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国网天津电力公司量身定制客户侧用能优化系统
时间:2023-09-05    

5月8日,天津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东丽电源公司量身定制的客户端能源优化系统(CPS)建设方案。 该解决方案根据客户当前的能耗状况和主要设备的能耗情况,提供能源优化控制策略和能效提升建议。

2019年10月以来,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在建设客户侧能耗优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连接客户能耗监测和辅助决策,积极参与需求响应,进一步改善社会。 能效水平支撑综合能源业务发展。

智能运维提升能源效率

位于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辰商务中心大楼,四季气温舒适天津楼宇自控公司,光线柔和。 这座8层的弧形建筑内,800多块空调自动控制面板显示每个房间的温度; 红外传感系统使建筑照明实现“从人到灯”; 新增供电设备优化控制功能,实时采集各项能耗指标。

2019年11月,国网天津电力北辰商务中心大楼客户侧能源控制系统改造项目投入运行。 公司在前期建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储微网、地源热泵、电动汽车充电桩五大能源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清华大学的群智能控制技术大学设立智能计算节点,连接智慧能源。 服务平台满足热、冷源设备的监控和管理需求,实现设备的本地智能控制和整个系统的自优化运行。

“我们能够实时监控各个能源系统的运行情况,并自动实施节能措施,实现园区内多种能源的互联、互补和优化调度。 例如,在电价高峰期,我们可以及时增加光伏发电量、提高或降低空调温度。 等等。”城东供电公司营销部经理杨国超表示,客户侧能耗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采用时间表策略,灵活定制单日对应设备和单日整栋大楼。根据建筑物制冷和供暖需求的变化以及日历运行模式。

截至5月10日,北辰商务中心大厦客户侧能源控制系统改造工程已节约用电5万千瓦时。 6月系统试运行结束后,建筑整体能效将提升25%,能效比达到2.5,年均节省电费7万元。

需求响应降低能源成本

2019年10月14日,国网天津电力天津市首个商业建筑客户侧能耗优化系统在和平区汇金中心投入运行,标志着以CPS为核心技术的电力需求响应模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实际操作阶段。

此次建设的客户侧能源优化系统涵盖能源采集终端、楼宇监控终端、能源管控“云平台”等智能模块,可实现设备侧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实时监控运行状态信息的查询、需求响应的自动执行等功能。 项目还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正在建设的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资源进行高效协同,可实现需求响应数据流、能源流、业务流的相互协调和友好交互,全面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汇金中心的效率和利用率。 响应需求的能力。

“CPS系统投入运行后,我们减少了两名运维人员,每年节省制冷费用2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 汇金中心电气总监高全胜说。

国网天津电力智慧能源服务平台需求侧管理模块将于今年10月与天津能源供需互动服务平台实现全面业务对接。 公司依托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汇聚所有参与需求响应的客户,形成可调节的负荷资源池。 通过建立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客户侧负荷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客户用电量。 成本。

新华社记者 翟伟 褚晓亮 姚石 邵美琪 薛勤峰

松嫩平原,成套风力发电机组高高矗立在云海下; “汽车城”,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工厂灵活忙碌; 长白山脚下,红旗电动车搭乘中欧班列,前往遥远的欧洲……

从工厂厂房到乡村田埂,从湿地草原到森林雪原,吉林高质量发展热潮正在涌动,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探寻老工业基地新赛道,谋求开放发展新环境。 吉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吉林卫星楼宇自控质量保障,不断积聚全面振兴内生动力,新的繁荣景象已遍布白山松水。

初春的吉林,春风可期,万象更新。 冰菱花已悄然绽放,雪花报春。

新动能为黑土地注入新活力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兴则经济兴。 产业强则吉林强。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吉林传统产业不断转向新动能,加快转型升级。 “傻、大、黑、粗”的传统制造业已向专、特、特制造业转变。 “原创品牌”农产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一市主导”的区域发展格局也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

工业老树正在“长出新枝”。 吉林省在规划、吸引、建设项目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汽车、医药等传统产业升级,以产业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

占地80万平方米的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从合同签订、开工建设到产品下线仅用了200天。 只要照你说的去做,并且立即去做。 这就是争先的“吉林速度”。 这个智能化、数字化、低碳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建成后,可为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全产业链提供装备保障。

在老化工基地吉林市,吉林化纤1.2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4条碳化线顺利开工。 “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光伏等绿色新能源、绕组、汽车轻量化等领域。” 吉林化纤集团1.2万吨碳纤维项目负责人徐燕生说。

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吉林制造”吸引了源源不断的项目。 3月14日,吉林省招商引资座谈会在京召开,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签约2.4个,合同投资额505亿元。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鼓励吉林继续向前迈进。

泱泱大国的粮仓正在“发芽”。 三月春风吹来,种子、化肥等农资生产进入高峰期。 在公主岭市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吉林鸿翔种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玉米棒子被晒干、脱粒、精选成单粒种子。 未来,这个种子生产车间每年可加工1亿公斤玉米种子。

