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低碳社区供暖制冷费用较以往可节省大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采暖季能源效率可达20%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低碳房子。” 家住坊子区凤凰太阳城的关再新说,冬天有暖风,夏天有凉风,一年可以节省60%的费用。 市建设局副局长付申元介绍,从2009年开始,本市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目前已完成153万平方米。 2010-2011年采暖季,节能率达到20%左右。 去年1月,我市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社区。 目前,已建成低碳社区41个,面积490万平方米,其中7个已投入使用。
新社区
无需开窗即可对流
“搬进低碳社区已经快两年了,现在住的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水平了。” 关在新指着客厅的温控箱告诉记者,“我现在把室内温度调到了26℃,地源热泵会根据我需要的温度自动调节。如果你想对流家里的空气,根本不需要开窗,室内智能新风系统会将新风送入各个房间,空气在房间内自动循环,我称之为“会呼吸的房间”。 ”
据了解,凤凰太阳城小区采用土壤源热泵与低温地暖相结合的方式,室内留有冷水连接,可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
关在新说,潍坊冬天的取暖费是每平方米25.6元,夏天还得开空调纳凉。 过了一个夏天,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住在低碳社区,冬天用暖风取暖,夏天用冷风制冷,平均每平方米20元,比上年可节省60%的费用。
坊子区天童双阳新城的崔娟说:“我在低碳社区住了一年多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住在里面,一旦住进去就舍不得离开。”家里一年四季都有热水,我们使用的时候水温较低,一般保持在60℃左右。”
现有建筑
改造后冬不再冷夏热
“风再大,风沙也吹不进房间。” 奎文区大峪街道孙家社区的宋先生说,他们社区有6栋1993年建造的房屋。 这些房屋没有保温外墙,冬天无法提高采暖温度,夏天房屋也不保温。 进行节能改造以来,房屋的舒适度提高了,保温性能也提高了。
孙家社区党工委书记张光辉介绍,孙家社区是一个城中村改造工程,于1993年竣工,由于2005年之前国家没有对建筑实施节能规定,所以住宅的保温性能较差。房子很穷。 2009年以来,孙家社区新建的10栋建筑均按照节能保温标准建设。 随后,社区内分布了10栋新建节能建筑和6栋既有建筑。
张光辉说,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社区对现有建筑6栋进行了改造。 改造过程中采用了既能防火又能保温的外墙方式。 保温与外装饰一起完成,与小区新建建筑外观一致。
此外,孙家社区投资250万余元,对热源和供热系统进行节能计量改造。 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热量表,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室内供暖温度、用多少热、交多少钱,进一步调节老百姓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积极性。 张光辉说,孙家社区既有建筑改造总投资500万元,不仅提高了居住舒适度,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现状
已建成41个低碳社区
市建设局副局长付申元介绍,目前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已经进入非常成熟的阶段。 新建建筑从设计、施工、质量监督、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节能实施率达到100%。
付申元表示,2009年以来,全市已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153万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还将完成3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 现有建筑改造后,居民反映能耗明显降低。 据统计,2010年至2011年采暖季期间,节能率达到20%左右,回扣率在20%左右,节能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低碳社区41个,总面积490万平方米。 从2010年开始,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热源楼宇自控,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低碳示范社区建设,提高各类开发企业的积极性。 目前已建成7个低碳社区。 从目前来看,低碳社区以坊子区凤凰太阳城、天童双阳新城为代表。 与冬季原有锅炉供暖供暖相比,以1万平方米计算,可节省标准煤16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28吨。 同时,冬季、夏季供暖、制冷每平方米20元。 原来,冬季取暖费为每平方米25.6元,大大节省了成本。
文/图:本报记者 张玉丽
除电子支付外,今年大连供热服务还将采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和“云”理念,为“智慧供热”增添新的科技手段。 记者10月16日获悉,市区33个试点地区的居民将提前享受到云和大数据计算技术带来的全过程供暖。
记者了解到,电子支付的普及让市民无需排队即可缴纳取暖费。 大连大连发电供热有限公司承担大连市近28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 今年大连楼宇自控施工,公司将继续与10家银行合作,在银行柜台受理用户加热缴费。 还开通了新的微信支付渠道。 不仅可以缴纳供暖费,还可以办理停供、开票、维修、信息变更等服务。 手机号绑定企业微信公众号后,几秒钟即可完成各项服务。
除了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缴费等业务外,住宅供暖的温度控制也更加智能。 大连大型供热企业正在进一步加强“智慧供暖”建设。 他们通过云和大数据计算,实现供暖系统的智能调节,提高住宅建筑冬季的舒适度。
据介绍,供热企业数据中心根据供热设备过往运行参数和住宅楼室温建立数据模型,并根据楼宇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供暖期间,企业利用云和大数据计算将设备运行的实际参数采集到数据中心,然后通过云资源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计算,然后自动向供暖下达调整指令设备。 调节频率可以达到每分钟一次左右。 高精度实时调节可以使居民家中基本保持恒温状态,采暖舒适度和居民满意度将大大提高。
大连热电集团今年将在东港商务区和人民广场周边地区建设33个“智慧供暖”试点项目。 试点地区供热全过程将采用云和大数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