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合肥4月23日消息(记者周冉)4月26日,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将在合肥滨湖国际开幕会议中心的。 两年前举办的首届科交会成果丰硕,共展示最新科技创新成果487项,签约科技“双招双引”合作项目60个,总金额282亿元。
因此,安徽对今年的科交会充满期待。 “本次大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科技部、中科院主办,旨在开辟安徽科技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轨道,做安徽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产业创新,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发展增添动力。”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将突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突出科技成果聚集展示、对接交易和转化服务,加快更多科技创新。 结果在安徽转化。
2021年中国(安徽)科学技术博览会成果丰硕(朱子文 摄,央广网发表)
潜心打造科技创新源泉
4月12日21时,运行中的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经过两次实验,成功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下新世界纪录。记录。 安徽省委、省政府贺电表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在聚变工程和前沿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 它为全球聚变研究做出了贡献。 的重要贡献。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王素素拍摄,央广网发表)
位于安徽的中科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是该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今年科交会的主办方之一。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合肥物理研究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100余项,位居安徽省科研机构之首; 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转让1800余项,金额超15亿元; 共有120余项科技成果评价价格11.01亿元,对科研团队实施股权奖励超过5亿元。 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中科院系统深度参与本届科交会。 中科院系统共有11个分院和技术创新发展中心以及33个研究所参加会议,征集系统单位科技成果165项。
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中科院合肥材料科学技术研究院正在推动和探索“科技合作平台+项目研发团队”和“研究生转移转化”模式。学生+导师”。 光电、嘉必优生物等上市公司以及一批高成长性和具有上市潜力的“专、特、新”企业,精准高效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EAST装置屡破世界纪录,是安徽省注重原始创新、全力打造技术创新源泉的突出成果之一。 近年来,安徽坚决打好创新“第一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植树工程”,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从“科技创新”的跨越。科教大省”以“科技创新源泉”发展。 2022年,安徽将继续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安徽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12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7件。 2022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多项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稳态强磁场刷新了尘封23年的世界纪录,获得了全球最高稳态磁场;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国际“赛道”继续实现“并行运行”领跑“。
让更多科研成果从“试验场”走向“大市场”
科技成果是科博会的核心。 为打造一场科技成果“盛宴”,大会将组织成果展示、成果路演、成果对接、成果交易等活动。 “截至目前,已征集高水平创新成果861项、科技产业融合成果776项、科技金融融合成果142项、科技人才成果202项。” 罗平介绍,据初步统计,“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引资”两大类项目共计410个,总金额超2000亿元。 其中,“成果转化”项目262个,金额157.77亿元;“科技投入”项目148个,金额2076.18亿元; 省外合作项目207个,金额1468.22亿元; 省级合作项目203个,金额765.73亿元。
安徽创新馆(郑成功摄,央广网发布)
“科力科奇”科创汇是科交会成果路演重要专项活动之一,也是合肥市2022年以来打造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合肥市人民政府表示,今年,该品牌共组织路演21场,路演项目136个,70项成果已落地应用,40项成果获得投融资,累计推广高校成果279项公司在肥地成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长乐教授的‘聚烯烃弹性体封装材料项目’通过科创汇在4个月内落地,今年公司将开启估值30亿元的A轮融资,用于建设万吨级生产线。” 仲德应说。
同时,在成果对接方面,安徽将重点推进科技成果与金融、人才、产业的对接。 其中,技术与产业对接精心准备了量子科技产业峰会、聚变能源创新峰会、航天信息产业峰会、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峰会等10场活动安徽网络楼宇自控创新服务,其中专专特新企业专场交流活动、中医药科技产业峰会、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大赛总决赛。 成果交易是本次大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科教将组织一批成果转化和科技投入重大项目在开幕式上现场签约; 项目资本对接活动等,还将组织城市开展政策、资金、人才服务、营商环境等专题推介,推动项目成果与城市对接,进行现场洽谈和转化。
“下一步,安徽将继续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罗平说道。
5月21日,以“新起点、新价值”为主题的2021第五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第六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在深圳开幕。 会议由中国电子信息工业联合会、南山区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控制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控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民用机场协会。 由行业协会、南山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 与此同时,第六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会议期间共举办33场平行论坛楼宇自控行业展会信息报道,中外院士30人,演讲嘉宾400人,共计8000余人参与,369家展商展示2270架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机器人、机器人表演赛、 5万名买家齐聚深圳。 同时揭晓第五届全球无人机贡献奖、2021第五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创新产品奖、大鹏设计奖。
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学峰出席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刘大祥、范本耀为会议做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沉昌祥、杜彦良、何继峰、宋保安、陈学庚,外籍院士张铁柱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志斌、欧亚科学院院士朱明等30名国内外院士出席会议。 杨金才,2021世界无人机大会执行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精准农业航空学会主席兰玉斌教授主持会议论坛,2021世界无人机大会秘书长杨鹏主持会议开幕式。
来自国家空管委、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10多个国家部委、局的相关专家中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森林消防局出席本次活动。 会议上,广东省、深圳市等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近50个国家及驻华使领馆的大使、总领事、商务参赞,国际无人系统协会、世界无人机联合会、机器开源开发者组织、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等国内外无人机专家和企业家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
