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国电梯行业发展趋势
及产业链现状分析
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成为电梯企业转型改革方向
2015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提出我国制造业要利用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梦。 其中,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将成为未来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 以智能机器为代表的工业4.0将极大改变许多传统行业的生态。
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智能化将成为电梯企业转型变革的方向。 一方面,在电梯制造过程中,为了实现智能化转型,电梯企业需要推动电梯制造技术的升级,实现现有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升级,积极探索电梯智能工厂的建设。领域,并使电梯产品在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电梯的智能化水平决定了电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是行业进步的关键。 电梯企业必须加大智能化和高端技术的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断提升电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和转型升级。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民族电梯品牌地位。
2、物联网推动电梯安全监管智能化实现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和民生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物联网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社会服务和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行业(车辆GPS)、电力行业(电网监控)、改善民生(食品安全)等领域,但在电梯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电梯保有量的增加,对电梯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数量庞大的电梯,如何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率已成为监管部门、电梯企业和用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近年来在电梯安全监管中逐渐崭露头角。 电梯物联网通过配置具有采集运行参数功能的数据系统,实现电梯安全的智能监管。 未来,通过建立电梯信息交换网络,将每台电梯的实时运行信息和关键指标参数上传到互联网,由电梯制造商或其他责任机构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共享。信息交换。
物联网技术与电梯系统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电梯安全监控问题,体现了我国电梯行业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在电梯领域的应用将对构建电梯信息系统、实现电梯安全监管智能化、推动电梯行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电梯整机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房地产企业之间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交换,实现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证电梯运行的可靠性。 一方面,一旦电梯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利用大量的电梯运行数据辅助故障原因,提高维护效率; 另一方面,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提前做好维护和处理,避免电梯出现故障,有效提高电梯安全性,保障乘客安全。 因此,电梯物联网成为众多企业安全维保的新盈利点,越来越多的厂家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电梯系统中,这也是电梯后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将来。
未来,电梯制造企业只有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将电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有效结合,不断提高电梯故障诊断、远程监控、智能维保的效率,实现电梯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才能走得更远。率先进军智能电梯市场,成为民族电梯品牌的领军者。
3、电梯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电梯企业提高维保服务质量,实现服务产业化
电梯的安全要求很高。 它们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厂,最后的组装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 安装是通过机械零件的组装以及机械装置与土建结构的连接来完成的,但不能完全保证精心的制造和安装。 无故障运行,其运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
目前,我国电梯维保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各维保公司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201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取得相应许可的电梯制造企业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进行。根据本法。 在国家政策支持、电梯保有量激增、老旧电梯逐年增加的背景下,以维保安装为特征的电梯售后市场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企业,电梯的售后服务已成为未来电梯企业的市场竞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电梯维保由大量第三方维保公司进行,逐步转向厂家专业维保已成为趋势。 目前,主流电梯制造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产业化,建立了以营销服务为主导的服务网络。 网络建设从原来的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 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的发展模式是电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4、电梯智能化是智能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已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产业的发展。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自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还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发展。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的前景依然巨大。 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构建的智能系统可以使建筑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从而收集和处理建筑内外的信息,并通过智能系统做出适当的反应,为建筑管理者和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为居民带来多元化的信息和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电梯智能化是智能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电梯作为信息门户的特点,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电梯运行、使用、维护过程的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电梯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建设智能建筑。 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时代推动电梯行业进入自动化、高效时代。 云服务数据安全中心的建立,有利于远程监控电梯运行状态,获取大量可用分析数据,帮助企业更好地研究和验证,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带来显着提升。安全运行效率。 例如,基于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电梯群控等技术,电梯不仅具有传统人工智能的优势,还具备动态、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使电梯实现智能化群控。电梯控制系统可与大楼一体化。 所有自动化服务设备组合成一个整体智能系统。 未来智能建筑中的电梯将成为建筑群内的一种交通工具。
5、未来电梯行业将向“绿色节能”“安全”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打造高性能绿色产品成为电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绿色技术推动行业发展成为电梯行业新的研究方向。 新一代绿色电梯、节能电梯、智能电梯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要求电梯节能、减少油污、电磁兼容性强、噪音低、寿命长、采用绿色装饰材料、与建筑协调。
