申江等品牌也成为智能门锁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比如以做锁着称的王丽,一把配备智能门锁的甲级防盗门售价才3600元左右,不带智能门锁的要2800元。 与动辄上千元、还要预约换锁、自己安装的智能门锁相比,一套门+锁带回家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更方便也更具有吸引力。
图:各类防盗门门店,标配智能锁
线上销售方面,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小米、德施曼、凯迪斯,其次是路客、飞利浦、tcl等品牌。
“我买了智能门锁,但无法联动”
线上线下渠道决定了不同的消费群体。 网购基本都是旧门换新锁,注重某品牌智能门锁带来的体验; 线下采购几乎都是门锁搭配,注重门+锁的综合性。
其中,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问题:品牌门的智能门锁无法与小米、华为等主流生态互通,无法联动。 除非你主动更换对应生态的门锁,否则无法适配,盼盼、星月、TATA等品牌也不例外。
“市场上几乎不支持品牌门,但客户可以选择门+机械锁,然后拆下来换上自己想要的智能门锁。” 盼盼线下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36氪。
图:与门店销售的后续沟通
相比之下,智能家居联动的需求越来越大。 开头提到的智能家居服务场景,是在涂鸦、萤石、小米、华为、百度等智能家居厂商的快速发展下实现的。
为什么智能门锁不主动连接?
盾家科技,最近刚刚完成天使轮融资,是一家来自杭州的本土智能门锁厂商。 主要投入智能门锁研发,连接目标客户生态。 盾家科技负责人告诉36氪:“目前市场上主流锁厂的产品技术大多不是自主研发,而是从上游采购模块。因此对接难度很大,尤其是对于视觉识别部分,很少有锁厂支持对接。”
拥有人脸识别算法、摄像头模组、硬件、云平台等完整闭环的玩家屈指可数。 据介绍,盾家科技目前正在利用阿里云搭建云平台,打通天猫精灵,未来还计划进一步接入苹果、亚马逊的家居生态。
技术门槛低、主流生态强大、合作惯性是智能门锁与智能家居之间的“隐形墙”。
智能门锁下一站
智能门锁虽然不需要复杂的功能,但要想更安全、更方便、更智能,还是有提升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