创新应用无人机产业逆势增长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民用无人机产业基地,中国拥有民用无人机运营资质的企业总数达7万家。 2020年,无人机产业总产值将达到670亿元,增长33%。 其中,深圳有无人机企业1200多家,产值500亿元。 消费级无人机出口量占全国90%,工业级无人机占国内市场份额60%; 无人机出口占比180%。 十亿。 深圳无人机产业已形成完整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
从应用领域来看,无人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疫情期间,无人机在宣传、应急物资运输、巡检、照明、红外体温测量、扫码、5G网络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全覆盖和灵活性的展现,让不少无人机厂商在中国。 在抗击疫情的市场需求下,丰富应用解决方案,延伸自身产品线,创新无人机智能技术。 未来,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将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测绘、气象、环保、巡检等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和新技术的创新人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阔、油气管道和电网设施数量众多、快递业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建设进入高峰期,这些都带来了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巨大。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未来无人机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更需要解决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 如芯片技术、电源技术、飞控技术等,更要重视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结合。 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是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进步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
展览展示绽放新价值
本届大会以“新起点、新价值”为主题,由大会、展览和33场论坛组成,涵盖无人机应用的各个方面。
亮点一:一场会议30场论坛,400名中外专家齐聚一堂
会议由开幕式、特邀报告、主题演讲、专题报告、会议仪式、奖项评选等组成,全球无人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院士、企业家聚焦精准农业、警务安防、管道巡检、测绘等领域并对测绘环保、物流交通、地震消防应急救援、飞行监管、机场安全、标准制定、无人水上系统、5G、人工智能等行业热点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打造一流为参与者提供合作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无人机用户提供落地服务。
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空中交通管理专家组组长、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陈志杰提出了城市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技术发展的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北斗卫星导航专家范本耀讲述了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北斗卫星导航专家刘大祥讲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认为,无人机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看点二:两千架无人机齐聚大湾区
369家展商展示了2270余架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机器人、飞行汽车、水下航行器及上下游配套工业产品。
知名展商有:顺丰速运、京东物流、大疆创新、极飞科技、华科尔、科贝特、大智无疆、科维泰、中科岭动、成都纵横、蜂巢航天、时代星光、道通智能、深圳智航、品菱、奇飞、环球、逸飞智控、北清通航、瑞神光电、高聚创新、葡萄、金城航空、沃飞天宇、飞宇、飞马等
亮点三:发布三份无人机报告和两项无人机团体标准
由全国无人机协会合作互助联盟、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虹鹰无人系统研究院、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编制的《2021年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报告》,深圳市无人机三本新书发布仪式会议期间举行了市相机行业组织编制的《相机报告》和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组织、远洋航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编制的《无人机工作系统实用技术》。
同时由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安防行业协会、中国移动(成都)研究院有限公司、顺丰丰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无人机研究院、希捷科技共同整理等单位发布了《商用无人机数据链与存储规范》《反无人机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亮点四:无人机表演创造四项吉尼斯纪录,比赛精彩纷呈
会议期间,深圳市高聚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挑战四项吉尼斯纪录:无人机同时飞行次数最多、无人机组成最大光源图像、无人机最连续编队、无人机表演动画时间最长。 同时,七场无人机表演、无人机航拍大赛、无人机创新创业大赛、无人机足球赛将世界无人机大会推向高潮。 无人机足球赛、机甲大师赛、特斯拉汽车拆解展示、“智造杯”前沿科技挑战赛预选赛。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组织了世界无人机大会创新产品奖、大鹏设计奖和全球无人机贡献奖的评选。 世界无人机大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平台,更是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整合各方资源的纽带,为深圳乃至中国无人机产业实现安全稳定有序提供了良好机遇向更高层次发展。
【阅读特别新闻+】
第五届全球无人机贡献奖名单
任斌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智慧 浙江科贝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红景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亚洲工程技术副总裁
世界无人机联合会马来西亚分会主席 郑宇文
荣获第五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特别创新奖
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公司
华擎创新(深圳)有限公司
沃飞天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聚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第五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大鹏设计奖获得者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维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沃飞天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成都纵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岭动航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上海凤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大摩达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千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吉盈科技有限公司
深蓝海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届世界无人机大会5G联网无人机应用落地贡献奖单位
中国移动(成都)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纵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原标题《2021第五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