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康沃思实时动态,新闻资讯一手掌握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福州市台江区高质量发展稳健有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时间:2023-05-19    

回首2019年,福州市台江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税收逆势增长,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

——楼宇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新建并投入使用商品房40万平方米,新入驻建筑企业700多家,建筑经济税收113亿元...

争朝夕,不负韶华。 进入2020年,台江区迅速启动“抓项目、促跨越”专项行动,加快“三个福州”建设。 招商引资马不停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积聚澎湃动能。

“新的一年,台江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教育激发的创业热情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赶超的实际行动。 狠抓发展,争当省会排头兵,加快建设幸福之城核心区。 渴望幸福之城为‘台江力量’贡献一份力量。”台江区区长叶仁友说。

高举楼宇经济大旗

加快培育新动能

夜幕降临,岷江两岸流光溢彩。 华丽的灯光秀经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和朋友圈。 它们不仅展示了荣成美丽的夜景,也展示了台江正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服务业加速转型。 是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跨越之路,不断培育新动能。

在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的福州融侨中心,入驻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的60多家创新企业正在加速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基本处于‘满园’状态。” 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福州台江)运营总监苏兰馨介绍,创新中心打造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和大数据、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孵化基地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停止孵化、加速、成长等服务。

2014年底,福州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获省政府批准设立。 核心区包括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 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这个区域只有1.2平方公里成为投资兴业的热点。 入驻企业从200家发展到3000多家。 福州十大高层建筑中有七座位于该地区……两大商圈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楼宇经济已成为台江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2019年,台江新建并投入使用商品房40万平方米,新入驻建筑企业700余家。 房屋经济税收113亿元,其中金融业税收92亿元,房屋税收占全区税收的77%。 %、“律师楼”、“保险楼”、“商会楼”等特色楼宇品牌进一步推出。

同时,台江区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通过精准实施“楼长制”,不断加强楼宇工作力量配置,继承和弘扬“马上做、狠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使两商圈成为福州商业建筑最集中、品质感最好的区域。

“抓项目促跨越”

创造发展新支撑

去年6月,经过旧楼搬迁移交,台江宏兴排尾片区两块地块建设顺利开工。 商品房、安置商品房和商业配套项目快速实施台江区楼宇自控系统,数十座超高层建筑加快建设。 漫步排尾路,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台江区新兴的商业中心和新兴城市综合体正逐渐展现其雄姿。

同样源于老旧小区改造,重生的上下行已成为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老字号特色不变,老街区焕发活力,特色活动精彩不断。 美丽的三街河畔正在成为旅游胜地。

一年来,台江区创造了奇迹和速度:夜以继日奋战,仅用21天时间就完成了通惠及周边地块旧房改造的征地拆迁,创造了又一个“台江速度”; 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创新“1+X”综合系统集成工作方式,推动老旧小区、小街小巷、拆墙、零星绿地、园林绿化等改造工程高质量发展.

老房子改建了,内河疏通了,路网畅通了,回忆又回来了……“最美的岷江,最繁华的苏万宝,最美的白马河,还有“最红中平路”已成为福州独特的风景...

“河水变清了,风景变美了,休闲的好去处。” 家住白马河畔红旗新村的吴春华每天晚饭后都会沿着白马河步道散步。 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干净整洁的栈道,迎风绽放的鲜花……眼前的景色让她心旷神怡。 如今,走在台江区的大街小巷,城市面貌愈发赏心悦目,每一个细节都别具匠心。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增强幸福感

台江作为一座老城区,面积不大,但生活在台江,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却在不断增强。

“社区变了很多!你看,停车从无人化到人工,从刷卡到自动感应,走在路上不用担心高空抛物,环境好干净多了……”我家住苍峡新城嘉禾园的唐国兴,言语中满是幸福。 “老苍霞”杨立宇也不断称赞:“与以往的楼盘不同,居家中心更贴近我们老百姓。”

苍峡新城“干净美丽”的变化,源于台江区走出的一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该区探索成立了民营公益性机构——民政服务中心,承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牵头、街道部门协同、参与参与”的老旧小区管理模式。以社区为中心,居家中心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并在全区推广。

这是台江区推进治理现代化、丰富民生的一个缩影。 2019年,台江区委、区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衣、食、住、行、工、教、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 《五项工作法》、“五人考核”、“四级巡查”、“约谈对接会”等社会治理亮点突出,大手笔绣好。

