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张云通讯员李景云刘玉斌
10月22日,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监控业务交接仪式在变电站巡检中心监控大厅举行,这标志着公司“集控站+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新模式落地。该系统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变电设备监控业务移交现场。李景云/摄
为构建“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变电站运维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变电站监控业务和集控站建设,推动运维人员向“设备拥有者+全从业人员”转变”,公司决定成立变电站运检中心变电站监控组,负责西宁市五区两县辖区76座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监控和运行控制。 为进一步让员工及时适应新的集中管控模式,公司从组织架构建设、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建立、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部署,从组织变电站运维人员到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进行后续培训西宁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并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进行集中监控业务交接,确保监控业务交接后各项业务安全有序运行。
长期以来,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一直由电控中心监控管理。 监控发现变电站设备异常后,通知运维站人员,然后运维人员到变电站检查设备状态。 监控管理链条长。 同时,由于变电站运维人员不承担设备监控责任,对设备的关注度下降,设备拥有者意识和能力弱化日益突出,作用设备所有者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监控业务交接后,团队将对变电站进行24小时集中监控,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全面提升运维人员的设备感知能力、状态管控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有效降低车辆调度和人员调度频次。
“建设变电站监控队伍,是我们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运维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变电站监控队伍,实现‘谁运维,谁负责’的新模式。”实现“监控”,充分发挥最熟悉设备的设备运维负责人的作用,全力做好变电站设备集中监控工作。 公司党支部书记、变电巡检中心副主任李维芳说。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新一代集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监控效率,提高监控智能化水平,最终实现主辅设备一体化综合监控,建立“设备状态实时感知、故障精准预警、抢修高效”巡检系统,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一号塔坑已达到规定深度,下一个塔坑准备旋挖。” 8月10日上午,在宁夏固原绿源-张益110kV输变电线路41号塔区运行现场,伴随着一阵阵机器轰鸣声,可拆式转钻机在操作手的操作下开始了当天的旋挖作业。
“在鹿园-张益110kV线路工程中,我们首次采用可拆式旋挖钻机进行挖孔,该地区铁塔基础难以实现机械化施工的问题。” 项目负责人张文说。
据张文介绍,绿园至张义110kV线路工程的运营点大多位于山区丘陵地带,地势险峻,地形复杂。 塔基所在山体坡度均在30度以上,给塔基基础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 为实现安全高效施工,强化创新技术导向,推动塔基作业升级,固原供电公司积极推广可拆式旋挖钻机在塔坑旋挖作业中的应用。 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固原供电有限公司根据工程建设实际,专门研制了轻型落地塔短臂抱杆。 天车无法到达工作面的吊装作业瓶颈,复杂地形可在50米以内拼装铁塔。
不仅如此,固原供电公司还首次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绿源-张邑110kV线路工程的非计划运行进行了管控。 通过卫星智能识别算法,随机抓取项目运营状态和运营区域范围,自动抓取电子基建系统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分析,得出计划外运营风险点识别结果。 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数据监控,构建卫星遥感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精益管控体系,强化现场安全管控穿透力,持续推进安全管理从“治标”到“治本”。
据了解,张邑110kV输变电工程总投资1.05亿元。 项目于2021年6月30日开工,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产电力应急楼宇自控质量保障,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固原市南部的电源布局,为袁州区张益乡、西吉县马连乡、官庄乡、隆德县洋河乡45个村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目前,张仪110输变电线路工程已完成塔基99座,完成工程量的75%。
绿源-张益110kV线路工程开工以来,固原供电公司严格按照“高标准、严管理、准军事化”的管理要求,推进“六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四化”。 高质量、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电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积极履行保电使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李斌、马卫东)