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家长支付的培训费用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 非纪律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避免发生退款纠纷和“卷款跑路”的风险。充值赠送”等方式
● 记者随机抽取10家非学科培训机构进行调查查询,发现几乎都存在大班套餐收费过高和加班费问题,涉及少儿编程、体能、游泳、网球、臀部等。 - 跳、滑雪、马术和击剑和舞蹈科目。一些课程包“大”到 200 课时。 据工作人员介绍,48课时费用约1万元,20万课时可拿下。
● 要明确相关主体的监管职责,建立以教育部门为龙头的多部门联动、协同配合的执法体系,重点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作用。 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整理和修订,形成必要的权责清单,为相关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管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又不见了?” 北京家长赵培多次向朋友确认。
3月初,之前为她孩子报名的美术培训机构因资金周转问题突然停课。 她这才发现,自己没用完的班费还有一万多块钱——这已经是三年来赵佩第三次出现这种情况了,总共损失了三万块左右。
近日,多家知名非纪律培训机构疑似爆料,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赵佩给孩子报的机构。 3月13日,教育部、中消协发布校外培训提醒,提醒学生家长支付培训费用时不要超过3个月或60课时; 非纪律培训一次的工资不要超过5000。 人民币限额手续费,避免退款纠纷和“带款跑路”风险。 同时,要警惕通过“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超限收费。
不过,《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非纪律培训市场,价格昂贵的大型课程套餐仍在销售中,部分培训机构甚至还有大量未付费的家长课程费用。 “分包之间,这些都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
买大班套餐降低单价
频繁遭遇组织跑路
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科培训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减少的同时,非学科类培训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3月2日,知名艺术教育机构北京橙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树)宣布暂停所有校园运营7至10天,引发各界关注。互联网。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该机构在北京的17个校区可能涉及9万名学生和700多名教师。
有媒体调查发现,大班套餐是橙树一贯的销售策略。 在一个近400人的维权群中,家长们自发清点了接龙所支付的费用,其中大班套餐频频出现,因为该机构宣传实际支付1万多元可获得数万课时,吸引了很多家长购买大班套餐,不少家长一次性支付了2万多元,有的家长实际支付了4.2万元。
在非学科培训行业,大班包并不新鲜。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李昭(化名)曾为女儿报名参加丰台区草桥的游泳培训班。 课程全部打包销售,小课30课时,大课120课时。
“我咨询的时候,营销人员总是推荐大班套餐,因为单课时的价格相差巨大,我认识的家长大多都购买了大班套餐。” 李钊说道。
然而,原本想“买大班套餐降低每节课单价”的家长频频遭遇机构跑路。 李昭告诉记者,她和几个亲戚的孩子在钢琴、舞蹈、演讲等非纪律校外培训班上都遇到过“跑路”的情况。 “我们全家课外班的四个孩子,因为‘出走’损失了至少10万元。”
“我家孩子八岁的时候,报名了一个嘻哈舞蹈机构,交了两年的一次性优惠,便宜了一万多元。但第二年店就关门了,到了至少有一半的课程被漏掉了,很多遭受损失的家长选择了走法律程序,最后打赢了官司,但这个机构却没有钱来弥补家长的损失。 来自河南的家长苗青说,两年过去了,退款还遥遥无期,负责人总是说,“我现在没钱了,在赚钱还债。”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进举看来,培训机构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容易冲动消费。 三是当前国家政策处于动态调整期。 不排除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想在政策全面落地前“捞一笔”。
姚进举表示,为取得更好的监管效果,有关部门应继续坚持校外培训公益性、个性化、分类治理的原则,遏制校外培训野蛮生长势头。
控制课时配额收费
商家依旧卖大班套餐
事实上,为防止出现“退费难”、“带钱跑路”等问题,教育部门早已对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用做出了相关规定。 202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用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校外培训收费期限与教学安排要协调,不得一次性或以充值、二次充值的形式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以上的变相卡片等。”
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生校外非学科培训行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上述规定。 同时,在一次性收费金额方面,《意见》增加了一次性收费不超过5000元的规定,防止一次性收费过高增加金融风险,父母的负担。
不过,记者随机抽取10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调查查询发现,几乎都存在超大班包等超期、加班费问题,涉及少儿编程、体能、游泳、网球、臀部等。 -跳、滑雪、马术和击剑、舞蹈等多种科目。
比如熊小米儿童游泳中心(北园店),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来到线下门店,询问课程体系和收费标准。 其中,水上培训课程的价格比游泳课程贵很多,课程包的上课时间和有效期也更长。 其课程套餐分为24次、48次和96次。 划掉11952元、23904元、47808元对应的原价并算上相应优惠后,会员价可以7162元、11826元、18986元购买。
记者称,孩子现在5岁了,销售顾问随即推荐了一套课程套餐,足够购买96次,有效期为18个月。 顾问说:“课时越多,孩子学得越全面,课时越多,均价越便宜。” 面对记者“96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的询问,咨询师犹豫了一下说,“至少要保证孩子能学会蛙泳。”
功夫宝贝武术格斗馆的课程包直接“大”到200课时。 据该机构工作人员介绍,48课时约1万元,200课时的大容量课程套餐优惠力度大,2万元即可拿下。
在快乐小马驹儿童马术俱乐部,周中课单价600-700元,周末课单价800元左右,包括马费和教练费。 周中早班套餐相对便宜,特价班套餐18000元24节课,周末班套餐39800元。
“市场价是这样的,我们这里也不贵。” “这个项目很火爆,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学习,现场报名还有优惠。” 资金安全风险”……这与记者在非纪律培训机构调研中遇到的同一个营销用语,其目的也是为了推销课程大包。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蔡海龙认为,相关部门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的监管要求并未得到很好落实并实施。 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当前教育行政执法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 一般来说,一项政策的实施,需要将相关的政策主张转化为明确的法定责任,为相关行政主体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执行程序确保适当和合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任何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能做的总是有限度的。 如果能将监管和行业自律结合起来,或许对遏制非纪律校外培训市场的乱象有一定作用。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有必要使其行为尽可能公开透明,这也是提高其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长们也要对商家提出的各种优惠政策保持谨慎,不要有贪图便宜的心理。