一笔民生支出,一个民生工程,一件民生实事,不断“加码”人民幸福——2019年,全区财政民生支出1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 84%; 光明小学等11所学校建修工程全面完成,鳌峰小学建设加快推进; 台江区社会福州中心开工建设,3个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新的一年伊始,奋斗还要继续。 台江区将用汗水浇灌收获,艰苦奋斗前行,谱写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人民向往的福州之州、幸福之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杜成法 林彦之)

“亚太地区有市场机会,创新速度快,政府正在大力推动脱碳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的策略是将所有这些联系起来。”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郎志文近日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 他提到,企业需要将技术创新与市场机遇、政策红利对接起来。

在本月7日开幕的2023中国制冷展(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上,“低碳”和“可持续”成为众多制冷企业的亮点。 全球高达40%的碳排放来自建筑环境,其中25%的碳排放来自运营过程,主要来自供电、照明、供暖、通风和制冷。

“空调、制冷等设备的运行成本主要来自能源消耗,所以‘节能’本身就是‘降本’。” 一位在制冷展上为大型机场和酒店做空调系统的市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江森自控在其展台上展示了​​四款创新产品,包括三款热泵和一款螺杆式压缩机——根据IEA(国际能源署)数据,2021年单价较高的热泵仅占全球建筑采暖结构的1%。不过,随着碳减排和光伏储能的推进,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热泵技术有望在建筑供冷供暖设备中实现高渗透率。

1885年,江森自控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室内电动恒温器。 2005年收购了全球暖通空调和制冷设备制造商约克国际(York)。 2016年,它与消防和安防解决方案公司泰科合并。 企业定位也由制冷暖通设备供应商转变为建筑能效综合服务商。 2020年发布数字化平台,通过物联网连接楼宇运行能耗、楼宇安全相关的各类设备,实现楼宇智能化管理。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更新,中国已成为江森自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安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江森自控中国暖通空调和制冷产品已实现100%本地化生产,拥有96%以上的本地化工程研发能力,部分热泵模块已出口到中国。 欧美市场产量。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郎志文在中国市场看到了企业业务的机遇。 《广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到2030年,广州市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比2020年提高20%。上海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现制冷节能。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除了新建建筑的绿色低碳化,既有建筑的升级改造也是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上海市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需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800万平方米。

朗志文近期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做了一场建筑领域的“圆桌会议”——“Talks”,畅谈可持续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ESG趋势正在推动企业重视自身建筑的管理能源消耗情况,公开建筑能耗信息。 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他谈到了江森自控计划如何在中国市场“连接所有这些机会”。

以下为采访内容;

界面新闻:我看到江森自控正在推动“复工复产”工作。 今年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复工复产。 能谈谈你在里面做了什么吗?

阿努:疫情过后,大家都在推动建筑重新开放,恢复运营,恢复正常。 人们也认识到健康建筑的重要性,从健康的角度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要求。 同时江森自控 楼宇 项目,健康的建筑也有助于提高生产力。

一方面,我们连接设备和数字平台,监控建筑物和机器的运行,以及用户行为,从而提供健康的建筑。 另一方面,我们与产业生态圈的研究机构合作,作为国际WELL健康建筑研究院(IWBI)的企业服务商,共同制定WELL性能评价标准。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全球4000多座建筑中部署了企业级管理平台。 我们的解决方案涵盖十大行业,包括新能源、绿色产业、医药、食品饮料行业、半导体行业等应用场景。

江苏澳美森_律政佳人江雨森_江森自控 楼宇 项目

界面新闻:去年11月,江森自控发布了基于阿里云的数字化平台。 为什么说这个数字服务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呢?

Anu: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拥有供暖、新风、空调、制冷、安防和消防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有一个数字平台。 江森自控在2020年推出了数字平台,可以连接所有设备,监控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和设备模式,最终实现智能控制。 2021 年,我们推出了零碳建筑解决方案。 2022年11月,我们正式发布了基于阿里云的企业级管理平台(OBEM)。

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脱碳。 没有建筑物的脱碳,就不可能有全球脱碳。 因此,我们将这些产品和数字解决方案带到了中国。

界面新闻:在中国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数字化改造过程中,您认为哪一个将是江森自控未来的主要市场?

