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9日至11日,工业自动化领导品牌台达将携最新包装行业解决方案亮相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包装工业展览会”(简称:中国国际包装工业展览会)。包装工业展(Sino-)借助这一平台,将为国际国内包装行业带来新的认识和无限商机。 台达诚邀您莅临台达展位1.1号馆1260展位,进入台达为您打造的包装自动化世界,共享行业高端盛宴!
台达深耕包装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拥有成熟全面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尤其是一些独特的解决方案深受客户欢迎。
本次展会,台达将以动态和静态的方式全面展示包装行业和控制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台达控制产品卓越的通讯和集成能力。 展示计划包括:
食品饮料液体灌装机:实现同步液体灌装,精准流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全自动单卷包装机:全伺服控制设备,具有稳定、精准、易维护、磨损少、寿命长等特点;
高端工业机械解决方案:轻松构建高端机械解决方案架构,节省布线和通信模块成本;
枕式包装机整体解决方案:快速检测包装缺陷,自动计算包装数量,大幅提升包装设备的高速、高精度性能。
同时展出的还有高速视觉动态演示系统和飞剪追剪演示系统,展示台达作为行业领先品牌的实力和创新,以及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发展理念!
展览时间:2015年3月9日~11日
地点: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台达展位:1.1馆1260展位
关于达美
台达集团成立于1971年,是电源管理和冷却解决方案的领先制造商,在多个产品领域占据世界一流地位。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台达秉持“环保、节能、爱地球”的企业使命,运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和创新研发,深耕三大领域业务领域包括“电源及组件”、“能源管理”、“智慧绿色生活”。同时,台达积极发展品牌,持续提供高效可靠的节能整体解决方案。
台达集团经营网点遍布全球台达楼宇自控全国经典案例,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泰国、日本、新加坡、墨西哥、印度、巴西、欧洲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近年来,台达陆续荣获多项国际荣誉与认可。 自2011年起,台达连续四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世界指数()”,其中五项得分位列全球电子设备行业第一; 2014年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CDP)年度评估结果揭晓,台达从全球近2000家参与CDP评估的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 不仅获得最高A级评价,也是大中华区唯一入选气候绩效领导指数(CPLI)的企业。
有关达美航空的详细信息,请参阅:
关于中大电通
整合台达优势,拓展中国大陆市场。 中大电通于1992年在上海成立,自运营以来,年均增长率保持32.9%,为工业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电力、视频、自动化和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在通信电源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同时,也是视频显示控制和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先制造商。
中大电通整合母公司台达集团优秀的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不断推出国内外性能领先的产品。 在深入了解中国大陆用户的运行环境后,根据各行业的技术需求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用户创造竞争优势。 秉承“环保、节能、热爱地球”的商业使命,成为中国移动绿色行动战略合作伙伴,并在节能减排、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陆续开发出多项新应用。
为满足用户不间断运行的需求,DGC在全国设立了48个分公司、73个技术服务网点、12个维修网点。 中达依托训练有素的技术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售前、售中服务和最可靠的售后保障。
经过20年的精耕细作,在1500多名员工的努力下,中大电通2013年营业额突破32亿元人民币。 未来,中达将不断创新,通过与用户的密切合作,创造更智能、更环保的未来。
中大电通——值得信赖的行业合作伙伴!
中大电通详细信息请参见:
近日,《中国不需要SaaS》一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本文作者从SaaS行业现状出发,分析中国需要什么样的SaaS、SaaS企业如何打造自身竞争力以及SaaS企业的原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一、简介
最近一篇文章《中国不需要SaaS》引起了风险投资和SaaS界的热议。 我在很多群和公众号都看到有人谈论这篇文章,但我从来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因为从标题来看,我知道这是一篇追热点、博关注的文章。 中国这么大,企业那么多,你作为创投圈的人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今天我大致阅读了文章中列出的项目。 可以说很多例子都不恰当,甚至我对SaaS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
我个人认为,与其武断地下这样的结论,不如谈谈另一个话题,那就是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SaaS。 当然,这也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没有个人能够准确地解释清楚这个话题。 本文仅是个人的一些片面观点。
2、SaaS行业现状
近年来,整体环境确实对企业不太友好。 最近,我也参观了街道上的写字楼和外墙。 我从招商的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招商难,这也反映了企业招商难的现实。 从大环境来看,当前SaaS需求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同时,在投资方面,可以看到SaaS公司的估值已经从基于销售额(PS)的估值方法转变为更加注重盈利能力,这确实阻碍了很多SaaS公司的融资。 “星光环”。 从今年4月份北森上市首日股价的破位就能体现出来。 随着AI浪潮的席卷,投资重心转移到了人工智能领域,这确实对SaaS行业造成了进一步的冲击(这也是很多SaaS开始融入AI的原因之一) )。
然后还有一些从微信好友那里得到的裁员信息。 一家中型SaaS公司的员工从900多人直接减少到200多人,可见行业现状。 从这些情况来看,似乎确实印证了去年突然出现的一个词,那就是“SaaS的冬天”。 目前的状态或许就是《权力的游戏》中的“SaaS冬天”——“凛冬已至,夜色漫长”。
是不是真的?