在18.74万平方公里的吉林版图上,国家粮仓焕发出新的生机。

为破解种业瓶颈,吉林省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和种业技术升级。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00多个通过省审,种子企业300多家,年生产加工种子约4亿斤。

种业振兴是吉林省实施农业技术创新的缩影,“大水网”等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吉林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力。 水系就像一张大网,滋养着西部大片盐碱地,为盐碱地治理和农田开发创造了条件。

区域协调是一盘“棋”。 产业发展绘就了吉林高质量发展的“一幅图”,各地区协调发展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构筑了一盘“棋”。

长春作为国内省会城市(占全省省会城市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GDP占吉林省50%以上。 吉林省充分发挥长春“龙头”优势,形成市州间更加紧密、相互接力的接力共同体。

在吉林市高新区,与长春合作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中,12栋标准厂房整齐矗立,正在进行内部配套建设。 招商组组长刘金平表示,投资方拟投资55亿元,建设由水电解制氢装备制造项目组成的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园区项目。

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批准设立鸡西南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复函》,范围涵盖四平、辽源、通化三市。 协调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持东北振兴发展。

新赛道为老工业基地迎来新机遇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从传统生产转向“智能制造”,吉林一批“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快速培育起来,绿色发展优势不断释放。 “无烟工业”已化白雪为银。 振兴发展在新轨道上迎来新机遇,呈现新格局。

专门从事变道和超车。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吉林一号”卫星六颗高分03D34卫星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经过20次成功发射,长光卫星公司研制的79颗“吉林一号”卫星被送入指定轨道,建成了大型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长光卫星公司成为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 依托这一优势,吉林省明确提出建设“卫星省”,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像长光卫星这样变道超车的“小巨人”公司越来越多。 在长春捷一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洁净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在为全球数十家车企生产充电电缆。 “到2022年,我们将新增数百项新专利申请。” 总经理王超说道。 从成立到被认定为“独角兽”企业,这家企业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

吉林推动众多中小企业“破茧成蝶”,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成为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长春市各级专特型中小企业1037家,同比增长113%。

“绿色革命”充满色彩。 今年1月至2月,吉林省环境空气质量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首次达到90%以上。 “吉林蓝”不仅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幸福,也代表了吉林绿色能源革命的成就。

产业集群进入新轨道,能源领域迎来新蓝海。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吉林省把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协调建设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将风景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白城市位于科尔沁草原东部,风能、光能资源丰富。 吉林省推动白城市积极利用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把氢能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加强技术研发,打造“哈长氢” ——东北地区氢能走廊——大连。

河湖相助,草茂食丰,山水和谐。 吉林省还开展了蓝天、碧水、青山、黑土、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和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长白山全面启动实施。

“无烟经济”生机勃勃。 雪季即将结束,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收获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据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金振林介绍,今年前两个月,吉林省冰雪市场占有率、产品销量、接待总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长白山到松花江畔,从林海雪原到冰湖,吉林省冰雪产业突飞猛进。 今年春节假期,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收入连续三天突破千万元,吉林市北大湖周边民宿订单较2019年增长16倍。

把更多“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吉林把“冰雪也是无价之宝”的重要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新环境开启振兴发展新窗口

等不及了,坐不住了,全力奔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的重中之重。

让企业更有“获得感”,来来去留,吉林更加注重营造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改善发展环境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窗口。

环境整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去年以来,吉林省开展服务业企业大排查等活动,营商环境加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022年,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约700亿元,是上年的近5倍。

今年,吉林省继续运用大数据支撑和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数据赋能,出台一系列放开市场、松绑企业、便民群众的举措,持续释放坚定信心、振兴的明确信号。

各地纷纷召开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会议。 长春市召开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财政奖励。 获得320万元奖励的长春合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天伟表示,这是对民营企业的重视,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

企业点火,政府火上浇油。 政府部门正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 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文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还通过科技人才三年行动,全力支持初创企业发展壮大,助力企业创新跨越。

长春新区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为重点,产业集聚不断提升。 长春新区科技局副局长卢红表示,长春新区聚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主导产业,构建了“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

2022年,吉林省市场主体数量将保持快速增长。 全省登记市场主体总数将达到332万户,增长10.4%,位居东北地区第一; 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8个,位居全国第6位。

扩大开放,连通世界。 走出“山海关”,吉林制造正在走向世界。

3月初,110辆一汽红旗E-HS9车辆“出厂即发”。 很快完成监管检查放行后,他们乘坐中欧班列前往欧洲。 通过在综合保税区内提前享受出口退税,企业不仅可以节省现金流,还可以根据境外销售计划灵活安排发货。

据运营该线路的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介绍,中欧班列(“长满欧”)比海运节省了20多天。

吉林省拟以白松长通至辽宁(丹东港、营口港、大连港)大航道和长吉浑大航道为“人字形”航道布局,内联外联,连通江海,促进两地互联互通。吉林及东北亚。 ,连通欧洲,连通环渤海、京津冀。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之年。 吉林将努力探索一条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好结构、充分释放优势的新发展道路。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