Anu:我们在中国看到了新建筑建设和现有建筑翻新方面的巨大增长机会。 我们从新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参与进来。

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在各种建筑空间中。 然而,现有建筑物没有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些建筑物可能是十年或二十年前建造的。 这些建筑物中的设备消耗大量能源并且缺乏数字解决方案。

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有两种选择:要么拆除旧楼,然后重建; 或者不拆除旧建筑,只是升级他们的设备并改造现有建筑。

例如,我们支持广州太古汇室内公共设施改造项目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帮助广州太古汇实现27吨普惠碳中和减排核销(PHNER)。 我们还帮助微软北京园区进行节能改造,优化建筑运营。 园区在日常运营中实现节能率27.9%,关键设备在线率98%以上。

我们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型集中冷热能源站系统,在单个供暖季(4个月)内,热泵系统可减少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能源站周围增加了 100,000 棵树。

界面新闻:江森自控如何融入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城市ESG生态建设?

Anu:我认为 ESG 对我们非常重要。 中国的脱碳、可持续、繁荣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巨大机遇。 因为我们搞的是建筑技术和建筑空间,全世界近40%的碳排放来自建筑,这个比例在中国占到50%。 因此,我们与中国政府的双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息息相关。

江森自控高管团队连续四年参加上海市长国际商务咨询大会(IBLAC)。 去年,我们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 和我参加了 IBLAC。 强调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企业ESG目标的重要性,使企业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能源消耗模式,并确定如何降低能源消耗,这与减少碳排放直接相关。

我认为在很多方面,上海正在非常快地向其他城市学习,实际上上海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海绿化的进步,中国空气和水质的不断改善。 我相信,如果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前进,就会有好结果出现。

律政佳人江雨森_江森自控 楼宇 项目_江苏澳美森

界面新闻:江森自控董事长乔治·奥利弗( ) 向上海市提出了一项建议,即企业应披露更多有关其建筑和能源效率的信息。 您观察到 ESG 披露的哪些趋势?

Anu:一些政府对公司披露 ESG 信息有要求和规定。 例如,欧盟分类法要求企业披露其活动的环境可持续性,而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要求金融市场参与者披露 ESG 相关信息。 近年来,中国监管机构也更加重视 ESG 问题。 2020年,证监会发布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ESG相关信息。 但是,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披露程度和披露意愿。

但是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披露ESG信息。 一些公司可能只披露必要的信息,而另一些公司则自愿披露更多信息。 我认为业务经理正在接受这一点,并意识到它也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坦率地说,当你招募年轻一代时,他们会查看这些信息。 他们将为真正拥有良好价值体系的领导者工作。 我相信 ESG 正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重大进展。

界面新闻:目前在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中,是否有很多披露自身建筑能效和安全的案例? 在减碳过程中,哪些企业更注重自身建筑运营的碳减排?

阿奴:据我观察,环保企业、绿色产业企业、重污染企业、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最关注自身的ESG表现。 我觉得可以这样解释,如果一个企业不是环境污染者,那么这个企业自然要信息透明; 但如果一家公司确实是环境污染者,该公司还是希望展示它所做的改进,以提高公司的公众形象。 有很多企业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

在我看来,ESG 披露不再是少数公司的选择。 每个公司都会报告,只是时间问题。 这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好处,除了提升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减少碳排放可以节约能源和成本,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给企业。 不同的公司处于不同的阶段,但我认为事情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界面新闻:另外,我看了“Talks”视频,视频中您与浙江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奔盛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杜日生、金丝建筑事务所的秦振辉进行了对话。 我记得你提到,在绿色金融方面,我们需要给企业一些支持,提高他们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Anu:是的,如果你问业主为什么不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建筑运营效率,你可能会得到两个答案。 第一,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我们没有资金去做。

如果业主没有资金,我们有一个商业案例可以在一些项目中节省 40-50% 的能源。 当然,项目有投资回收期,需要初始投资。 江森自控有能源管理合同(EPC)服务,可以帮助业主解决融资问题,银行也会提供融资。 我认为政府也鼓励这样做。 所有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绿色发展的动力。

界面新闻:的确,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您接管江森自控亚太业务并扩展到中国和亚太市场时,您的战略是什么?

阿努:现在亚太地区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全球约60%的研发投入也在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占世界经济增长的60%以上。 也增长了近50%。 因此,亚洲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此外,亚太地区拥有市场机遇、创新速度以及大力推动脱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政府。 所以我的策略是连接所有这些。 在江森自控,我们拥有近 140 年的建筑经验,在中国拥有近 30 年的经验。 因此,我们正在利用我们在市场上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来连接所有这些机会。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2 Copyright © 2018-2022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