3.需求永远存在
就在《中国不需要SaaS》一文发表后不久,也就是上周的7月24日,宣布获得新一轮3000万美元融资。 根据公开的信息,近三年来,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取得了快速发展,近三年持续保持40%以上的增速。
可以说,这次融资消息也算是给SaaS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SaaS行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是因为需求始终存在。 一个行业能否存在,并不取决于投资者或媒体的评论,而是取决于是否有广泛的需求。 有需求,你的产品能满足需求,就有市场,就有利润空间。 这是商业的基本逻辑。
中国企业显然需要SaaS。
从广义上讲,淘宝实际上是一个SaaS平台。 他们为数千家中小型商户提供销售商品的SaaS服务。 另一个例子是美团,它也为餐厅和线下便利店提供SaaS服务产品。 只是,他们不收取订阅费,而是收取交易佣金。 在中国大地上,有数以万计的这样的中小企业和商户需要类似的SaaS服务。
在较小的范围内,让我举一个我身边的人的例子。 我的一个同学为广西一个城市的当地餐馆做了一套点餐和收银软件,这个城市可能还不算四线城市,现在可以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这是一个盈利的SaaS产品。 为什么我们这些看似很落后的商家也需要SaaS产品,因为他们在使用后能够切实感受到运营成本的降低。
如果没有这样的SaaS产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是否还得靠花费几千万甚至几千万的资金进行定制开发?
4、SaaS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如果存在需求,就看谁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并且有受益的空间。 对于目前的一些SaaS公司来说,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你做产品是为了投资,你不关注客户,你不关注成本,你只关注收益,你不关注留存,你只关注增量……
于是,出现了很多“饿死同行、累死自己”的做法:拼价格低、拼功能全、拼定制等等。 结果就是我年复一年地赔钱,产品越来越臃肿难用,然后陷入恶性循环,到最后可能会承受不了。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事实上,经过“SaaS寒冬”的洗礼,越来越多的SaaS企业开始关注产品能力和盈利能力两大核心能力。
SaaS公司要想真正熬过漫长的投资期并实现盈利,还需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以低成本为例,马松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低价不是竞争优势,低成本低价格才是竞争优势”。
对于SaaS公司来说,可能还需要加上另一个条件,那就是“高质量”。 简单的低价,价格战,谁都可以。 然而,最终的胜利者一定是成本控制最好的人。 比如奶茶行业以低价着称的米雪冰城,其毛利率超过30%。 这其中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他们的成本控制能力远高于同行。
同样,国内企业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无法承担如此高的认购费。 此时中小企业SaaS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品质、低成本、低价格。 我们也可以看到,真正盈利的SaaS公司可能并不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公司,而是在某个行业精耕细作的。
当然,针对大中型企业的SaaS产品还需要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优势不再是低成本、低价,而是以抽象的方式构建大型复杂业务系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提到的PaaS能力。 大中型企业的需求必然是个性化的。 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招人定制开发,那么产品无法复制,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风险,无法长期持续。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价格是次要因素,满足自身业务快速交付和实施的需求才是他们看重的。 为什么很多大中型企业不愿意订阅SaaS软件,却愿意花巨额资金组建团队自建? 本质上,SaaS软件追求标准化并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而如果有PaaS能力,那么这将得到很好的补偿。 这时候客户只需算一笔账,就会知道SaaS产品会是更好的选择。
5、SaaS公司必须遵守的原则
企业客户其实对SaaS公司心怀警惕,最大的担忧就是数据使用的问题。 因此,大中型企业会需要私有化部署,而中小企业不愿意投入这个成本,但又担心自己的业务数据泄露。 此时,SaaS企业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就显得非常关键。 这里有两个正面和反面的例子供你参考。
第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同学,最近在广东给美容院供应设备。 他们订阅 SaaS 公司的软件来支持他们的业务。 其实这家SaaS公司早期的产品需求全部来自于我同学的公司。 结果,公司开始服务外部客户后,一方面向竞品公司披露自己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看到其业务量增长后,开始索要过高价格,无理提高价格。订阅费。 这样的话,同学们自然会感到没有安全感,于是他们就考虑其他的解决办法。 这是一家典型的没有原则的SaaS公司,这也是中国不需要的SaaS。
第二个例子是我做房产SaaS的时候。 其实我们集团公司也是一家地产公司。 当时很多房地产客户也担心我们是否会向我们集团公司公开这些数据——毕竟存在竞争关系。 但当时我们并没有为集团物业公司的任何人开设平台账户,也没有给他们任何其他公司的数据。 正是因为我们的坚持,几年来没有客户说我们泄露过数据。 因此楼宇自控利润,我们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这也是我们以后签约百强房产客户的一个奖励项目。
许多SaaS公司为同一行业的公司提供服务。 说实话,有人想从平台购买竞争对手的数据是很常见的。 如果SaaS公司迈出了这一步,那将是“死亡”一步。
6.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套用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一句话,“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作为SaaS从业者,我们在感受到危机的同时,也应该庆幸这个行业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而是“大浪淘沙才见金”。 经过这一波“冬天”,更有产品力和竞争力的SaaS公司将被抛在后面,这也将使行业变得更有活力。
专栏作家
品海豚湾,公众号:品海豚湾(ID:pm--ba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曾从事C端产品和B端产品设计,擅长SaaS产品设计、产品架构设计和需求分析。 所负责的B端产品完成了从0到1、从1到N的完整流程,并成功与行业前100名客户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