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电梯提出了安全、节能环保、重视上下游产业合作等新要求。 此外,电梯安全隐患、事故频发,对电梯生产提出了安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也将更加严格执行,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国家标准《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于201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电梯行业多年来缺乏相关技术条件的空白。电梯报废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对电梯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13个电梯主要部件,包括“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救援装置、井道安全门和活板门、驱动主机、轿厢、层门和轿门、电气控制装置。” 报废技术条件。 未来,“绿色节能”和“安全”将成为电梯行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节能和安全技术领域的进步将快速体现在电梯产品上。
六、电梯产业集群效应显着,产业结构布局加速向健康方向发展
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电梯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电梯、自动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随着我国电梯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进入了洗牌期。 市场竞争机制和产业政策变化,加速产业结构布局向健康方向发展。 一些品牌企业及时研判形势,将投资区域瞄准中西部地区,并陆续开工生产,使行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在原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三个集中生产区的基础上,新增中西部地区制造基地。 在整机制造企业带动下,零部件企业共同跟进,新的中西部电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7、试验塔和维保规范政策将加速电梯行业集中度提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空间纵向发展,高层建筑比例不断增加。 未来,大容量、超高速电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意味着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加重要。 要求很高。 目前,400多家成套电梯生产企业中只有一半拥有试验塔,电梯安全存在隐患。 2014年5月1日,电梯行业“试验塔新政”,即《关于加强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保许可和型式试验的通知》正式实施。 《试验塔新政策》要求电梯生产企业拥有相应高度的电梯试验井以及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装配调试区域,试验井应归单位所有。 这一政策意味着电梯制造商需要拥有自己的测试塔设施。 未来,试验塔设施的配备情况和先进水平将成为招标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拥有更高测试塔、更高测试速度的电梯企业将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此外,电梯维保政策要求电梯维保工作应由生产厂家或其委托单位进行。 目前,约60%的电梯事故是由于维护不当造成的,70%的维保市场被低成本竞争的第三方维保所占据。
全国维保标准政策实施后,电梯厂家自行维保比例将大幅提升,大量第三方维保公司将退出市场; 维修市场将摆脱低价竞争,安全质量第一,维修价格将上涨,保质市场空间将加速增长; 网络布局完善的电梯企业将受益,国内没有网络和品牌的电梯企业将进一步洗牌。 因此,试验塔和维修两大政策将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尤其是国内资本集中度的提升。
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以及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对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产业链概况
2、上游产业
电梯整机制造商的上游产业主要是板材、有色金属、曳引机等系统配套零部件产业。 电梯轿厢、轿厢架、轿门、厅门、上下梁等钣金加工件的原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有色金属。 钢材的质量对电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有一定的影响。 钢材价格波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梯生产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电梯行业的采购成本和盈利能力。 我国是钢铁和有色金属生产大国。 市场供应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楼宇自控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竞争激烈。 上游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利好电梯制造企业。 同时,曳引机、扶梯、门机、导轨等上游零部件行业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也直接影响电梯产品的质量。 电梯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提高,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并带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电梯行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下游产业
电梯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和建筑业,包括住宅、商业设施、基础设施等。
电梯行业与住宅、商场、超市、市政工程等关联度较高,下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电梯行业的发展。
下游市场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政策影响较大,其中住宅市场受房地产政策影响尤甚。 受前期政策调控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电梯市场存在因下游房地产市场低迷而增速放缓的风险,进而影响电梯市场增速。影响行业的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投入不断加大。 保障性住房建设、旧房改造等项目的推进,为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IDC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跟踪报告从行业、地区、制造商维度对中国市场视频监控产品的销量和出货量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无线通信(WiFi和4G、5G蜂窝网络)摄像头普及率,为最终用户的招投标采购、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业务洞察; 特别是通过行业、地区、厂商的交叉比较,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在不同细分市场的渗透率和增长趋势的差异。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巨大
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设备(不含家庭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为106.3亿美元; 预计2023年将达到20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6%。
监控摄像头是视频监控市场最大的支出类别
IDC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跟踪报告对摄像机、录像设备(DVR、NVR)、存储、视频应用软件等四大类八种产品的销售及出货量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市场份额的增减趋势不同的产品。
摄像机是中国视频监控市场最大的支出,占市场支出的64.3%。 由于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仍在进行中,现有智慧城市项目不断升级改造,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小镇不断涌现。 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能楼宇等摄像头的使用,无论是更换还是新增部署都是巨大的。
尽管目前AI相机渗透率较低,仅占市场总支出的2.0%,但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2.0%,远快于相机市场13.9%的平均增速。
政府是视频监控支出最大的行业
IDC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跟踪报告涵盖政府、交通、教育、专业服务(主要是园区管理和商业地产管理)、金融、零售等14个垂直行业,分析了视频监控在不同行业的普及程度和增长趋势。
政府是中国最大的视频监控行业,占总支出的47.6%,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是主要的市场驱动力。 未来,随着雪亮工程的逐步完成,政府行业视频监控支出增长将放缓,占比略有下降,但仍将保持视频监控第一大行业的地位。
华北地区是视频监控支出最大的地区
IDC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跟踪报告地理维度包括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区域。 从地域数据来看,视频监控市场的地域分布与我国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基本吻合。 经济的发达带来了流动人口、交通、物流、金融交易的增长,进而带动了公安、交通管理、物流监控、商场监控、金融场所安防等视频监控应用的增长。
华北地区是中国视频监控支出最高的地区楼宇自控设备行业市场分析,占市场总支出的29.9%。 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交通运输和商品贸易的枢纽,北京也是全国金融、教育、服务业、交通管理、物流监控、公共交通等主要中心。安全管理、金融网络安全、校园安全、智能楼宇等。 该地区的支出明显高于该国其他地区。
前三大厂商占据过半市场份额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相对集中。 海康威视、大华、宇视三大厂商合计占据56.4%的市场份额,领先厂商的规模经济日益显着。
未来,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将逐步从大规模部署转向优化。 一方面,视频应用软件将获得更多投资; 另一方面,AI摄像头将持续快速增长,大量取代传统摄像头,尤其是在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