“在具体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从实践出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校外培训的实际情况,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超收费标准。比如,一些单班艺术课程收费标准高,每节课时长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可以考虑在政策上做一些区分。” 姚金菊说道。
充电行为需规范
资本监管漏洞
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和中消协发布的校外培训提醒中,还特别提到要注意支付安全,培训支付应通过全国校外支付平台完成。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一体化平台,不采用转账、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至预付费用资金托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不过,记者采访了来自北京、河南、安徽等地的10位家长后了解到,这些家长通常通过信用卡或微信、支付宝等方式支付。 他们都表示“没听说过”,该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介绍过”,“不知道自己的钱往哪里转”。
在苗青提供的维权群里,一位家长展示了自己当时的转学记录。 家长用信用卡支付了5100元。 订单显示,入账账户名称为“河南福田百货”,但交易类型为“汽车加油”。 据这位家长回忆,当时他很迷茫地问街舞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方给出的答案却很含糊,“就是这样”。
姚金菊告诉记者,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服务综合平台由教育部主办,网站由教育技术与资源开发中心(中央电化教育中心)运营维护。教育部。 平台建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服务于行政管理部门,在机构资质、培训内容、经费、服务质量监督等方面为其提供服务; 二是服务校外培训机构,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年检服务,搭建开店、销售课程服务、信息发布服务、咨询服务平台; 三是服务学生家长,为学生家长选择合规院校、购买课程、预约、退课、退款、评价等提供便利。 目前,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能够在线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日常监管、风险核查、实时跟踪和在线调度管理。 家长可通过平台网站或手机APP注册使用。
“家长要合理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谨防虚假宣传。培训费用必须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督服务综合平台支付。” 姚金菊表示,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督服务综合平台具有“课程认证”、“申请退费”等功能。
如何进一步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加强校外培训预付费用资金监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相关部门要服务和引导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运营,了解家长和孩子的培训需求。 问题不是一味关停就能解决的,监管措施要善治。 我们应该从法治的角度思考什么是好的规范、好的监督、好的社会治理。 良好的监管将使市场更加规范,并使合法合规的机构更好地发展。
“要明确相关主体的监管职责,建立以教育部门为龙头的多部门联合执法体制。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作用。” 蔡海龙建议,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要积极推动。 整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形成必要的权责清单,为相关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管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蔡海龙还呼吁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 针对培训机构存在的收费过高、预付费用等问题,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建立日常监管执法机制,加大违法收费行为查处频次密度。 必要时楼宇自控系统培训考证多少钱,强制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督服务综合平台收费。
近年来,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出现资金链断裂、倒闭、“卷款跑路”等问题,给校外培训机构的财务管理敲响了警钟。 3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中小学不得举办、参与在组织校外培训机构方面。 校外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款支付培训费用,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在账户外开立账户。
针对开展学龄前儿童和3-6岁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活动,五部门印发《校外培训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机构”,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经费要实现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费前监管、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机构预收的培训服务费,一律进入机构培训收费专户楼宇自控系统培训考证多少钱,在会计核算时按规定作为负债管理,严禁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 所有费用应由会计部门或专职会计人员管理和核算。 严禁设立“小金库”和账户外开户。 收取培训服务费应按规定开具发票,不得填写与实际交易不一致的内容。收付款凭证不得以主办方名义或其他名义开具,收付款凭证不得以收据等“白条”代替。 校外培训不能使用培训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办法》还在机构设置、资金筹集、收入分配等方面设置了“红线”。 中小学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上市公司不得控股或参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纪律培训机构,不得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纪律培训机构资产。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纪律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并购、委托经营、连锁加盟、利用可变利益主体等方式由外资控股、参股。 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主办者不得向培训机构分配红利、获取收益或者分配剩余财产。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核实学员信息,明确培训项目、培训要求、培训费用、退费规则、退费方式、退费责任等。违约、争议解决等。对于涉及培训退款的,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畅通退款流程,及时将剩余培训费用退还给学员,维护学员合法权益和群众利益。 (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